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管、热交换器、冷冻循环装置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660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7:59
沿管(20)内表面的管轴方向以螺旋状在规定高度设置高峰(22a)和比其低的低峰(22b),高峰(22a)形成有11条~19条,低峰(22b)在高峰(22a)之间形成有3条~6条,高峰(22a)在扩管前呈峰顶部为平面状的截面梯形状,扩管后的峰顶部分的顶端宽度(W1)与传热管(20)的外径(D)之比(W1/D)为0.011~0.040。而且,扩管前的高峰(22a)比低峰(22b)高0.04mm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管内表面设有槽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管、热交換器、冷冻循环装置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用于冷冻装置、空调装置、热泵等的热交換器中,一般情况下,在以规定的间隔并列设置的多个翅片上设置通孔,并在该通孔中配置内表面形成有槽的传热管。传热管成为冷冻循环装置中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制冷剂(流体)在管内部流动。管内表面的槽被加工成管轴方向与槽延伸的方向成一定角度。这里,通过形成槽,能够在管内表面上形成凹凸,而将凹部的空间作为槽部,由相邻的槽的侧壁形成的凸部分称为峰部。而且,在这样的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与传热管外侧的空气等的热交换而发生相变化(冷凝或蒸发)。而且,为高效地进行该相变化,通过管内的表面积增加、槽部的流体搅拌效果、槽部的毛细管作用对槽部间的液膜保持效果等,来实现传热管的传热性能的改善(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昭60 — 142195号公报(第2页,图I)上述的专利文献I的传热管一般采用铜或者铜合金的金属作为材料。而且,在热交換器的制造中采用机械扩管方式,该机械扩管方式在管内压入扩管球而从内部使传热管扩管,使翅片和传热管紧密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13 JP 2010-0053551.ー种热交換器用的传热管,其特征在干, 在管内表面的管轴方向上呈螺旋状地以规定高度设置高峰和比该高峰低的低峰, 所述高峰形成有11条 19条,所述低峰在所述高峰之间形成有3条 6条, 所述高峰在扩管前呈峰顶部为平面状的截面梯形,扩管后的峰顶部分的顶端宽度与传热管的外径之比为O. Oll O. 040。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交換器用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扩管前的所述高峰比所述低峰高O. 04mm以上。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扩管前的所述高峰的峰顶部的平面和两侧面的各曲率半径为O. Olmm O. 03mm。4.如权利要求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扩管前的所述高峰的顶角为15度 30度,所述低峰的顶角为5度 15度。5.如权利要求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用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峰的峰顶部的曲率半径为O. 03mm O. 045mm。6.如权利要求广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武小野田彻松田拓也石桥晃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