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9513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阻风门装置,其在发动机起动后快速地将双金属片加热。在消声器(18)的外壁面(18a)的附近,设置与进气系统的阻风门阀连结的双金属片(32)。在消声器(18)中,隔着分隔板(53)而划分第1膨胀室(54)和第2膨胀室(55),在分隔板的下部形成连通膨胀室(54、55)的排气孔(57)。并且,排气气体经过排气孔从上游侧的第1膨胀室54向下游侧的第2膨胀室引导。另外,在分隔板的上部形成绕过排气孔而连通膨胀室的旁通孔(59),旁通孔在双金属片相对的外壁面的附近开口。通过设置该旁通孔,可以使排气气体到达双金属片附近的距离缩短,从而可以抑制供给双金属片附近的排气气体的温度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利用排气系统的热量使进气系统的阻风门阀动作。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低温时的发动机起动性能,在构成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化油器中设置阻风门阀。通过关闭该阻风门阀,可以减少吸入空气量而使混合气变浓,从而可以使发动机良好地起动。这样,由于在发动机起动时将阻风门阀关闭而使混合气变浓,因此在发动机暖机后必须将阻风门阀打开而适当地调整混合气。为了使该阻风门阀的动作自动化,提出一种自动阻风门装置,其利用双金属片使 阻风门阀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自动阻风门装置,在消声器附近具有双金属片,在发动机起动时(消声器低温时)利用双金属片使阻风门阀向关闭方向动作,在发动机暖机后(消声器高温时)利用双金属片使阻风门阀向打开方向动作。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7-1457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为了适当地调整供给至发动机的混合气,在暖机完成后必须快速地打开阻风门阀。但是,由于双金属片的设置状况,在暖机完成的同时将阻风门阀打开变得困难。也就是说,流入消声器内的排气气体持续地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膨胀室引导,在发动机刚起动后,消声器内的温度分布产生较大的差异。并且,配置在消声器附近的双金属片的设置位置,由进排气系统的布局及发动机的形状等限制。这样,在消声器的温度分布中存在较大的波动,并且双金属片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不能将双金属片设置在消声器的高温部位,在发动机起动后快速地加热双金属片变得困难。由于因该双金属片的加热延迟而引起的阻风门阀的解除延迟,成为由于燃料过多而导致发动机的燃烧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期望不论双金属片的设置位置如何,均快速地加热双金属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即使在双金属片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快速地使双金属片加热。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利用排气系统的热量使进气系统的阻风门阀动作,其特征在于,将与前述阻风门阀连结的双金属片,配置在安装于前述发动机上的消声器的外壁面的附近,在前述消声器的内部划分多个膨胀室,并且设置将前述膨胀室彼此连接的连接流路,经由前述连接流路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膨胀室持续地引导排气气体,在前述消声器中设置旁通流路,其绕过前述连接流路而将前述膨胀室之间连通,将排气气体从前述旁通流路向在前述外壁面的内侧划分的膨胀室引导。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旁通流路从最上游侧的膨胀室引导排气气体。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消声器中划分大于或等于3个的膨胀室,前述旁通流路绕过大于或等于I个的膨胀室而引导排气气体。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旁通流路为在分隔前述膨胀室的分隔板上形成的贯通孔。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旁通流路为一端侧在上游侧的膨胀室内开口而另一端侧在下游侧的膨胀室内开口的管部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设置绕过连接流路而将膨胀室之间连通的旁通流路,因此在抑制排气气体的温度下降的同时,可以向双金属片附近的膨胀室供给排气气体。由此,即使在双金属片配置在下游侧的膨胀室的附近的情况下,也可以经由旁通流路从上游侧的膨胀室引导高温的排气气体,因此在发动机刚起动后可以快速地加热双金属片。因此,可以在发动机起动后尽快地控制阻风门阀,从而可以防止由于燃料过多而引起的发动机的燃烧不良。 附图说明图I是概略地表示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发动机的侧视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从图I的上方观察发动机的俯视图。图3(a) (C)是表示节流阀及阻风门阀的动作过程的说明图。图4(a)是将图I的排气系统放大表示的侧视图,(b)是将图2的排气系统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I的E-E线剖切而表示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6(a)是沿图5的A-A线剖切而表示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b)是沿图6(a)的A-A线剖切而表示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7(a)是沿图5的B-B线剖切而表示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b)是沿图7(a)的A-A线剖切而表示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自动阻风门装置的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10(a)是沿图9的A_A线剖切而表示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b)是沿图10(a)的A-A线剖切而表示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图11(a)是沿图9的B-B线剖切而表示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b)是沿图11(a)的A-A线剖切而表示消声器的内部构造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概略地表示具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阻风门装置10的发动机11的侧视图。另外,图2是概略地表示从图I的上方观察发动机11的俯视图。如图I及图2所示,发动机11具有收容曲轴12的曲轴箱13。在该曲轴箱13的上端组装气缸14,在气缸14的上端组装气缸盖15。另夕卜,在气缸盖15的未图示的进气口上,连接有构成进气系统的空气滤清器16及化油器17。并且,在气缸盖15的未图示的排气口上连接有构成排气系统的消声器18。此外,在消声器18上安装有消声器罩19。在化油器17中形成具有文丘里部20的进气流路21,在文丘里部20的下游侧设置有节流阀22。为了对化油器17的节流阀22进行控制,在曲轴箱13内收容调速器机构23。该调速器机构23具有由曲轴12旋转驱动的调速器箱24。在调速器箱24内设置利用离心力倾斜动作的平衡块25,并且设置由平衡块25的倾斜动作而推出的推杆26。为了将该调速器机构23的动作传递至节流阀22,在调速器机构23和节流阀22之间设置连杆机构27。与节流阀22连接的节流阀操纵杆28和调速器机构23的推杆26,经由节流阀连杆29连结。如果发动机转速上升而将推杆26推出,则节流阀连杆29抵抗未图示的调速器弹簧的力,向箭头A的方向动作,向关闭节流阀22的方向操作节流阀操纵杆28。另一方面,如果发动机转速下降而使推杆26的推出力下降,则节流阀连杆29利用调速器弹簧的弹力向箭头B的方向动作,向打开节流阀22的方向操作节流阀操纵杆。这样,通过设置根据发动机转速而进行动作的调速器机构23,控制节流阀操纵杆28以使发动机转速保持恒定。 另外,在化油器17的文丘里部20的上游侧设置阻风门阀30。为了对化油器17的阻风门阀30进行控制,在覆盖消声器18的一部分的隔热板31上安装双金属片32。该双金属片32是将长条状的金属板33卷起而形成的蜗旋形(螺旋形)的双金属片32,在位于双金属片32的中心部的金属板33的端部上,经由转动轴34安装双金属片杆35。构成双金属片32的金属板33,通过将热膨胀率不同的两片金属材料贴合而形成,可以与由消声器18加热的双金属片32的温度相对应使双金属片杆35转动。为了将该双金属片32的动作传递至阻风门阀30,在双金属片32和阻风门阀30之间设置连杆机构36。与阻风门阀30连接的阻风门操纵杆37和双金属片32的双金属片杆35,经由阻风门杆38连结。如果消声器18的温度上升而双金属片32的膨胀力增大,则阻风门杆38抵抗复位弹簧39的弹力而向箭头C的方向动作,向打开阻风门阀30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利用排气系统的热量使进气系统的阻风门阀动作,其特征在于,将与前述阻风门阀连结的双金属片,配置在安装于前述发动机上的消声器的外壁面的附近,在前述消声器的内部划分多个膨胀室,并且设置将前述膨胀室彼此连接的连接流路,经由前述连接流路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膨胀室持续地引导排气气体,在前述消声器中设置旁通流路,其绕过前述连接流路而将前述膨胀室之间连通,将排气气体从前述旁通流路向在前述外壁面的内侧划分的膨胀室引导。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9 JP 2011-0728691.一种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利用排气系统的热量使进气系统的阻风门阀动作,其特征在于, 将与前述阻风门阀连结的双金属片,配置在安装于前述发动机上的消声器的外壁面的附近, 在前述消声器的内部划分多个膨胀室,并且设置将前述膨胀室彼此连接的连接流路,经由前述连接流路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膨胀室持续地引导排气气体, 在前述消声器中设置旁通流路,其绕过前述连接流路而将前述膨胀室之间连通,将排气气体从前述旁通流路向在前述外壁面的内侧划分的膨胀室引导。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的自动阻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旁通流路从最上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屋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