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7386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包括离子发射器和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滤芯,所述滤芯包括至少一个片状正电极、至少一个与所述正电极相对设置的片状负电极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气体通道,且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通过绝缘部件相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具有高吸尘效率高,方便清洗,可重复使用,压降低,噪音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滤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普遍采用多层过滤网来对空气中的尘埃进行过滤,这种多层叠加的过滤方式,风阻大、过滤效果差,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更换新的过滤网,无法重复利用,利用率很低。另外,有的采用ESP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静电除尘)空气净化装置,但是该装置成本高、对空气的净化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 化系统,其吸尘效率高,且方便清洗,可重复使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包括离子发射器和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滤芯,所述滤芯包括至少一个片状正电极、至少一个与所述正电极相对设置的片状负电极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气体通道,且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通过绝缘部件相隔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有所述正电极、所有所述负电极及所有所述绝缘部件相互叠置构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包裹在所述绝缘部件内,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接线端伸出所述绝缘部件之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贴靠在所述绝缘部件的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所述绝缘部件为一体的板状结构,所述气体通道设置在所述绝缘部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部件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通道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正方形,相邻的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所述绝缘部件中有呈一排设置的多个所述气体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滤芯的外壳,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气体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充电场部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的外部安装有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具有电源输出端正极端和电源输出端负极端;所述空气过滤滤芯的所有正电极并联后通过第一导体与所述电源输出端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空气过滤滤芯的所有负电极并联后通过第二导体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负极端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长方体形,其包括通过卡扣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四个外角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安装板,并在安装板的端部设置有螺钉柱。开始工作时,离子发射器产生带电离子并在风机的作用下把离子发射出去,离子与空间中的尘埃颗粒碰撞使尘埃颗粒带电,带电的尘埃颗粒经过空气过滤滤芯时,会受到电场中的库仑力发生转向而被吸附到绝缘部件的表面上,从而把尘埃颗粒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当需要清洗时,将空气过滤滤芯取下,用吸尘器将空气过滤滤芯中的灰尘吸干净,或者用水清洗,清洗非常方便。与现有的多层过滤网式空气净化装置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及净化空气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I、吸尘效率高,0. 3微米微粒的吸附效率达到99. 99% ;2、压降低,典型值为10至50帕; 3、清洗方便,可重复使用;4、风阻小,运行时噪音低。此外,与现有的ESP空气净化装置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及净化空气的方法,由于电荷微粒来自场扩散或场电荷,微粒聚集在绝缘部件表面,无高压暴露,因此更安全,而且,强电场(电场强度及面积远远大于ESP空气净化装置)无击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离子发射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空气过滤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将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过滤系统与现有多层过滤网式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对比试验后的对比结果图。以上各图中,100-空气过滤装置,110-外壳,111-第一壳体,Illa-进风口,Illb-安装板,Illc-螺钉柱,Illd-卡槽,112-第二壳体,112a-出风口,112b-卡扣,120-滤芯,121-正电极,122-负电极,123-绝缘部件,124-气体通道,124a-气体通道的进风口,124b-气体通道的出风口,130-电器盒,140-第一导体,150-第二导体,160-第一侧板,170-第二侧板,200-离子发射器,210-离子发射器本体,211-安装部,211a-螺钉孔,220-离子发射柱,300-带电的尘埃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所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主要由离子发射器200和空气过滤装置100组成,离子发射器200起到使房间尘埃颗粒带电的作用,空气过滤装置100起到吸尘的作用。参见图1,离子发射器200包括离子发射器本体210和离子发射柱220,在离子发射器本体210上设置有带有螺钉孔211a的安装部211。参见图2及图3,空气过滤装置100主要由长方体外壳110和置于外壳110内的空气过滤滤芯120构成。参见图4,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滤芯120包括一个片状正电极121、一个与正电极121相对设置的片状负电极122和设置在正电极121与负电极122之间的具有进风口 124a和出风口 124b的气体通道124,所述气体通道124与所述正电极121和所述负电极122之间通过绝缘部件123相隔离。优选地,所述绝缘部件123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正电极121和所述负电极122均包裹在所述绝缘部件123内,所述正电极121和所述负电极122的接线端(图上未示出)伸出所述绝缘部件123之外。使用时,打开所述离子发射器200,所述离子发射器向空间发射自由离子,使空间中的灰尘颗粒带电;同时,分别向所述滤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通电,以在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的所述气体通道内产生电场;通过风机使空气从进风口 124a平稳流经气体通道124,空气中带电的尘埃颗粒300经过气体通道124时,会受到电场中的库仑力发生转向 而被吸附到绝缘部件123的表面上,从而把尘埃颗粒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当需要清洗时,将空气过滤滤芯120取下,用吸尘器将空气过滤滤芯120中的灰尘吸干净,或者用水清洗,清洗非常方便。图5所示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滤芯120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空气过滤滤芯120包括多个片状正电极121、多个与所述正电极121相对设置的片状负电极122和多个设置在正电极121与负电极122之间的一体的板状绝缘部件123。优选地,所有所述正电极121、所有所述负电极122及所有所述绝缘部件123相互叠置构成一个长方体结构,使得空气过滤滤芯120结构紧凑,方便安装、使用。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正电极121和所述负电极122贴靠在所述绝缘部件123的表面上,在绝缘部件123上设置有多个呈一排设置的气体通道124。所述气体通道124的横截面为矩形。进一步参见图I及图2,外壳110由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组成,在第一壳体111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 11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子发射器和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滤芯,所述滤芯包括至少一个片状正电极、至少一个与所述正电极相对设置的片状负电极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气体通道,且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通过绝缘部件相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浄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子发射器和空气过滤装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滤芯,所述滤芯包括至少ー个片状正电极、至少ー个与所述正电极相对设置的片状负电极和至少ー个设置在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具有进风口和出风ロ的气体通道,且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通过绝缘部件相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正电极、所有所述负电极及所有所述绝缘部件相互叠置构成ー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包裹在所述绝缘部件内,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接线端伸出所述绝缘部件之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贴靠在所述绝缘部件的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之间的所述绝缘部件为一体的板状结构,所述气体通道设置在所述绝缘部件上。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件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运丘晓宏文超廖岸辉朱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