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解酸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880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解酸化池,包括水解酸化池池体、进水区、布气区、出水区、填料区、积泥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分为四段,池内积泥区上部侧面进水,均匀布水,进水区设置水平穿孔管,采取均匀开孔,开孔大小为10mm,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回流和单设沉淀池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解酸化池,尤其是涉及污水处理过程中提高可生化性的水解酸化池,属于给排水工程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法由于处理成本低,在污水处理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污水在水解酸化池的结构、停留时间、布水方式、水流、填料等均会影响了水解酸化池的运行效果。因此,缺氧酸化池的结构、停留时间、布水方式、水流、填料等是在污水处理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水解酸化池是污水处理AO工艺中的关键构筑物之一。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水解酸化池,池内挂有生物填料,水中有机物为复杂结构时,填料上的水解酸化菌利用H20电离的H+和-OH将有机物分子中的C-C打开,一端加入H+,一端加入-0H,可以将长链水解为短链、支链成直链、环状结构成直链或支链,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段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率。现有常用的水解酸化池结构形式、布水方式很多,根据不同水质的特点,停留时间需要根据有机物的种类、浓度、平均气温来定,池内的截面面积也和上升流速有关。布水方式和污水处理运行实际有关。资料表明,水解酸化池的结构形式很多,具有出水需要沉淀池,需要回流,排泥管道易堵塞等缺点。因此优化水解酸化池的结构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二沉池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池。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解酸化池,包括水解酸化池池体、进水区、布气区、出水区、填料区、积泥区,所述进水区分为四段,池内积泥区上部侧面进水,均匀布水,进水区设置水平穿孔管,采取均匀开孔,开孔大小为10_,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所述出水区为齿形出水堰。所述积泥区的泥斗为锥形泥斗,泥斗与水平呈60度设置,泥斗内四周布置有排泥管道,排泥位置在泥斗上部,底部设置放空管。所述的填料区采用金属预制框架,底部使用格网,填料使用聚氨酯填料均匀布置。所述的布气区分四段进气,池内积泥区上部设置布气管,采用穿孔管均匀布气。本技术不需要回流系统和二次沉淀池,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通过重力沉淀至泥斗,泥斗内的积泥通过重力排泥。布气系统有两种作用,一种是给缺氧生物膜提供少量的溶解氧,另一种是在老化的生物膜无法正常脱落时,通过大量曝气进行吹脱。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回流,运行管理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I的技术结构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I的技术结构的B-B剖面示意图;图中,I是进水管道,2是出水管道,3是池体,4是填料区,5是积泥区,6是放空排泥管道,7是曝气管道,8是出水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予以详细说明。 从图I、图2可知,本技术包括沉淀池进水管道I、出水管道2、池体3、填料区4、积泥区5、放空排泥管道6、曝气管道7、出水渠8。进水管道分为四段进水,出水通过积水槽集中排出,积泥区与水平呈60度设置,填料区与积泥区泥斗相连。出水包括出水管道2和出水渠8,出水堰采用齿形出水堰,出水堰上设置浮渣挡板。污泥浮渣通过出水区的浮渣口排除。进水呈“一字”布置,设置穿孔出水,穿孔大小为10mm,均匀开孔,方向与水平垂直,污水进入填料区区。积泥区为锥形泥斗,泥斗与水平呈60度设置,泥斗下设置排泥管道6。工作过程污水从进水管道I中进入水解酸化池池体,从图2中的进水管道I的进入池内3,污水在填料区4中在附着生物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去除,填料上的微生物从曝气中获得少量的溶解氧,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沉淀进入积泥区,由于积泥区底部与水平呈60度角,污泥下滑至积泥区5,处理完后污水经过出水渠5和出水管道2进入下一个处理流程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解酸化池,包括水解酸化池池体、进水区、布气区、出水区、填料区、积泥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分为四段,池内积泥区上部侧面进水,均匀布水,进水区设置水平穿孔管,采取均匀开孔,开孔大小为10_,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解酸化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