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光伏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603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1:00
一种高效光伏充电电路,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包括光伏电池PV、MOSFET管T1、储能蓄电池E、同步反向隔离电路、PWM控制电路、二极管D4、电感L1和电容C1,光伏电池PV的正极PV+端接MOSFET管T1的漏极D,MOSFET管T1的源极S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感L1的01端,电感L1的02端接电容C1的一端和同步反向隔离电路的06端,同步反向隔离电路的07端接储能蓄电池E的正极SB+端,MOSFET管T1的栅极G接PWM控制电路的输出,二极管D4的阳极、电容C1的另一端、和储能蓄电池E的负极SB-端接光伏电池PV的负极PV-端。优点:能无时间延迟地反向阻断储能蓄电池对光伏电池的反充电,提高太阳能的充电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
,涉及一种高效光伏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太阳是能量的天然来源,目前全世界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感到能量短缺,因此,人们开始求助于太阳能,以解决能源危机,利用太阳能是世界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太阳能发电最受瞩目,而太阳能光伏电池(简称光伏电池)作为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功能型器件已被广泛应用。由于太阳能的输入能量极不稳定,所以一般需要配置蓄电池才能工作。蓄电池是一种贮存电能的容器,常被用来为其它电器电路充当“能源基地”。在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可靠性,不仅要使光伏电池输出最大功率,还要使蓄电池正确充放电,防止其对光伏电池进行反充电。现有的光伏充电电路,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005798A所公开的名称为“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在该技术方案的充电电路中,通过串接2只二极管来实现蓄电池的反向隔离作用,由于2只二极管的压降大于IV,在充电时会有很大损耗。又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471570A所公开的名称为一种“太阳能充电电路”,虽然采用了场效应管(MOSFET)来替代二极管进行反向隔离,但需采用单独的比较电路来驱动,控制复杂,且不能可靠实现快速同步的反向阻断作用,安全性较差,太阳能充电效率低。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太阳能充电电路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该前提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高效光伏充电电路,它不仅电路简单实用、可靠性高、且能够有效阻断蓄电池对光伏电池的反向充电,同时实现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高效光伏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电池PV、MOSFET管Tl、储能蓄电池E、同步反向隔离电路、PWM控制电路、二极管D4、电感LI和电容Cl,光伏电池PV的正极PV+端接MOSFET管Tl的漏极D,MOSFET管Tl的源极S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感LI的01端,电感LI的02端接电容Cl的一端和同步反向隔离电路的06端,同步反向隔离电路的07端接储能蓄电池E的正极SB+端,MOSFET管Tl的栅极G接PWM控制电路的输出,二极管D4的阳极、电容Cl的另一端、和储能蓄电池E的负极SB-端接光伏电池PV的负极PV-端。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同步反向隔离电路包括互感线圈L2、MOSFET管T2、二极管Dl、D2、稳压二极管D3、电阻Rl、R2,互感线圈L2的03端接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l的阴极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l的一端,二极管D2的阳极接互感线圈L2的05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MOSFET管T2的栅极G、电阻R2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MOSFET管T2的漏极D设为06端,MOSFET管T2的源极S与互感线圈L2的04端、电阻R2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并成为07端。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PWM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芯片1C、电阻R3、R4、R5和电容C2,电阻R4的一端接光伏电池PV的正极PV+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微处理芯片IC的ADl脚连接,微处理芯片IC的Pl. 2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上述光伏充电电路中的MOSFET管Tl的栅极G,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另一端共同接光伏电池PV的负极PV-端。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电路后,能无时间延迟地反向阻断储能蓄电池对光伏电池的反充电,且PWM控制电路可结合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算法实现光伏电池对储能蓄电池的最大功率跟踪充电,有利于提闻太阳能的充电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同步反向隔离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PWM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阅图I,一种高效光伏充电电路,包括光伏电池PV、MOSFET管Tl、储能蓄电池E、PWM控制电路、同步反向隔离电路、二极管D4、电感LI和电容Cl,光伏电池PV的正极PV+端接MOSFET管Tl的漏极D,M0SFET管Tl的源极S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感LI的01端,电感LI的02端接电容Cl的一端和同步反向隔离电路的06端,同步反向隔离电路的07端接储能蓄电池E的正极SB+端,MOSFET管Tl的栅极G接PWM控制电路的输出,二极管D4的阳极、电容Cl的另一端和储能蓄电池E的负极SB-端接光伏电池PV的负极PV-端。其中,光伏电池PV、MOSFET管Tl、PWM控制电路、二极管D4、电感LI和电容Cl构成降压变换电路,降压变换电路在PWM控制电路的脉宽调制下进行降压变换,使光伏电池PV与储能蓄电池E之间实现阻抗匹配和最大功率传输,即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充电。请参阅图2,所述的同步反向隔离电路包括互感线圈L2、M0SFET管T2、二极管D1、D2、稳压二极管D3、电阻R1、R2,互感线圈L2与电感LI绕在同一磁环上,实现紧密耦合。互感线圈L2的03端接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Dl的阴极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阻Rl的一端,二极管D2的阳极接互感线圈L2的05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MOSFET管T2的栅极G、电阻R2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MOSFET管T2的漏极D设为06端,MOSFET管T2的源极S与互感线圈L2的04端、电阻R2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成为07端,其中,二极管Dl和二极管D2组成互感线圈L2输出的全波整流电路,通过电阻Rl输出同步控制电压Vgs为MOSFET管T2提供同步驱动电压,电阻Rl为限流电阻,电阻R2为泄露电阻,稳压二极管D3为MOSFET管T2的栅极的限幅保护电路。请参阅图3,所述的PWM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芯片1C、电阻R3、R4、R5和电容C2,在本技术中,微处理芯片IC采用C8051。电阻R4的一端接光伏电池PV的正极PV+端,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微处理芯片IC的ADl脚连接,微处理芯片IC的Pl. 2脚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上述光伏充电电路中的MOSFET管Tl的栅极G,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另一端共同接光伏电池PV的负极PV-端。其中,电阻R4、R5为光伏电池PV的开路电压的采样电阻,经电容C2滤波后为微处理芯片IC的A/D转换通道ADl提供一个稳定的采样电压Koc,微处理芯片IC将Voc与内部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一个正比于Ki的PWM脉宽调制信号在Pl. 2 口输出,控制MOSFET管Tl工作,使光伏电池PV始终工作于实时的额定输出电压,实现实时的最大功率跟踪调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有足够的光照时,光伏电池PV的输出电压高于储能蓄电池E的电压,MOSFET管Tl在PWM控制电路的脉宽调制下进行降压变换,通过电感LI对互感线圈L2的感应作用使互感线圈L2的两端产生同步脉冲感应电压,并在二极管Dl、D2的全波整流下通过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光伏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电池PV、MOSFET管Tl、储能蓄电池E、同步反向隔离电路、PWM控制电路、二极管D4、电感LI和电容Cl,光伏电池PV的正极PV+端接MOSFET管Tl的漏极D,M0SFET管Tl的源极S接二极管D4的阴极和电感LI的01端,电感LI的02端接电容Cl的一端和同步反向隔离电路的06端,同步反向隔离电路的07端接储能蓄电池E的正极SB+端,MOSFET管Tl的栅极G接PWM控制电路的输出,二极管D4的阳极、电容Cl的另一端、和储能蓄电池E的负极SB-端接光伏电池PV的负极PV-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高效光伏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反向隔离电路包括互感线圈L2、MOSFET管T2、二极管Dl、D2、稳压二极管D3、电阻Rl、R2,互感线圈L2的03端接二极管Dl的阳极,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启民沈宗根魏泉苗钟黎萍张水平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理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