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4795 阅读:6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天然气储运装置,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它包括并排横卧在框架内的6只气瓶。在气瓶前端端口上连接一前舱端塞,前舱端塞上安装前舱安全装置。前舱安全装置上连接前舱放空管。在气瓶后端端口上连接后舱端塞,后舱端塞上安装一后舱安全装置。后舱安全装置上装配有一后舱放空管、一排污管和一管路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端塞与气瓶的连接螺纹加大,提高了端塞受力强度,减少漏气几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大气瓶的直径,将8管车改为6管车,减少进出气管路,使管路的螺纹连接和焊接点减少,保证了运载质量和整车安全可靠。放空管直径加大,不仅满足了对放空管横截面积的要求,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冰堵的可能性,使用更安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天然气储运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束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21世纪已走过了 11年 ,在这十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各种生产活动对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汽车保有量成倍增长,汽油、柴油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同时,汽车尾气污染也被日益关注。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目前价格较稳定,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机动车燃料。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方便运输天然气的解决方案。目前已有的天然气管束式集装箱,存在着装备重量大,框架高度高,管路复杂,容易漏气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理设计的30英尺管束式集装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包括一框架,6只气瓶并排横卧在框架内。框架的前端为前端气路舱,框架的后端为操作舱;6只气瓶的前端端口位于前端气路舱中,后端端口位于操作舱中。在气瓶前端端口上连接一前舱端塞,前舱端塞上安装前舱安全装置。前舱安全装置上连接前舱放空管。在气瓶后端端口上连接后舱端塞,后舱端塞上安装一后舱安全装直。后舱安全装置上装配有一后舱放空管、一排污管和一管路阀门。6根排污管汇总在一起排污。在管路阀门上连接蛇管,6根蛇管的另一端汇总成后总管。本技术的改进,一是针对进出气管路重量大,在运输颠簸状态下容易引起泄漏的问题,将端塞与气瓶的连接螺纹加大,由M90mm改为M95mm,提高了端塞受力强度,减少漏气几率。二是针对8管车进出气管路复杂,焊接点多容易泄露,加大气瓶的直径的同时将8管车改为6管车,在保证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进出气管路,从而使管路的螺纹连接和焊接点减少,既保证了运载质量,又可保证整车安全可靠。三是针对单只气瓶充装量增大,放空管直径加大,由025X2mm改为030X2mm,不仅满足了对放空管横截面积的要求,同时直径加大,也大大降低了冰堵的可能性,使用更安全。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I、将气瓶端塞与气瓶的连接螺纹加大,由M90改为M95,大大提高了受力强度,减少了泄漏的发生;2、气瓶直径由0559mm改为0711mm,只数由8只改为6只,使管路的螺纹连接和焊接点减少,漏气几率减少25%,增大使用安全性。3、气瓶数由8只改为6只,连接管路、阀门等附件数量减少20%,节约生产成本,减少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4、放空管直径加大,由025X2mm改为030X2mm,降低了冰堵的可能性,使用更安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管束式集装箱的总体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前端气路舱结构(图I左视)示意图;图4为后端气路和丨呆作舱结构(图I右视)不意图。图中1前端气路舱,2气瓶,3框架,4固定钢带,5操作舱,6前舱放空管,7前舱防尘帽,8前舱安全装置,9前舱直角管接头,10前舱端塞,11后舱防尘帽,12后舱放空管,13排污管,14排污卡套接头,15管路阀门,16蛇管,17后舱安全装置,18后舱端塞,19后总管,20监测仪表。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 图5,本技术管束式集装箱包括一框架3,气瓶2并排横卧在框架3内,气瓶的数量由现有的8只改为6只。6只气瓶2通过固定钢带4固定在框架3内。框架3的前端为前端气路舱1,框架3的后端为操作舱5 ;气瓶2前端端口位于前端气路舱I中,后端端口位于fe作舱5中。在气瓶2前端端口上连接前舱端塞10,前舱端塞10上安装一前舱安全装置8。前舱安全装置8通过其上装配的前舱直角管接头9和前舱放空管6连接。前舱直角管接头9与前舱安全装置8的连接形式为螺纹连接。前舱放空管6与前舱直角管接头9的连接形式为扩口连接。在前舱放空管6的顶端安有前舱防尘帽7,前舱防尘帽7与前舱放空管6的连接形式为活连接。在气瓶2后端端口上连接后舱端塞18,后舱端塞18上安装一后舱安全装直17。后舱安全装置17上装配有一后舱放空管12、一排污管13和一管路阀门15。在后舱放空管12的顶端安有后舱防尘帽11,后舱防尘帽11与后舱放空管12的连接形式为活连接。6根排污管13通过排污卡套接头14汇总在一起排污。在管路阀门15上连接蛇管16,6根蛇管16的另一端汇总成后总管19。在后总管19上还安有监测仪表20,可对后总管19内的温度、压力等进行监测。本技术对现有的集装箱还进行了如下改进将气瓶2前端端口与前舱端塞10之间,以及气瓶2后端端口与后舱端塞18之间的连接螺纹加大,由现有的M90改为M95。本集装箱中所有管路全部采用032X3mm的不锈钢管。气瓶2的直径由现有的0559mm改为0711mm。前舱放空管6和后舱放空管12的直径均由现有的O 25 X 2mm加大为O 30 X 2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包括一框架(3),其特征在于:6只气瓶(2)并排横卧在框架(3)内;框架(3)的前端为前端气路舱(1),框架(3)的后端为操作舱(5);6只气瓶(2)的前端端口位于前端气路舱(1)中,后端端口位于操作舱(5)中;在气瓶(2)前端端口上连接前舱端塞(10),前舱端塞(10)上安装一前舱安全装置(8);前舱安全装置(8)上连接前舱放空管(6);在气瓶(2)后端端口上连接后舱端塞(18),后舱端塞(18)上安装一后舱安全装置(17);后舱安全装置(17)上装配有一后舱放空管(12)、一排污管(13)和一管路阀门(15);6根排污管(13)汇总在一起排污;在管路阀门(15)上连接蛇管(16),6根蛇管(16)的另一端汇总成后总管(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束式集装箱,包括一框架(3),其特征在于 6只气瓶(2)并排横卧在框架(3)内;框架(3)的前端为前端气路舱(1),框架(3)的后端为操作舱(5) ;6只气瓶(2)的前端端口位于前端气路舱(I)中,后端端口位于操作舱(5)中; 在气瓶(2)前端端口上连接前舱端塞(10),前舱端塞(10)上安装一前舱安全装置(8);前舱安全装置(8)上连接前舱放空管(6); 在气瓶(2)后端端口上连接后舱端塞(18),后舱端塞(18)上安装一后舱安全装直(17);后舱安全装置(17)上装配有一后舱放空管(12)、一排污管(13)和一管路阀门(15);6根排污管(13)汇总在一起排污;在管路阀门(15)上连接蛇管(16),6根蛇管(16)的另一端汇总成后总管(19)。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前舱安全装置(8)通过其上装配的前舱直角管接头(9)和前舱放空管(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束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前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彬王国强武常生宋富强胡顺利李方威杨利芬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