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壳压裂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340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壳压裂弹,以解决现有无壳压裂弹无法满足与油井油层特性匹配的压力加载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壳压裂弹,包括点火药、中心管、火药柱、泄压部,所述泄压部对称置于所述火药柱的两端,所述中心管侧壁设有至少1组点火孔,每组点火孔位于垂直于所述中心管轴向的同一平面上,每组点火孔为3-6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满足不同井况和地质条件下的压力加载条件,改善压裂增产增注效果,并且有利于油井井筒的保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油水井增产增注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无壳压裂弹
技术介绍
高能气体压裂是利用能量火药在油井井筒内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于目的油层,形成多条不受地应力影响的径向裂缝,有效改善油层近井地带渗流环境,达到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目的。高能气体压裂可用于油井油层改造,提高油层渗透率,增加油井产量;它也可用来提高油层吸水能力,改善吸水剖面,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影响范围和波及效率,改善注水井注水驱油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压裂弹是高能气体压裂的能量源,有无壳弹、有壳弹和液体药3种装药方式,目前较成熟和常用的是无壳压裂弹技术。高能气体压裂技术的关键参数是压力上升速度、压力作用时间和峰值压力,与能量火药的燃烧速度密切相关,因此压裂弹燃烧的控制是该技术 的关键,目的在保证油井套管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油井、油层特点,实现针对化、精细化施工,以取得较好的压裂增产增注效果。目前使用的无壳弹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是将火药成型为一定长度和直径、带有中孔的圆柱状,中孔内装配起支撑、连接、密封作用的中心管,形成内腔密封、点火、传火结构的无壳弹;每节压裂弹为一单元,通过连接装置可将多个压裂弹单元相互连接,满足不同装药量的需求;无壳压裂弹上部配以点火装置,下部配以尾堵成为压裂弹总成。现有控制无壳压裂弹燃烧方法主要是从能量药配方和压裂弹外形方面入手如使用缓燃药和速燃药两种压裂弹交替组合实现脉冲燃烧控制,控制手段比较单一,无法实现精细化设计;再如改变药的灌铸形状,制成单孔管状及圆孔多孔或网格孔多孔状,目的是改变燃烧面积,控制燃烧能量释放,缺点是受到井下温度压力条件的作用,常常会挤压变形而无法达到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壳压裂弹,以解决现有无壳压裂弹无法满足与油井油层特性匹配的压力加载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壳压裂弹,包括点火药中心管、火药柱,所述火药柱为中空圆筒状,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火药柱内部的空腔内,所述中心管的外周壁与所述火药柱的内周壁贴合;所述中心管呈中空筒状,所述中心管内装有所述点火药;它还包括泄压部,所述泄压部对称置于所述火药柱的两端,所述泄压部的外侧与所述火药柱的内周壁贴合,所述泄压部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的外周壁贴合;所述中心管侧壁设有设有至少I组点火孔,每组点火孔位于垂直于所述中心管轴向的同一平面上,每组点火孔为3-6个。本技术无壳压裂弹的燃速控制方法是根据无壳压裂弹所需燃速,确定点火孔的组数量,根据点火孔的组数量设置中心管侧壁上点火孔的位置,一组点火孔等于一个点火点。本技术通过改变压裂弹点火点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控制压裂弹的燃烧,以控制压力上升速度、压力作用时间和峰值压力参数,从而控制火药能量的释放,形成一系列燃速的压裂弹,满足不同井况和地质条件下的压力加载条件,改善压裂增产增注效果,并且有利于油井井筒的保护。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地层参数和设计的需要,可能需要实现不同的压力加载过程,此时可以通过使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无壳压裂弹,对各个压裂弹的燃速进行控制,从而通过不同燃速的压裂弹的搭配,实现上述目的。更进一步,在进行井下作业时,通过使用本技术提供无壳压裂弹,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单井装药量,延长压力作用时间,改善压裂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无壳压裂弹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无壳压裂弹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无壳压裂弹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无壳压裂弹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无壳弹燃烧速度及点火点数量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无壳压裂弹,包括点火药I、中心管2、火药柱4,火药柱4为中空圆筒状,中心管2设置于火药柱4内部的空腔内,中心管2的外周壁与火药柱4的内周壁贴合;中心管2呈中空筒状,中心管2内装有点火药I ;它还包括泄压部5,泄压部5对称置于火药柱4的两端,泄压部5的外侧与火药柱4的内周壁贴合,泄压部5的内侧与中心管2的外周壁贴合;中心管2侧壁设有至少I组点火孔31,每组点火孔31数量为3-6个,每组点火孔31均布在垂直于中心管2轴向的同一平面上。点火孔31按照中心管2的长度每米设有1-30组。本技术无壳压裂弹的燃速控制方法是根据无壳压裂弹所需燃速,确定点火孔的组数量,根据点火孔的组数量设置中心管2侧壁上点火孔31的位置,一组点火孔等于一个点火点。中心管侧壁设有3 30组点火孔,每组的点火孔之间的间隔相等或者每组的点火孔之间的间隔不相等。如图1-4所示,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点火孔31由4个组成一组,四组点火孔31在垂直于中心管2轴向方向的同一平面上均匀排列,此处,四组点火孔31在垂直于中心管2的轴向方向的同一平面上均匀排列的含义为,在垂直于中心管2的轴向方向的同一平面上,相邻的两组点火孔31之间相对于中心管2的轴线形成90°夹角。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很好地控制点火点在各个方向上的燃速,从而更好地控制整个压裂弹的燃速。但是本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要,任意选择组成每个点火点3的点火孔31的数量,以及组成一个点火点的多个点火孔的位置关系。例如,可以选择三个点火孔组成一个点火点,或者选择六个点火孔组成一个点火点。并且相邻的两个点火孔相对于中心管2的轴线的夹角可以不彼此相同。只要能够实现控制整个压裂弹的燃速的目的即可。图I示出了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心管2侧壁设有一组点火孔31,该一组点火孔31位于中心管2的一端,通过点火装置点火,先引燃中心管2内部的点火药1,通过中心管2侧壁上的点火孔31引燃火药柱4。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位于火药柱4 一端的火药先被点燃,火药柱4类似于端面燃烧,是无壳压裂弹的最慢燃速。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 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心管2侧壁设有一组点火孔31,该组点火孔31位于中心管2的中部,通过点火装置未说明点火,引燃中心管2内部的火药1,通过中心管2侧壁上的点火孔31引燃火药柱4。在这种情况下,与一组点火孔31位于中心管2的一端的情况相比,整个无壳压裂弹的燃速提高一倍。当中心管2仅仅设置一组点火孔31时,通过改变该点火孔31在中心管2的轴向上的位置,无壳压裂弹的燃速在上述两种燃速即一个点火孔31设置在中心管2的一端部,以及一个点火孔31位于中心管2的轴向的中部之间变化。在本技术中点火孔31为两组及以上时,可以调整每组点火孔31的位置,例如,使得相邻的两组点火孔31之间的间隔各不相同,或者使得一部分组的点火孔31之间的间隔相同,另一部分组的点火孔31之间的间隔不同均可以。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心管2侧壁按照中心管2的长度每米设有30组点火孔31,每组的点火孔31之间的间隔相等,在这种情况下,火药柱4近似从内向外的层面燃烧,整个无壳压裂弹的燃速是最快的,再增加点火孔的组数燃速也不再增加。图4示出了本技术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心管2侧壁设有10组点火孔31,每组的点火孔31之间的间隔不相等,通过此种方法布置点火孔,可以微调无壳压裂弹的燃速。效果实验点火孔31的数量和位置变化时,单位时间内的火药柱4燃烧量不同,从而无壳压裂弹的燃速也不同。实验取材压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壳压裂弹,包括点火药(I)、中心管(2)、火药柱(4),所述火药柱(4)为中空圆筒状,所述中心管(2)设置于所述火药柱(4)内部的空腔内,所述中心管(2)的外周壁与所述火药柱(4)的内周壁贴合;所述中心管(2)呈中空筒状,所述中心管(2)内装有所述点火药(I);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泄压部(5),所述泄压部(5)对称置于所述火药柱(4)的两端,所述泄压部(5)的外侧与所述火药柱(4)的内周壁贴合,所述泄压部(5)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2)的外周壁贴合;所述中心管(2)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峰潘祖跃李建科陈东明司洛霖傅仁军耿俊杰张彤马宝成高洁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化工研究院甘肃兰金民用爆炸高新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