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5875 阅读:4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其中,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包括缸体、进液管、出液管以及出气管,进液管、出液管以及出气管各自具有分别插入缸体内的内部端口,进液管和/或出液管的内部端口距离缸体内腔的下底面的距离为10-3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通过将进液管的内部端口和/或出液管的内部端口距离缸体内腔的下底面的距离设置为10-30mm,进一步增强了闪发效果,提高了系统的过冷度,避免了补气带液的可能,提高了能效比,并降低了冷媒噪音,增加了装置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换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
技术介绍
两级压缩制冷系统作为一种较前沿的新技术,由于其换热效率高、低温制热能力好而开始被许多公司广泛使用。闪蒸器又称闪发器(Flash-tank),是为液体闪发为气体提供空间的装置。现有结构的闪蒸器在小型制冷系统中主要用于喷气增焓涡旋压缩机空调系统和热泵热水器空调 系统,而这种结构的闪蒸器只能够在系统制热单向闪蒸器补气时起作用,在制冷补气时,由于单向结构无法避免补气带液的可能性,所以容易导致能效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闪蒸器在制冷过程中容易出现补气带液的现象所导致的能效降低,运行可靠性降低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包括缸体、进液管、出液管以及出气管,进液管、出液管以及出气管各自具有分别插入缸体内的内部端口,进液管和/或出液管的内部端口距离缸体内腔的下底面的距离为10-30mmo进一步地,进液管、出液管以及出气管分别自缸体的顶端插入缸体内部。进一步地,出气管位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包括缸体(11)、进液管(12)、出液管(13)以及出气管(14),所述进液管(12)、出液管(13)以及出气管(14)各自具有分别插入所述缸体(11)内的内部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2)和/或所述出液管(13)的所述内部端口距离所述缸体(11)内腔的下底面的距离为10?3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包括缸体(11)、进液管(12)、出液管(13)以及出气管(14),所述进液管(12)、出液管(13)以及出气管(14)各自具有分别插入所述缸体(11)内的内部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2)和/或所述出液管(13)的所述内部端口距离所述缸体(11)内腔的下底面的距离为10-30mm。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2)、所述出液管(13)以及所述出气管(14)分别自所述缸体(11)的顶端插入所述缸体(11)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4)位于所述进液管(12)与所述出液管(13)之间,所述进液管(12)、所述出气管(14)和所述出液管(13)之间通过焊接组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塞(15),设置在所述进液管(12)、所述出液管(13)和所述出气管(14)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位于所述缸体(11)外部的外部端口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冷制热双向补气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宋钦勇盘永炎邱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