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蠹虫的室内饲养及生活史观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97007 阅读:7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2 12:32
一种小蠹虫的室内饲养及生活史观察方法,属于昆虫的饲养及防治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室内饲养小蠹虫技术无法观察小蠹虫构筑坑道、交配、产卵,幼虫的取食和生长等生活习性和生活史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寄主木段的制备;(2)养虫笼的制备;(3)成虫的采集;(4)接虫和饲养;(5)成虫侵入孔、母坑道特征的观察,以及产卵量的观察统计;(6)卵的接种和孵化行为观察;(7)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子坑道特征观察;(8)蛹的接种及化蛹行为观察;(9)成虫羽化的观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方便地跟踪观察小蠹虫成虫、卵、幼虫和蛹期的生活习性和状态,为小蠹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的生物防治
,特别涉及ー种昆虫的室内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小蠹虫属鞘翅目、小蠹科,种类超过6000种,中国约有500种,大部分是重要的森林害虫和检疫害虫。小蠹多生活于树皮或心材内,繁殖力强,寄主范围广,危害初期很难被发现,一旦爆发成灾很难防治,常造成森林大面积枯萎或死亡。如松树上的小蠹虫由于危害严重,防治困难,被称为“松树的癌症”。小蠹虫为害隐蔽,能伴随寄主树种的原本、木材、苗木和木质包装物等的调运而传播蔓延,很多种类如红脂大小蠹、双钩异翅长蠹等同时是重 要的检疫性害虫。据估计森林和木材受小蠹虫危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害虫损失的一半。小蠹虫属于社群性昆虫,体型小,体长I 9mm,圆筒形,暗褐色,多数时间潜伏于树干中生活,只有新成虫羽化后的短暂时间飞离树干,在林中活动、觅食、交配,另筑坑道入侵新寄主。雌雄虫在树皮下或心材内筑坑道并在坑道内取食、交配和产卵,存在着复杂的世代重叠,幼虫、成虫常混合发生和危害,雌雄虫有着不同的习性和分エ,由于小蠹虫生活隐蔽,坑道纵横交错,生活习性和生活史非常复杂。这些特殊的生活习性很难通过林间观察来弄清楚,因此,室内饲养就成为研究小蠹虫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种类鉴定和品系培育的重要手段。目前小蠹虫的饲养方法主要有原木段饲养、木块饲养、韧皮组织饲养和人工饲料饲养等,但这些方法都处于研究阶段,不够成熟,而且无法观察小蠹虫构筑坑道、交配、产卵,幼虫的取食和生长等生活习性和生活史,难以获取与自然习性较为接近的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室内饲养小蠹虫技术无法观察小蠹虫构筑坑道、交配、产卵,幼虫的取食和生长等生活习性和生活史,难以获取与自然习性较为接近的数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以下步骤(I)寄主木段的制备在林间采伐胸径为5-lOcm的健康寄主林木,截成若干根长度为20-100cm的木段,木段两端的截ロ用白乳胶涂抹后,贴上牛皮纸,制备得若干根寄主木段;(2)养虫笼的制备用木条或金属框条连接成若干个可容纳步骤(I)制备的寄主木段的长方体框架,每个框架的顶面、底面及四个侧面上均安装有丝网,丝网的网眼小于小蠹虫成虫,丝网上设置有活动门,制备得若干个养虫笼;(3)成虫的采集取步骤(2)制备的ー个养虫笼作为虫源笼,在小蠹虫成虫羽化前,从林间砍伐被小蠹虫危害枯死的林木,截成木段,置于虫源笼内饲养观察,每日收集同一种类的刚羽化的小蠹虫成虫,及时按雌雄配对,作为饲养的虫源;(4)接虫和饲养取步骤(2)制备的ー个养虫笼作为饲养笼,取步骤(I)制备的ー根寄主木段作为第一接虫木段,将步骤(3)采集的虫源和第一接虫木段一起放入饲养笼中饲养,并在饲养笼外标明成虫羽化及配对饲养日期;(5)成虫侵入孔、母坑道特征的观察,以及产卵量的观察统计每日观察记录成虫在第一接虫木段上的咬食行为和形成侵入孔的形态; 然后,采用剖坑观察法来观察成虫从侵入孔向树皮内咬食后形成的母坑道和统计产卵量,所述剖坑观察法是指从成虫进入母坑道开始,每隔10天,用加厚美エ刀从侵入孔沿母坑道的韧皮表皮一直往前轻削,使母坑道内的卵全部暴露在外,观察记录卵的排列方式、母坑道的形状和延伸方式,统计卵的数量,并将新产的卵取出备用;当母坑道延伸到第一接虫木段的末端时,另取步骤(I)制备的ー根寄主木段作为第二接虫木段,放入饲养笼中,让小蠹虫成虫从第一接虫木段中钻出,并飞到或爬到第二接虫木段上继续入侵产卵,然后继续采用上述剖坑观察法来观察第二接虫木段上的母坑道和统计产卵量,直至小蠹虫成虫在第二接虫木段中死亡,统计小蠹虫成虫终生的产卵量;(6)卵的接种和孵化行为观察另取步骤(I)制备的ー根寄主木段,用皮带打孔器在该寄主木段表面逐一打坑,制作成若干个可容纳小蠹虫卵的接卵坑;将步骤(5)中从母坑道内中取出的卵接种到接卵坑内,每个接卵坑接种一粒卵,然后在接卵坑上盖上玻璃纸,用透明胶带将玻璃纸四周固定在寄主木段上;透过玻璃纸观察卵的孵化过程,统计分析孵化始期、高峰期、末期和卵历期;(7)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子坑道特征观察当接卵坑内的卵孵化后,观察幼虫从接卵坑向树皮内咬食,形成子坑道,在子坑道内取食生活;从幼虫进入子坑道开始,每隔10天,用加厚美エ刀沿坑道韧皮表皮一直往前轻削,直到幼虫取食的部位,注意不要损伤幼虫,观察子坑道的形状,测量子坑道长度,根据子坑道内幼虫脱皮后遗留的头鞘数量和出现时间,确定幼虫的龄期和各龄幼虫的历期;(8)蛹的接种及化蛹行为观察当子坑道中的幼虫老熟吋,取泡沫板,在泡沫板的表面用烙铁烫若干个可容纳老熟幼虫的化蛹坑;将老熟幼虫接种到化蛹坑内,每个化蛹坑接种I头老熟幼虫,然后在化蛹坑上盖上玻璃板;透过玻璃板观察老熟幼虫的化蛹过程,逐头记录化蛹日期,统计每日化蛹数量;(9)成虫羽化的观察继续观察化蛹坑中的蛹的发育过程,直至成虫羽化,逐头记录羽化日期,统计分析羽化始期、高峰期、末期和成虫羽化历期。上述方案中的加厚美エ刀的厚度为0. 6-0. 7mm,宽20-25mm,长100-120mm。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中成虫雌雄配对的方式为I早+1古、I早+2古、I早+3古、2早+1古、3早+1さ、2早+2さ、3早+3さ或2早+2古;所述雄虫和雌虫的判断方法是雄虫有叫声,雌虫没有叫声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进ー步优选方案所述步骤(6)中的接卵坑,以及所述步骤⑶中的化蛹坑,均为长1cm、宽1cm、深Icm的坑,坑间的间隔均为3-5cm ;所述步骤(8)中的泡沫板为高密度聚苯こ烯泡沫板。上述IcmXlcmXlcm的坑均略大于卵或蛹,便于容纳卵或蛹。本专利技术根据小蠹虫特殊的生活习性,利用寄主植物木段饲养小蠹虫,针对小蠹虫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设计了简便的观察方法,可以方便地跟踪观察小蠹虫成虫、卵、幼虫和蛹期的生活习性和状态,观察小蠹虫构筑坑道、取食、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统计小蠹虫的产卵量、孵化率、羽化率和各龄幼虫的历期等,获得与自然习性较为接近的小蠹虫生活史数据,为小蠹虫的综合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蛀干类昆虫的 饲养和生活史观察。具体实施例方式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养虫室从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连续3年采用“小蠹虫的室内饲养及生活史观察方法”,对云南切梢小蠹进行饲养观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连续饲养和跟踪观察,基本弄清了云南切梢小蠹的生活习性及生活史,为该虫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所采用的小蠹虫的室内饲养及生活史观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接虫寄主的准备从省林科院树木园或附近的林间采伐胸径为5-lOcm的健康云南松林木,分别截成长度为20-80cm的木段,两端的截ロ用白乳胶涂抹后,贴上牛皮纸备用,目的是防止木段的水分过快蒸发,延长木段保存期;(2)养虫容器的制作用较密的不锈钢丝网、栎木条或铝合金材料等制作不同大小的养虫笼,网眼小于小蠹虫成虫,防止成虫逃逸,容器设计有门或窗,方便寄主材料和小蠹虫的取出和放入,丝网和木条等材料均结实坚硬,耐啃食;(3)成虫的采集毎年小蠹虫成虫羽化前,在省林科院树木园或附近的云南松林内,砍伐被小蠹虫危害枯死的林木,截成长约IOOcm长的木段,置于养虫笼内饲养观察,姆日收集刚羽化的云南切梢小蠹成虫并及时配对,作为饲养的虫源。注意鉴别小蠹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蠹虫的室内饲养及生活史观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寄主木段的制备 在林间采伐胸径为5-10 cm的健康寄主林木,截成若干根长度为20-100 cm的木段,木段两端的截ロ用白乳胶涂抹后,贴上牛皮纸,制备得若干根寄主木段; (2)养虫笼的制备 用木条或金属框条连接成若干个可容纳步骤(I)制备的寄主木段的长方体框架,每个框架的顶面、底面及四个侧面上均安装有金属或尼龙丝网,丝网的网眼小于小蠹虫成虫,丝网上设置有活动门,制备得若干个养虫笼; (3)成虫的采集 取步骤(2)制备的ー个养虫笼作为虫源笼,在小蠹虫成虫羽化前,从林间砍伐被小蠹虫危害枯死的林木,截成木段,置于虫源笼内饲养观察,每日收集同一种类的刚羽化的小蠹虫成虫,及时按雌雄配对,作为饲养的虫源; (4)接虫和饲养 取步骤(2)制备的ー个养虫笼作为饲养笼,取步骤(I)制备的ー根寄主木段作为第一接虫木段,将步骤(3)采集的虫源和第一接虫木段一起放入饲养笼中饲养,并在饲养笼外标明成虫羽化及配对饲养日期; (5)成虫侵入孔、母坑道特征的观察,以及产卵量的观察统计 每日观察记录成虫在第一接虫木段上的咬食行为和形成侵入孔的形态; 然后,采用剖坑观察法来观察成虫从侵入孔向树皮内咬食后形成的母坑道和统计产卵量,所述剖坑观察法是指从成虫进入母坑道开始,每隔10天,用加厚美エ刀从侵入孔沿母坑道的韧皮表皮一直往前轻削,使母坑道内的卵全部暴露在外,观察记录卵的排列方式、母坑道的形状和延伸方式,測量母坑道的长度,统计卵的数量,并将新产的卵取出备用; 当母坑道延伸到第一接虫木段的末端时,另取步骤(I)制备的ー根寄主木段作为第二接虫木段,放入饲养笼中,让小蠹虫成虫从第一接虫木段中钻出,并飞到或爬到第二接虫木段上继续入侵产卵,然后继续采用上述剖坑观察法来观察第二接虫木段上的母坑道和统计产卵量,直至小蠹虫成虫在第二接虫木段中死亡,统计小蠹虫成虫终生的产卵量; (6)卵的接种和孵化行为观察 另取步骤(I)制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祥段兆尧王健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