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汞无铅的碱性层叠电池,包括有壳体、电极座、底片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层叠体;该电极座包括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正极座和负极座,该基板封装于壳体的上端开口,该底片封装于壳体的下端开口,该正极座和负极座分别对应与电池层叠体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该电池层叠体包括有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该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纵向叠合串接,该上层之扣式电池的正极直接叠合于下层之扣式电池的负极上,并且该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通过周侧收缩膜包裹而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工艺简单,难度小,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生产组装效率及降低制造生产成本,从而增强电池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学电源和电池制造
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生产组装方便、成本低的无汞无铅的碱性层叠电池。
技术介绍
层叠电池(layer-built battery)系按照所需要的电压值,将一定数目的单体电池叠合起来,封装捆扎成一体而成,此种电池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比能量较圆筒形干电池大,适于以小电流、高电压为电源的各种仪表使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层叠电池系由扁平形的单体锌锰电池按一定方式组装而成, 其正负极都为片状,两者之间放置隔离层,组成单体电池,该种层叠电池的制造步骤主要是在负极锌板的一面涂有导电性碳涂料,使其形成导电性碳膜,或把含有导电性碳的塑料薄膜压在锌板上,将有碳膜的一面与加压成型的正极片相接触,使电解液不能通过包装扁平形单体电池的塑料薄膜或各单体电池间的空隙,防止电解液蒸发干燥或引起内部短路是制造层叠电池的关键。电池要捆扎结实并很好地进行密封,以使单体电池间接触紧密并防止电芯干涸。上述现有的层叠电池结构,虽可提供给使用者组装形成高压电池组以获取所需电压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造成现有的层叠电池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上述层叠电池在制作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一次制作成型,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难度大,成本高,不利于提高生产组装效率及降低制造生产成本,从而使得电池生产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汞无铅的碱性层叠电池,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层叠电池制作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无萊无铅的碱性层叠电池,包括有壳体、电极座、底片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层叠体;该电极座包括有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正极座和负极座,该基板封装于壳体的上端开口,该底片封装于壳体的下端开口,该正极座和负极座分别对应与电池层叠体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该电池层叠体包括有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该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纵向叠合串接,该上层之扣式电池的正极直接叠合于下层之扣式电池的负极上,并且该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通过周侧收缩膜包裹而固定在一起。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层叠体的负极朝上,该负极座通过负极极耳与电池层叠体的负极电性连接,该正极座通过正极极耳与电池层叠体的正极电性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负极座与负极极耳的一端铆接固定于基板上,该负极极耳的另一端抵触于电池层叠体的负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正极座与正极极耳的一端铆接固定于基板上,该正极极耳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电池层叠体的底部并与电池层叠体的正极焊接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负极极耳与正极极耳之间夹设有绝缘片。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负极极耳和正极极耳均为金属片。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为方形中空金属壳,该电极座由下往上组装于中空金属壳上,该正极座和负极座朝上露出中空金属壳外,该底片封盖住该中空金属壳的底端开口,并且该底片与电池层叠体之间夹设有金属弹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碱性扣式电池的数量为六个。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碱性扣式电池的数量为四个。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碱性扣式电池的数量为八个。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利用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纵向叠合串接并利用收缩膜将该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包覆固定而形成电池层叠体,取代传统之由扁平形的单体锌锰电池按一定方式组装的方式,本技术无需一次成型,制作工艺简单,难度小,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生产组装效率及降低制造生产成本,从而增强电池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通过于底片与电池层叠体之间夹设有金属弹片,利用该金属弹片抵推于底片和电池层叠体的底部之间,使得电池层叠体更好地定位于壳体内,防止电池层叠体松动,从而使电池层叠体的正极和负极与相对应的极耳保持良好接触导通性能,以提升产品的生产组装质量,产品的使用性能更佳。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壳体20、电极座21、基板22、正极座23、负极座24、负极极耳25、正极极耳26、绝缘片30、底片40、电池层叠体41、扣式电池42、收缩膜50、金属弹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壳体10、电极座20、底片30及设置于壳体10内的电池层叠体40。其中,该壳体10为方形中空金属壳,但其形状不局限于方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不以为限;该壳体10的材料也不局限于金属材料,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不以为限;该壳体10的上下两端均开口。该电极座20由下往上组装于壳体10上,该电极座20包括有基板21及设置于基板21上的正极座22、负极座23、负极极耳24、正极极耳25和绝缘片26 ;该基板21为塑胶材料,基板21呈方形并与壳体10相适配,基板21封装于壳体10的上端开口,该壳体10的上端开口周缘向内反折而扣住基板21的周缘,以此限制基板21向外脱离壳体10,实现基板21封盖住该壳体10的上端开口 ;该正极座22和负极座23分别对应与电池层叠体40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该正极座22和负极座23朝上露出中空金属壳外。该底片30封装于壳体10的下端开口,该底片30亦为塑胶材料,该底片30亦呈方形并与壳体10相适配,该壳体10的下端开口周缘向内反折而扣住底片30的周缘,以此限 制底片30向外脱离壳体10,实现底片30封盖住该壳体10的底端开口。该电池层叠体40包括有6个碱性扣式电池41,该碱性扣式电池41为无汞无铅的碱性扣式电池,该6个无汞无铅的碱性扣式电池41纵向叠合串接,该上层之扣式电池41的正极直接叠合于下层之扣式电池41的负极上,并且该6个无汞无铅的碱性扣式电池41通过周侧收缩膜42包裹而固定在一起,该收缩膜42为PP或PET或PVC等各种绝缘材料,收缩膜42的材料不限;并且,每一无汞无铅的碱性扣式电池41的开路电压为I. 5V,六个扣式电池41层叠形成电池时,其电压为9V ;以及,该电池层叠体40的负极朝上,前述负极座23通过负极极耳24与电池层叠体40的负极电性连接,该正极座22通过正极极耳25与电池层叠体40的正极电性连接;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该负极座23与负极极耳24的一端铆接固定于前述基板21上,该负极极耳24的另一端抵触于电池层叠体40的负极上,该正极座22与正极极耳25的一端铆接固定于基板21上,该正极极耳25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电池层叠体40的底部并与电池层叠体40的正极焊接连接,该负极极耳24和正极极耳25均为金属片,但不局限于金属片,也可以为导线等各种导电体;另外,为了使负极极耳24和正极极耳25保持彼此隔绝不导通,该负极极耳24与正极极耳25之间夹设有绝缘片26。以及,为了使电池层叠体40的正极和负极与相对应的极耳保持良好接触导通性能,该底片30与电池层叠体40之间夹设有金属弹片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汞无铅的碱性层叠电池,包括有壳体、电极座、底片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层叠体;该电极座包括有基板及设置于基板上的正极座和负极座,该基板封装于壳体的上端开口,该底片封装于壳体的下端开口,该正极座和负极座分别对应与电池层叠体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层叠体包括有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该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纵向叠合串接,该上层之扣式电池的正极直接叠合于下层之扣式电池的负极上,并且该复数个碱性扣式电池通过周侧收缩膜包裹而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汞无铅的碱性层叠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层叠体的负极朝上,该负极座通过负极极耳与电池层叠体的负极电性连接,该正极座通过正极极耳与电池层叠体的正极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汞无铅的碱性层叠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座与负极极耳的一端铆接固定于基板上,该负极极耳的另一端抵触于电池层叠体的负极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汞无铅的碱性层叠电池,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膑,
申请(专利权)人:刘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