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蠹虫专用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7886872 阅读:4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7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名称为小蠹虫专用配方,所属学科领域为农业科学,所属技术领域为农业,细分领域为植保。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含有吡虫啉以及一种高效增效剂的二元复配杀虫剂组合物,吡虫啉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2~2%(重量比),增效剂的含量为1-3%(重量比),剂型为粉剂,为杀灭小蠹虫的特效配方,对小蠹虫成虫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亩用药量为2-4克(折算成100%含量吡虫啉),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谱广、增效作用显著,可显著降低使用成本等特点。同时本配方还可以兼治叶蜂、松毛虫、松毒蛾以及松梢螟等的幼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所属学科领域为农业科学,所属
为农业,细分领域为植保。
技术介绍
小蠹虫属于鞘翅目小蠹科,其种类很多,寄主对象也很多,有危害松树、榆树、杏树、杨树,还有危害苹果、梨树的。下面以危害松树的纵坑切梢小蠹代表,描述小蠹虫的形态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纵坑切梢小蠹是一类严重危害松属树种的世界性蛀干害虫。在我国东北、华东、西南的辽宁、吉林、浙江、江苏、云南、四川、重庆等地的部分地区造成危害,主要危害马尾松、赤松、樟子松、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等。特别是发生在云南、四川的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尤为严重。纵坑切梢小蠹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属次期性害虫的先锋种类。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树干和新梢内营隐蔽生活,危害期长,防治难度大,一旦成灾可造成松树大面积死 亡,生态和经济损失巨大。纵坑切梢小蠹成虫体长3. 4 5. 0毫米,头部、前胸背板黑色,鞘翅黑褐色有强光泽。眼长椭圆形。触角锤状部3节,椭圆形。额部略隆起,有中隆线,起自口上片止于额心。前胸背板长度与背板基部宽度之比为0. 8。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2. 6倍,为两翅合宽的I. 8倍。刻点沟凹陷,沟内刻点圆大,点心无毛;沟间部宽阔,翅基部沟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小蠹虫专用配方主要特征在于采用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一种高效增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或者有机硅)为主要原料,二者的组合不仅对小蠹虫成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同时对混合发生的松毛虫、松毒蛾、松叶蜂、松梢螟等的幼虫有兼防作用,具有杀虫速效、杀虫谱广、安全环保等特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昌艳胡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森得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纪昌艳胡晓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