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6545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B)具有通过从室外机(1)供给的热源侧制冷剂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的制冷剂室内机(70)和通过与热源侧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调节的热介质室内机(2)。另外,空调装置(B)具有从室外机(1)供给热源侧制冷剂的第1热介质转换器、存在于第1热介质转换器和制冷剂室内机(70)之间的第3热介质转换器(90)、存在于第1热介质转换器和热介质室内机(2)之间的第3热介质转换器(1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例如大厦用多联空调等中使用的空调装置,并且涉及如下空调装置,其通过将使用热介质的制冷制热运转和使用与热介质不同的制冷剂的制冷制热运转混合,提高了设置自由度。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使用如下空调装置的大厦用多联空调,该空调装置例如通过使制冷剂在配置于室外的热源机即室外机和配置于室内的室内机之间进行循环,向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输送冷能或热能,来执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作为用于此类空调装置的制冷剂,例如大多使用HFC (氢氟碳)系制冷剂。并且,近年也开始使用二氧化碳(CO2)等自然制冷剂。另外,也存在以冷机系统为代表的其他结构的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中,在配置于室外的热源机中生成冷能或热能,由配置于室外机内的热交换器向水、防冻液等热介质传递冷能或热能,并将其输送给配置在空调对象区域的室内机即风机盘管或板式散热器等,以执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而且,还有被称为废热回收型冷机的装置,该装置将4根水配管与热源机连接,供给冷能以及热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118372号公报(第3页、图I)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43936号公报(第5页、图I)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现有的空调装置中,由于向室内机输送高压的制冷剂,制冷剂填充量非常大,如果制冷剂从制冷剂回路泄露,例如会加速地球暖化等,对地球环境带来恶劣影响。尤其是R410A,其地球暖化系数大到1970,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来看,使用此类制冷剂时削减制冷剂填充量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如果制冷剂泄漏到居住空间,会因该制冷剂所具有的化学性质而对人体带来恶劣影响。因此,需要采取进行超出必要程度的换气,或者安装泄露传感器等的措施,这会导致成本上升和电力消耗的增加。这样的问题可通过如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冷机系统来解决。但是,由于在室外机进行制冷剂和水的热交换,并将水输送给室内机,所以,水的输送动力会变得非常大,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另外,在由水等供给冷能和热能双方的情况下,要在使用地准备泵和三通阀、仪表等,并且为了同时实现制冷和制热,必须增加配管的连接根数,造成设置工程、试运转调整所需的工夫、时间及费用的增加。另外,就冷机系统而言,在设置有计算机和服务器等的房间(所谓的服务器机房)或者收纳有电源等的电源室等,万一室内机发生漏水,可能会引起计算机和服务器等的故障,以及在电源室等造成漏电事故。尤其是,服务器相关的装置的冷却关系到信息的基础设施,因此,服务器因故障停止会引起大的损害。因此,今后的空调装置被要求其设计要考虑削减制冷剂量、制冷剂泄露时对人体的恶劣影响。此外,还必须应对如服务器机房和电源室这种不能以水作为热介质来代替制冷剂 的 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安全性的提高和节能化,并实现设置自由度的提高的空调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具备至少I台室外机,其至少搭载有压缩机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至少I台制冷剂室内机,其至少搭载有节流装置以及第I使用侧热交换器;至少I台热介质室内机,其至少搭载有第2使用侧热交换器;第I热介质转换器,其介于室外机和制冷剂室内机以及热介质室内机之间;至少I台第2热介质转换器,其介于第I热介质转换器和热介质室内机之间,至少搭载有2台以上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将在所述室外机生成并被蓄积在热源侧制冷剂中的热能或者冷能经由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传递到与热源侧制冷剂不同的热介质,并供给到第2使用侧热交换器;至少I台第3热介质转换器,其介于第I热介质转换器和制冷剂室内机之间,至少搭载有切换制冷剂流路的开关阀和止回阀,将在室外机生成的热能或者冷能供给到第I使用侧热交换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由于能够分为直接使用制冷剂进行制冷制热的空间、和间接使用制冷剂进行制冷制热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设置自由度的提闻。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回路结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在制冷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在制热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在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在全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7是表示热介质转换器的连接状态例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回路结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在制冷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在制热主体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在全制冷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在全制热运转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制冷剂回路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设置例的概略图。根据图1,对空调装置的设置例进行说明。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使用使制冷剂(热源侧制冷剂、热介质)循环的冷冻循环(制冷剂循环回路a、热介质循环回路B),各室内机能够自由选择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以作为运转模式。另外,在包括图I在内的以下附图中,有时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情况不同。图I中,形象地表示了将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设置于4层的大厦100的状态。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具有作为热源机的I台室外机I、多台热介质室内机2 (室内机2a 室内机2c)、多台制冷剂室内机70 (室内机70a、室内机70b)、介于室外机I和制冷剂室内机70之间的第I热介质转换器3a、以及介于第I热介质转换器3a和热介质室内机2之间的第2热介质转换器3b。并且,以如下状态为例进行表示,即,室外机I设置在大厦100的屋顶,第I热介质转换器3a及制冷剂室内机70设置在第3层的例如收纳有服务器的服务器机房IOOa内,第2热介质转换器3b设置在第3层的例如通常无人的共用区域100b,热介质室内机2设置在第3层的例如办公室等的居室IOOc的状态。另外,热介质室内机2表示收容有热介质(例如水、防冻液等)所流过的热交换器的室内机,制冷剂室内机70表示收容有热源侧制冷剂(与热介质不同的制冷剂)所流经的热介质的室内机。S卩,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具有1台室外机I、多台热介质室内机2、多台制冷剂室内机70、以及2台热介质转换器3 (第I热介质转换器3a、第2热介质转换器3b)。室外机I和第I热介质转换器3a,由导通热源侧制冷剂的制冷剂配管4连接。第I热介质转换器3a和制冷剂室内机70以及第2热介质转换器3b,由导通热源侧制冷剂的制冷剂配管62连接。第2热介质转换器3b和热介质室内机2由导通热介质的热介质配管5连接。另外,关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回路结构,从图2开始进行详细说明。室外机I是经由第I热介质转换器3a向制冷剂室内机70以及经由第2热介质转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I台室外机,该至少I台室外机至少搭载有压缩机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 至少I台制冷剂室内机,该至少I台制冷剂室内机至少搭载有节流装置以及第I使用侧热交换器; 至少I台热介质室内机,该至少I台热介质室内机至少搭载有第2使用侧热交换器;第I热介质转换器,该第I热介质转换器介于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制冷剂室内机以及所述热介质室内机之间; 至少I台第2热介质转换器,该至少I台第2热介质转换器介于所述第I热介质转换器和所述热介质室内机之间,至少搭载有2台以上的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将在所述室外机生成并蓄积在热源侧制冷剂中的热能或者冷能经由所述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传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裕之山下浩司本村祐治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