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以及通信终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6870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2:41
天线装置(101)按照从上层至下层的顺序而具备: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接地基板(5)。馈电线圈(8)由在柔性基板(80)上形成漩涡状的线圈导体(81)而得到。增强器电极片(7)由在绝缘基材(70)上形成增强器电极(71)而得到。在俯视下,增强器电极(71)具有:与线圈导体(81)重叠的导体区域、与线圈开口部(CW)重叠的导体开口部(CA)、连接在导体区域的外缘与导体开口部(CA)之间的狭缝部(SL1)。磁性体片(6)按照覆盖比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1)略大的区域的方式与增强器电极片(7)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经由电磁场信号与对方侧设备进行通信的RFID系统或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所利用的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该天线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其利用正在扩大的RFID系统或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中,便携式电话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间或便携式电子设备与读写器为了进行通信,而在各设备搭载通信用的天线。专利文献I公开了这些天线中的搭载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天线。图I是表示专利文献I的便携式信息终端21与读写器间接近时的通信的状况的图。在图I的示例中,从读写器的收发天线部26所辐射的电磁波中,一部分的磁场H由于 受到终端主体22内的蓄电池包25等的金属物的影响而受到反射、吸收等所引起的衰减作用。金属层30较天线模块10的通信面CS而配置在电磁波的入射侧。在该金属层30的表面,由于外部磁场的施加而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由此而产生的磁场Hl使得在天线模块10的天线线圈15产生感应电流。在该示例中,金属层30按照覆盖天线线圈15的一部分的方式而与天线模块10接近且对置地配置,由此,经由在金属层30所发生的磁场成分H1,而在读写器的收发天线部26与天线模块10的天线线圈15之间进行感应耦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6-270681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图I所示的天线装置是为了消除在与通信对方侧的天线之间的距离极为接近时,因天线彼此的中心间的位置偏离大小的不同而通信特性较大地发生变动这样的问题。为了消除便携式信息终端21侧的天线模块10的天线线圈15与读写器侧的收发天线部26进行链接(interlinkage)的磁通被筐体内蓄电池包25等的金属物所屏蔽,用于感应该磁通而设置了金属层30。由此,由于所述蓄电池包25等的屏蔽物的位置关系并不一定获得较大的效果。并且,在天线装置距离通信对方侧的天线为离开的状态下,由于扩大通信距离,所述金属层30并不一定有效地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相对于通信对方侧的天线而相对地进行小型化,也可稳定地进行通信且使可通信最大距离增大的天线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具备馈电线圈,其具备将卷绕中心部作为线圈开口部的环状或旋涡状的线圈导体;增强器电极,其与所述馈电线圈对置地配置,且具有导体开口部以及与该导体开口部连接的狭缝部;以及导体层,其与所述馈电线圈或所述增强器电极对置地配置,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馈电线圈与所述导体层之间或者所述增强器电极与所述导体层之间的磁性体层,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所述磁性体层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所述导体开口部以及所述狭缝部重叠。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通信终端装置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备馈电线圈,其具备将卷绕中心部作为线圈开口部的环状或旋涡状的线圈导体;增强器电极,其与所述馈电线圈对置地配置,且具有导体开口部以及与该导体开口部连接的狭缝部;以及导体层,其与所述馈电线圈或所述增强器电极对置地配置,其中,所述通信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馈电线圈与所述导体层之间或者所述增强器电极与所述导体层之间的磁性体层,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所述磁性体层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所述导体开口部以及所述狭缝部重叠。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按照通过对线圈导体中电流流动而产生的磁场进行屏蔽的方式在增强器电极中流动电流。而且,增强器电极的导体开口部周围中流动的电流通过狭缝部周边而在增强器电极的外周围进行流动。另外,与增强器电极的周围所流动的电流相同方向而在导体层中感应电流。由此,能够使通过馈电线圈、增强器电极以及导体层所产生的磁场增强,能够扩大通信距离。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专利文献I的便携式信息终端21与读写器间接近时的通信的状况的图。图2是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㈧是具备天线装置10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俯视图,图3的⑶是其通信终端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分别表示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boosterelectrode)电极片7的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图。图5的(A)、图5的⑶是表示磁性体片6相对于接地基板5的位置关系和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层叠了馈电线圈8、增强器电极片7、磁性体片6以及接地基板5的状态下各部中流动的电流的图。图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2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3的分解立体图。 图9的(A)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4的俯视图,图9的(B)是天线装置104的正视图。图10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5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分别表示作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比较例的天线装置的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电极片7的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分别表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6的馈电线圈8的线圈导体81中流动的电流、增强器电极片7的增强器电极71中流动的电流、以及接地基板5的接地电极51中流动的电流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6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I实施方式》参照图2 图6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以及具备该天线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图2是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具备天线装置101的通信终端装置的俯视图,图3(B)是该通信终端装置的正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模块例如用在FeliCa(注册商标)等的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 :近距离通信)中,其利用中心频率13. 56MHz的HF带。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101按照上层至下层的顺序,依次具备馈电线圈8、增强器(booster)电极片7、磁性体片6、接地基板5。天线装置101是这些的层叠体。馈电线圈8是在作为矩形板状的绝缘基材的柔性基板80形成旋涡状的线圈导体81而得到的。线圈导体81按照将卷绕中心部作为线圈开口部CW的漩涡状而形成。通过具有线圈开口部CW,而能够理想地使磁场进行辐射。在柔性基板80形成有用于将线圈导体与外部电路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另外,线圈导体81的卷绕数(圈数)根据所需电感而确定。也可以只有一圈。在该情况下,仅成为环状的线圈导体。另外,可以是在一个平面上所形成的单层线圈,也可以是形成了多个层的层叠线圈。增强器电极片7由绝缘基材70与其上面形成的增强器电极71构成。增强器电极71为“C”字型的导体膜,且与馈电线圈8对置地配置。在俯视下,增强器电极片7具有与线 圈导体81重叠的导体区域、与线圈开口部CW重叠的导体开口部(非导体区域)CA、以及连接在导体区域的外缘与导体开口部CA之间的狭缝部SL1。磁性体片6例如是呈片状成形的铁素体。如后面所详述,该磁性体片6按照覆盖比增强器电极71的导体开口部CA以及狭缝部SLl略大的区域的方式与增强器电极片7相重叠。接地基板5由绝缘基材50与其上面所形成的接地电极51构成。接地电极51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导体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12 JP 2010-0910861.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 馈电线圈,其具备将卷绕中心部作为线圈开口部的环状或旋涡状的线圈导体; 增强器电极,其与所述馈电线圈对置地配置,且具有导体开口部以及与该导体开口部连接的狭缝部;以及 导体层,其与所述馈电线圈或所述增强器电极对置地配置, 其中, 所述天线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所述馈电线圈与所述导体层之间或者所述增强器电极与所述导体层之间的磁性体层, 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所述磁性体层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所述导体开口部以及所述狭缝部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增强器电极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具有不与所述磁性体层重叠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磁性体层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的俯视状态下,朝着从所述增强器电极的导体开口部至狭缝部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增强器电极而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磁性体层在所述馈电线圈、所述增强器电极、所述导体层以及所述磁性体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用水邦明加藤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