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381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ED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LED灯条、设置于导光板底面的散射网点阵列和紧贴设置于导光板下表层的油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背向导光板的一面为轴线平行于LED灯条的向内凹进的曲面结构。通过改变油墨层结构实现升LED光线辉度的均一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LED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LED侧光式背光模组,如图I所示,包括基板、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基板上的反射片50、油墨层30、导光板20、下扩散片60、增光片70和上扩散片80,还包括设置于导光板20侧面的由多个LED封装而成的LED灯条10。LED灯条10发出的光线由导光板20的入射面201进入导光板20,光线穿过导光板20的底面202,大部分光线由印刷于导光板20底面202的散射网点阵列40将光线进行散射,从导光板20出光面203射出。另外还有部分光线穿透油墨层30,由反射片50将此部分光线进行反射,经油墨层30由导光板20的底面202进入,并由导光板20的出光面203射出。经导光板20出光面射出的光线通过扩散片和增光片进行光线扩散和增光。现有技术中导光网点阵列40的排布密度均匀,油墨层30的厚度均匀一致,且导光网点呈圆形且大小一致。由此导致距离LED灯条10较近区域的光线经导光板20导光效果较好,使得液晶屏相应区域的背光亮度会较高,辉度、色温正常。但距离LED灯条10较远区域的光线经导光板20的导光效果便有所减弱,其液晶屏相应区域的辉度、色温和均一性就有了比较大的偏差,从而影响观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LED背光模组,通过改变油墨层结构实现提升LED光线辉度的均一性。本技术提供的LED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20、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底面的散射网点阵列40和紧贴设置于导光板20下表层的油墨层30 ;其特征在干,所述油墨层30背向导光板20的一面为向内凹进的曲面结构。由上,通过改变油墨层结构实现提升LED光线辉度的均一性。可选的,所述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相対的两侧,油墨层30的所述曲面结构为轴线平行于LED灯条10向内凹进的曲面结构。由上,当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相对的两侧时,实现提升LED光线辉度的均一性。可选的,所述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的ー侧,油墨层30的所述曲面结构为轴线平行于LED灯10的且远离LED灯条10 —侧向内凹进的曲面结构。由上,当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 —侧时,实现提升LED光线辉度的均一性。可选的,所述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的四边,油墨层30的所述曲面结构为中间向内凹进的球面结构。由上,当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四边时,实现提升LED光线辉度的均一性。可选的,所述散射网点阵列40的各散射网点直径随远离与LED灯条10相邻边的距离依次递减。可选的,所述散射网点阵列40的各散射网点直径随远离LED灯条10的距离依次增加。可选的,所述散射网点阵列40的各散射网点的密度随远离LED灯条10的距离依次增加。由上,通过改变网点阵列的排列进ー步实现提升LED光线辉度的均一性。可选的,还包括紧贴设置于油墨层30下表面的反射片50,反射片50背向油墨层30的一面为平行于导光板20的平面结构。由上,实现油墨层与反射片的无缝拼接。附图说明 图I为现有技术中LED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LED侧光式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散射网点阵列排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散射网点阵列排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散射网点阵列排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散射网点阵列排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出示了本技术液晶面板侧光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导光板20、设置于导光板20两侧的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底面202的散射网点阵列40和设置于导光板20下部的油墨层30。另外,本技术还包括设置于油墨层30下部与油墨层30相贴的反射片50,设置于导光板20的上部,依次相贴设置的下扩散片60、增光片70和上扩散片80。如图2、图3所示导光板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导光板20为矩形板状,厚度为3mm,包括用于接收光源的入射面201、用于对光源进行漫反射的底面202和用于导出光源的出射面203。散射网点阵列40设置于导光板20的底面202。如图3所不第一实施例中散射网点阵列40排列的示意图。相邻纵列散射网点的间隔排列为靠近LED灯条10的间隔大于远离LED灯条10的间隔。相邻纵列散射网点圆心的距离相同。距离两侧LED灯条10最近纵列的散射网点直径最小,远离LED灯条10的导光网点纵列(即靠近导光板20中间位置的散射网点纵列)直径依次递增。其中,同一纵列散射网点的直径相同。油墨层30设置于导光板20下部,与导光板20相贴。如图2所不,油墨层30背向导光板20的一面为轴线平行于LED灯条10的中间向内凹进的曲面结构。油墨层30两侧靠近LED灯条10的部分油墨层30厚度相对较厚,由油墨层30两侧至中间逐渐递减。由于油墨层30结构的改变,反射片50结构也随着变化。具体来说,反射片50与油墨层30相贴的上表面为中间向上凸起的平滑弧形结构,下表面为直线型。由此实现反射片50与油墨层30无缝拼接。光源通过导光板20的入射面201进入导光板20,光源在导光板20内部进行无序传导,经散射网点阵列40散射后由导光板20的出光面203射出。其中,靠近LED灯条10的散射网点直径相对较小,由此对光线的散射效果相对较差,反之远离LED灯条10的光线散射效果较佳。由于靠近LED灯条10处光线较强,由此使得由导光板20出光面202出光均一性得到提升。另外,部分光源穿透油墨层30照射至反射片50,再由反射片50向上反射。由油墨的物理特性得出,油墨内含有较高光散射物质(SiO2、TiO2),由此具油墨层30有较高散射率。油墨层30两侧靠近LED灯条10的部分油墨层30厚度相对较厚且光线较强,由此穿透油墨层30的光线相对油墨中间位置较多,其油墨层造成的损耗也较多。另外,光线再经反射片50反射后进入油墨层30。相应的,油墨层30较厚处损耗较多。因此,使得由导光板20出光面202出光均一性得到进ー步提升。更优的,本技术还包括第二实施例,油墨层30的结构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中散射网点阵列40排列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将导光板20的底面202等分为A、B、C、D四个区域,以A区域为例进行说明散射网点阵列40中,距离LED灯条10最近的散射网点直径最小,随着散射网点逐渐远离LED灯条10,其直径与距离LED灯条10的远近成比例递增。即左下侧的散射网点直径最小,向A区域上侧以及向右侧距离LED灯条10越远其散射网点的直径依次成比例递增,且相邻纵列散射网点圆心间距离相 同。所述B、C、D区域为A区域的镜像。由此,可按距离LED灯条10的远近逐一设置散射网点的直径,进ー步加光源辉度的均一性,且实现调节光源的色温。另外,如图5所述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散射网点阵列40排列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散射网点阵列40中所有散射网点的直径相同,其排列方式为散射网点圆心间的距离按与LED灯条10的距离由近至远按比例递减,即靠近LED灯条10的最外围散射网点阵列40排布密度较低,距离LED灯条10距离越远排布密度越高。由此在散射网点直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更改散射网点阵列40的排布密度实现增加光源辉度的均一性。上述实施例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20)、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底面的散射网点阵列(40)和紧贴设置于导光板(20)下表层的油墨层(30);其特征在干, 所述油墨层(30)背向导光板(20)的一面为向内凹进的曲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相対的两侧,油墨层(30)的所述曲面结构为轴线平行于LED灯条(10)向内凹进的曲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10)设置于导光板(20)的ー侧,油墨层(30)的所述曲面结构为轴线平行于LED灯(10)的且远离LED灯条(10)一侧向内凹进的曲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维春朱文龙卢强刘小凤王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光电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电子有限公司青岛胶南海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