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9535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造纸压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其结构包括有大压辊,大压辊的辊轴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连接,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分别与液压控制装置连接;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有油箱、油泵、电动机、比例阀、第一换向电磁阀和第二换向电磁阀,油泵与比例阀的连接管路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有效提高了液压油洁净度,控制稳定可靠、运行效率高,从而大大提高了成品纸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造纸压榨设备
,具体的涉及ー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
技术介绍
压榨是造纸过程中重要的脱水エ序之一,造纸机的压榨装置大多采用大压辊进行压榨,其加压压カ由大压辊辊轴上的液压油缸提供,为了确保纸页的质量及保护毛布、大压辊,要求压榨压カ稳定,横幅压カ一致,不得有偏压的现象。现有技术中,造纸机的压榨装置由于控制环节较多以及液压油洁净度不够,导致 故障率较高,如压榨装置往往会在准备开机时出现偏压现象,导致大压辊ニ边的压力不一致,需通过多次调整,从而耽误了开机时间,降低了纸机运行效率,而且压榨压カ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成品纸的质量。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亟需提供ー种控制简单、效率高、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ー种控制简单、效率高、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ー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包括有大压辊,所述大压辊的辊轴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与液压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有油箱、油泵、电动机、比例阀、第一换向电磁阀和第二换向电磁阀,所述油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油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比例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比例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向电磁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换向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进油ロ连通,所述第二换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进油ロ连通,所述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二液压油缸设置有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油泵与所述比例阀的连接管路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串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滤芯的孔径均为5 μ m。其中,所述油泵与所述比例阀的连接管路设置有过滤器,所述第一换向电磁阀包括有第一正向电磁阀和第一反向电磁阀,所述第一液压油缸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ロ ;所述第一正向电磁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反向电磁阀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比例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正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进油ロ连通,所述第一反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油ロ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油缸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第ー换向电磁阀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换向电磁阀包括有第二正向电磁阀和第二反向电磁阀,所述第ニ液压油缸设置有第三进油口和第四进油ロ ;所述第二正向电磁阀的输入端、第二反向电磁阀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比例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正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进油ロ连通,所述第二反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进油ロ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液压油缸设置有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第ニ换向电磁阀电连接。其中,所述比例阀为集成有放大器和转换器的比例阀。其中,所述油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限压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ー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包括有大压辊,大压辊的辊轴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连接,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分别与液压控制装置连接;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有油箱、油泵、电动机、比例阀、第一换向电磁阀和第二换向电磁阀,油泵的输入端与油箱连通,油泵的输出端与比例阀的输入端连接,比例阀的输出端与第一换向电磁阀的输入端、第二换向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换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第一液压油缸的进油ロ连通,第二换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第二液压油缸的进油ロ连通,第一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设置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与油箱连通,由于液压控制装置的控制环节少,通过换向电磁阀和比例阀可实现液压油的稳定输出,使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分别在大压辊的两端施压平衡,不会出现偏压的现象。油泵与比例阀的连接管路依次串联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采用二次过滤从而使回路的液压油更加洁净,提闻整个压棒机构的稳定可Φ,运行效率尚,能够获得闻质量的成品纸。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ー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I中包括有第一液压油缸I、第一进油ロ 11、第二进油ロ 12 ;第二液压油缸2、第三进油ロ 21、第四进油ロ 22 ;第一换向电磁阀3、第一正向电磁阀31、第一反向电磁阀32 ;第二换向电磁阀4、第二正向电磁阀41、第二反向电磁阀42 ;油箱5、油泵6、电动机7、控制阀8;第一过滤器91、第二过滤器92 ;限压阀10、大压辊101 ;液压控制装置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I本技术的ー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的实施例I如图I所示,包括有大压辊101,大压辊101的辊轴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I和第二液压油缸2连接,第一液压油缸I和第二液压油缸2分别与液压控制装置102连接。液压控制装置102包括有油箱5、油泵6、电动机7、比例阀8、第一换向电磁阀3和第二换向电磁阀4,油泵6的输入端与油箱5连通,油泵6的输出端与比例阀8的输入端连接,比例阀8的输出端与第一换向电磁阀3的输入端、第二换向电磁阀4的输入端连接,第ー换向电磁阀3的输出端与第一液压油缸I的进油ロ连通,第二换向电磁阀4的输出端与第二液压油缸2的进油ロ连通,第一液压油缸I、第二液压油缸2设置有回油管路,回油管路与油箱5连通。本实施例中,油泵5与比例阀8的连接管路设置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器91和第二过滤器92,第一过滤器91和第二过滤器92串联连接,液压油从油泵5输出后,通过连续的二次过滤,从而使液压油更加洁净,进而使大辊压榨装置运行更稳定。 具体的,第一过滤器91和第二过滤器92的滤芯的孔径均为5 μ m。由于液压控制装置102设计简单,控制环节少,通过第一换向电磁阀3、第二换向电磁阀4和比例阀8可实现液压油的稳定输出,使第一液压油缸I和第二液压油缸2的活塞杆分别对大压辊101的两端施压平衡,不会出现偏压的现象,整个大辊压榨装置工作稳定可Φ、运行效率尚,从而大大提闻了成品纸的质量。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油泵6的输出端与油箱5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限压阀10,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油压过大而引起油管爆裂。实施例2本技术的ー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的实施例2,參见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换向电磁阀3包括有第一正向电磁阀31和第一反向电磁阀32,第一液压油缸I设置有第一进油ロ 11和第二进油ロ 12,其中第一正向电磁阀31的输入端、第一反向电磁阀32的输入端分别与比例阀8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正向电磁阀31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油ロ 11连通,第一反向电磁阀32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油ロ 12连通,从而实现第一液压油缸I的活塞杆的上下移动,给大压辊101的一端施加压力。具体的,第一液压油缸I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与第一换向电磁阀3电连接,从而控制液压油的输出流量以控制第一液压油缸I的活塞杆的位移。第二换向电磁阀4包括有第二正向电磁阀41和第二反向电磁阀42,第二液压油缸2设置有第三进油ロ 21和第四进油ロ 22,其中第二正向电磁阀41的输入端、第二反向电磁阀42的输入端分别与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包括有大压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压辊的辊轴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与液压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有油箱、油泵、电动机、比例阀、第一换向电磁阀和第二换向电磁阀,所述油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油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比例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比例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向电磁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换向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换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二液压油缸设置有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与所述油箱连接; 所述油泵与所述比例阀的连接管路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串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滤芯的孔径均为5 u 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运行稳定的大辊压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与所述比例阀的连接管路设置有过滤器,所述第一换向电磁阀包括有第一正向电磁阀和第一反向电磁阀,所述第一液压油缸设置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