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直线运动模块的一线性轨道体具有多个轨道槽。一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体。滑座的一滑座本体内侧具有对应轨道槽的多个内回流槽,所述内回流槽与所述轨道槽形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滑座本体的两侧对应所述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回流孔道。滑座的二个端盖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的二个端面,并分别具有多个连接部。滑座的多个滚珠保持件分别对应内回流槽而设置于线性轨道体与滑座本体之间,且所述滚珠保持件的两端对应连结所述连接部。滑座的多个回流组件对应容置于所述回流孔道。多个滚珠容置于所述内回流通道及所述回流孔道。因此,可使滚珠保持件具有较佳的刚性,且能提高与端盖间的结构强度,避免运输或组装时发生料件损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特别关于一种大型或长型直线运动模块。
技术介绍
在直线运动模块中,滚珠保持件负有维持滚珠位置的功能,使其能妥善作动于循环轨道中,亦可当未组装前或滑座与线性轨道体分离时,将滚珠固定于滑座本体的沟槽内,避免发生散落。图I为一种已知的滚珠保持件11与端盖12的连结关系示意图。请参照图I所示,已知各滚珠保持件11具有二个滚珠保持部111、112,滚珠保持部111、112分别连结对应的前、后端盖12,而滚珠保持部111、112之间可通过凹凸结构的方式来连结。 然而,滚珠保持部111、112与端盖12的材料均为塑料,本身自有的刚性并不高,当滚珠保持件11受到外力时,极有可能例如在连结位置Pl或P2处发生断裂,此种情况在细长型或大型的直线运动模块中尤其常见。其中,连结位置Pl常因连结后的滚珠保持件11的长度较长,受力产生的力矩较大而断裂;而连结位置P2的断裂则是由于滚珠保持部111、112与端盖12的连结处的结构强度不足以负荷其重量而产生。因此,在产业料件运输或直线运动模块装配的实际过程中,常有滚珠保持件11发生损坏的困扰,对生产成本有极大的影响。再者,除上述问题外,在大型直线运动模块作动过程中,同样又有因滚珠保持件11的塑料材料刚性差,使得滚珠在滑座中段所受的支撑力道不足,容易偏离轨道的缺点,严重的程度甚至可能因滚珠掉落而直接危及整组直线运动模块。因此,如何改良并提供一种大型直线运动模块,其滚珠保持件具有较佳的刚性,且能提高与端盖间的结构强度,避免运输或组装时发生料件损坏,更进一步改善滚珠在滑座中段作动时所受支撑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大型直线运动模块,可使滚珠保持件具有较佳的刚性,且能提高与端盖间的结构强度,避免运输或组装时发生料件损坏,更进一步改善滚珠在滑座中段作动时所受支撑力不足的问题。本技术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大型直线运动模块包括一线性轨道体、一滑座以及多个滚珠。线性轨道体具有多个轨道槽。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体,并包括一滑座本体、二个端盖、多个滚珠保持件及多个回流组件。滑座本体内侧具有对应轨道槽的多个内回流槽,内回流槽与轨道槽形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滑座本体的两侧对应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回流孔道。端盖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的二个端面,并分别具有多个连接部。滚珠保持件分别对应内回流槽而设置于线性轨道体与滑座本体之间,且滚珠保持件的两端对应连结连接部。多个回流组件对应容置于回流孔道。滚珠容置于内回流通道及回流孔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滚珠保持件包括至少二个滚珠保持部件。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端盖是一体成型。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滚珠保持件与所述连接部具有对应的连结结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滚珠保持件与所述连接部的连结通过卡合、黏合、锁合、螺合、嵌合或其组合的方式达成。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组件分别具有多个第一延伸部,当所述回流组件对应容置于所述回流孔道时,所述第一延伸部对应容置于所述回流孔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组件分别具有多个第二延伸部,当所述回 流组件对应容置于所述回流孔道时,所述第二延伸部贴合于滑座本体的一端面。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滑座还包括多个刚性件,容置于所述端盖及所述滚珠保持件。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刚性件分别具有二个端部,且所述端部突出于所述滚珠保持件而延伸至所述连接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滚珠保持件分别具有彼此相连通的一孔道,且所述刚性件分别容置于对应的所述孔道。承上所述,依据本技术的大型直线运动模块的两端盖分别具有多个连接部,而滚珠保持件的两端对应连结所述连接部。借此,可使滚珠保持件的整体刚性得以提升,以强化滚珠保持件本身及强化滚珠保持件与两端盖之间的连结强度,避免在运输或装配过程中,滚珠保持件本身及/或连结位置发生料件断裂或损坏。另外,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又可透过刚性件容置于滚珠保持件内部,以加强滚珠保持件的结构强度,防止滚珠保持件因长度增加而容易受滚珠重力导致弯曲变形的问题,可减少滚珠在滑座中,特别是滑座中段部分,发生脱离轨道甚至掉落的情形。附图说明图I为一种已知的滚珠保持件与端盖的连结关系示意图;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大型直线运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中,沿直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的滑座的部分组件结合示意;图6为图3的滑座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7为另一态样的大型直线运动模块的滑座的部分组件结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 :滚珠保持件111、112 :滚珠保持部12 :端盖P1、P2:连结位置2:大型直线运动模块21 :线性轨道体211 :轨道槽22、22a:滑座221 :滑座本体222 :端盖222a :前端盖222b :后端盖223 :滚珠保持件224:回流组件224a:第一延伸部224b :第二延伸部224c :接面225:内回流槽226a、226b :端面227:回流孔道228:转向沟槽229:刚性件23 :滚珠A-A :直线BH:连接部CH :孔道DP1' DP2、DP3、DP4 :防尘件E1、E2:端部SH :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大型直线运动模块,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2、图3及图4所示,其中,图2及图3分别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大型直线运动模块2的立体示意图及分解示意图,而图4为图2中,沿直线A-A的剖面示意图。为清楚显示内部结构,图4的大型直线运动模块2右半侧的滚珠并未显示。本技术的大型直线运动模块2包括一线性轨道体21、一滑座22以及多个滚珠23。线性轨道体21具有多个轨道槽211。而滑座22滑设于线性轨道体21,且包括一滑座本体221、二个端盖222 (可进一步分为前端盖222a与后端盖222b)、多个滚珠保持件223以及多个回流组件224。如图4所示,滑座本体221内侧具有对应轨道槽211的多个内回流槽225。其中,线性轨道体21的多个轨道槽211可分设于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线性轨道体21两侧分设两条轨道槽211为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线性轨道体21两侧亦可分别设置其它数目的轨道槽211,如两侧各一条,应用上并无特别限制,端视利于滑座22滑动为原则。滑座本体221内侧具有分别对应四条轨道槽211的四条内回流槽225。其中,各内回流槽225与对应的轨道槽211共同构成一内回流通道。为使滚珠23能循环作动,滑座本体221的两侧分别对应内回流通道设置贯通滑座本体221的回流孔道227。在本实施例中,滑座本体221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设置两条贯通的回流孔道227。其中,滑座本体221的材料较佳包括铁、钢、或其它刚性近似的金属或合金。以制程方法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内回流槽225可由研磨加工法制作,以减少槽面断差及热变形量。回流孔道227则可以滑座本体221的前、后端面226a、226b交互为基准面,于另一面的左右两侧实施钻孔,最后沿滑座本体221长轴方向贯通钻孔,以形成回流孔道227。另外,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线性轨道体,具有多个轨道槽;一滑座,滑设于所述线性轨道体,所述滑座包括:一滑座本体,内侧具有对应所述轨道槽的多个内回流槽,所述内回流槽与所述轨道槽形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所述滑座本体的两侧对应所述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回流孔道;二个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滑座本体的二个端面,并分别具有多个连接部;多个滚珠保持件,分别对应所述内回流槽而设置于所述线性轨道体与所述滑座本体之间,且所述滚珠保持件的两端对应连结所述连接部;及多个回流组件,对应容置于所述回流孔道;以及多个滚珠,容置于所述内回流通道及所述回流孔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胜,杨进财,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