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6182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方法,浇筑主梁并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按张拉顺序先一次性张拉大部分主要预应力,待吊杆安装以张拉以后再张拉剩余30%的中跨底板预应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方法,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满足工期要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采用三跨连动技术,为类似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提供了一个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特别地涉及预应力混凝土的张拉方法。
技术介绍
国内对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是从50年代开始起步的,1956年,建成了第一座跨径2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至今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程。从1976年以后,我国预应力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获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桥梁一方面朝着超长超宽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市政桥梁的建设工期有着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预应力桥梁的施工技术必须同时满足质量和工期两方面的要求。预应力桥梁的施工,张拉技术方面已日趋成熟,张拉施工工期却一直是一个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又满足工期要求,且取得了很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 (a)支架上现浇主梁; (b)主梁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后,按先后顺序依次张拉100%横梁预应力、100%腹板预应力、100%边跨底板预应力,70%中跨底板预应力,100%顶板预应力,所述70%中跨底板预应力张拉采用三跨连动张拉方法; (c)以主梁为支架体系架设钢管拱肋并焊接; Cd)泵送管内混凝土成拱,上吊杆; Ce)吊杆第一次张拉50% ; Cf)张拉剩余30%中跨底板预应力; (g)吊杆第二次张拉100%; (h)拆除全部梁底支架; (i)施工桥面系及附属结构。优选地,至少采用单端张拉或者双端张拉中的一种。优选地,张拉控制应力采用1395Mpa。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到了多、快、好、省,无论从经济效益和质量进度上都得到了大大提高,满足了业主对工期的要求。预应力张拉施工采用三跨连动技术,为类似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提供了一个思路;三跨连动之外,通过理论分析和科学计算,可以有更多的连动方案可以实施。为解决市政桥梁对工期有严格限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和思路。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张拉方法与现有技术的两种张拉方法的应力比较。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势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出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出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下面结合图I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预应力混凝土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两种张拉方法的应力比较。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包括 (a)先在支架上现浇主梁; (b)主梁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后,首先张拉70%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和横向预应力筋; (C)以主梁为支架体系架设钢管拱肋并焊接; (d)泵送管内混凝土成拱,上吊杆; (e)吊杆第一次张拉50%; (f)张拉剩余30%预应力钢筋; (g)吊杆第二次张拉100%; (h)拆除全部梁底支架; (i)施工桥面系及附属结构。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包括 (a)先在支架上现浇主梁; (b)主梁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后,按先后顺序一次性张拉纵向预应力钢筋和横向预应力筋; (C)以主梁为支架体系架设钢管拱肋并焊接; (d)泵送管内混凝土成拱,上吊杆(不张拉); (e)张拉吊杆,分两次进行,第一次50%;第二次100% ; (f)拆除全部梁底支架 (g)施工桥面系及附属结构。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包括 Ca)支架上现浇主梁; (b)主梁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后,按先后顺序依次张拉100%横梁预应力、100%腹板预应力、100%边跨底板预应力,70%中跨底板预应力,100%顶板预应力,所述70%中跨底板预应力张拉采用三跨连动张拉方法; (c)以主梁为支架体系架设钢管拱肋并焊接; Cd)泵送管内混凝土成拱,上吊杆; Ce)吊杆第一次张拉50% ; Cf)张拉剩余30%中跨底板预应力; (g)吊杆第二次张拉100%; (h)拆除全部梁底支架; (i)施工桥面系及附属结构。至少采用单端张拉和双端张拉中的一种,锚具采用0VM15 - 15、OVMl5 一 12、OVMl5 - 9型张拉端锚具和0VM15 — 12p型固定端锚具。张拉控制应力按照设计要求采用O. 75Rby=1395Mpa。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张拉方法与现有技术的两种张拉方法的应力比较。由图4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无论是钢管还是主梁,本专利技术的压应力结果更佳,且能够满足工期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满足工期要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采用三跨连动技术,为类似桥梁的预应力施工提供了一个思路三跨连动之外,通过理论分析和科学计算,可以有更多的连动方案可以实施。为解决市政桥梁对工期有严格限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以上述描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支架上现浇主梁; (b)主梁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后,按先后顺序依次张拉100%横梁预应力、100%腹板预应力、100%边跨底板预应力,70%中跨底板预应力,100%顶板预应力,所述70%中跨底板预应力张拉采用三跨连动张拉方法; (c)以主梁为支架体系架设钢管拱肋并焊接; (d)泵送管内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明涛张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