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细胞藻类连续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9091 阅读:4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16
一种单细胞藻类连续培养装置。它包括筒体及上盖,特征是筒体下端端部呈锥形状且周壁上设支撑脚,底部处设带阀的废液排出口管,右侧壁下端部设带第一、第二阀的培养液取液口管,前端面壁上设刻度标记,左、右侧壁的灯夹上设左、右冷白荧光灯管,上盖中心孔处的带机架座的电机的输出轴由联轴器与伸出中心孔的搅拌棒的上端端部联接,搅拌棒中部、下端部及下端端部上均设桨叶,带机架座的电机外套装有端面上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电源输出接口的无底电源控制箱,上盖上端面上分别设左、右空气进气管、左、右二氧化碳进气管、可调温加热棒及带微孔滤膜层的培养基进液口管,上盖置在筒体上端口处并密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培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单细胞藻类连续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单细胞藻类如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四尾栅藻等都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藻类,它们本身既是很好的研究材料,同时也可作为实验生态学研究中浮游动物、鱼、虾、蟹、贝等饵料,随着水产品养殖的发展,对单细胞藻类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的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培养方式。开放式培养方式一般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对单细胞藻类进行培养,虽然有着充足的光照和通风可使单细胞藻类迅速繁殖,但是由于单细胞藻类迅速繁殖,导致增加了添加培 养基的频率,从而增大了工作量,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容易引起敌害生物的污染,故培养的单细胞藻类纯度不高。封闭式培养方式一般是在封闭的容器中对单细胞藻类进行培养,虽然可以有效减少敌害生物污染,使得单细胞藻类培养纯度高,但是,由于光照不足,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单细胞藻类生长速度缓慢,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单细胞藻类的自然沉降导致其氧气不足及营养分布不均匀,需每天早、中、晚三次进行人工摇瓶,尤其是在大规模培养时,工作强度大,既费时又费力,且温度也难以控制,不能满足目前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细胞藻类连续培养装置,它包括一透明有机玻璃的筒体(I)及安置在透明有机玻璃的筒体(I)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的上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的下端端部为呈锥形状,所述筒体(I)下端端部的周壁上均布有支撑脚(11、12、13),所述筒体(I)的底部处设有一带阀(14)的废液排出口管(15),所述筒体(I)周壁的右侧壁的下端部处设有依次串接有第一阀(16)及第二阀(17)的培养液取液口管(18),所述筒体(I)周壁的左、右侧壁的上、下端部处上均分别设有上、下相对的灯夹(110、111、112、113),所述筒体(I)周壁的左、右侧壁的上、下端部处上的上、下相对的灯夹(110、111、112、113)处分别与所述左、右冷白荧光灯管(114、115)的两端形成嵌接联接固定,所述上盖(2)的上端面上设有中心孔(21),且环绕中心孔(21)处的端面上还均布有带内螺纹的安装孔,所述中心孔(21)处设有一带机架座(22)的电机(23),所述机架座(22)与所述上盖(2)形成固定联接,所述电机(23)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4)与伸出上盖中心孔(21)处外的搅拌棒(25)的上端端部形成联接固定,所述搅拌棒(25)的中部、下端部及下端端部的周壁上均布有桨叶(26),所述带机架座(22)的电机(23)外套装有一呈圆柱形状的无底电源控制箱(3),所述无底电源控制箱(3)周壁的下端端部设有向外折弯形成的折边,所述折边上均布有螺钉孔,所述无底电源控制箱(3)周壁的下端端部所设的向外折弯形成的折边上均布的螺钉孔与所述上盖(2)上端面上的环绕中心孔(21)处的端面上均布的带内螺纹的安装孔相对并形成螺纹联接固定,所述无底电源控制箱(3)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电源输出接口(31)、第二电源输出接口(32)、第三电源输出接口(33)、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培刘其根武震贾佩峤杨梅岭杨丽丽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