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601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它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采样管,采样管的一端开口,另外一端具有孔,在采样管中设有推杆,推杆包括推柄和与推柄一端相连的推板,推柄穿过采样管一端的孔,所述的推板的形状与采样管的管内形状相对应,在所述的采样管管壁轴向设有刻度。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可以对红树林沉积物进行精确采样,采样简单方便,在采样和样品转移时候,可以通过采样管壁上标记的刻度精确度量,采样管和推杆能够分开,有利于分开洗净后再进行组装灭菌取样,单独洗涤可以避免样品残留,避免污染,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海洋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技术背景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的木本植物群落,受周期性潮水浸淹,覆盖大约60-75%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抵抗潮汐和洪水的冲击、净化陆地径流和内陆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以及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区域(林益明和林鹏,2001)。由于微生物是主要的分解者,其通过分解作用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因而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红树林沉积物的特殊的生境,高还原性、强酸性、高盐并且有机质含量比较高,其必然蕴含着独特的酶资源和基因资源(陈跃庆,2007),红树林中的微生物可以参与到红树凋落叶分解过程(蒋云霞,2006),已有研究表明红树林内的大部分微生物能产生纤维素分解酶、木质素分解酶、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琼脂糖酶等多种有用的酶(Pointing et al.,1999)。此外,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有些红树林来源的放线菌可以产生核苷类抗生素(廖文彬和鲍时翔,2004);红树林来源的固氮菌用于固氮菌肥的制作,用于红树林的促生作用(董俊德等,2010)。红树林沉积物样品的完好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后续的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研究,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等,因此其采样装置和方法的选择十分关键。目前,关于红树林沉积物表层样品的研究大都是采用的传统的五点取样方法,而关于红树林沉积物垂直方向的分层取样研究罕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的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采样管,采样管的一端开口,另外一端具有孔,在采样管中设有推杆,推杆包括推柄和与推柄一端相连的推板,推柄穿过采样管一端的孔,所述的推板的形状与采样管的管内形状相对应,在所述的采样管管壁轴向设有刻度。所述的采样管优选为PP塑料采样管,这种材质的采样管耐高温高压,与玻璃材质相比,更适于野外作业。所述的刻度为两套,分别设于采样管管壁轴向相对的两侧,以方便精确度量。本技术的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是这样使用的,首先将洗净的采样管与相配套的推杆组合好,具体为将推杆的推柄穿过采样管一端的孔,将其组合完毕。将采样管的开口端(采样端)用封口膜(该膜透气且耐高温高压)封好,用报纸包好后,七个一捆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根据实际分析时候需要的样品不同,选用不同直径和长度的采样管进行米样(如2cm, 5cm和7. 5cm等几个直径规格和20cm, 30cm, 40cm和50cm等几个深度规格)。进行红树林湿地采样时候,在采样管采样端口接近沉积物时候,将采样端的封口膜取下,用力挤压使沉积物进入到管内,伴随着样品进入到采样管内的过程将推板随之向上提拉。在整个样品采样过程中,随着样品进去采样管内都伴随着推板的上升过程。根据推板的位置和采样管壁上的刻度确定沉积物样品达到了的预定的深度后,小心地将采样管移出后,迅速后用灭菌后的膜将采样端封好,即完成了采样的过程。样品采集完毕后,在运输的过程中最好保持水平放置,并保持封口膜的完好性。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分析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推板按照所需要的深度并参照管壁上的刻度进行推出所需深度的样品,即后续可以进行与样品深度相关的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微生物多样性和沉积物环境因子的测定以及不同深度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等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样品制备技术。采用本技术的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可以对红树林沉积物进行 精确采样,采样简单方便,在采样和样品转移时候,可以通过采样管壁上标记的刻度精确度量,采样管和推杆能够分开,有利于分开洗净后再进行组装灭菌取样,单独洗涤可以避免样品残留,避免污染,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I是采样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采样管和推杆组装成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其中I、采样管;11、第一刻度;12、第二刻度;13、孔;2、推杆;21、推柄;22、推板;3、封口膜;4、沉积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I :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包括透明的由PP塑料制成的采样管I,其直径为7. 5cm,长度为30cm,采样管I的一端开口,另外一端具有孔13,在采样管I的管壁轴向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刻度11和第二刻度12,在米样管I中设有推杆2,推杆2包括推柄21和与推柄21 —端相连的推板22,推柄21穿过采样管I 一端的孔13,所述的推板22的形状与采样管I的管内形状相对应。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是这样使用的,首先将洗净的采样管I与相配套的推杆2组合好,具体为将推杆2的推柄21穿过采样管I 一端的孔13,将其组合完毕。将采样管I的开口端(采样端)用封口膜3(该膜透气且耐高温高压)封好,用报纸包好后,七个一捆进行高温高压灭菌。进行红树林湿地采样时候,在采样管I采样端口接近沉积物4时候,将采样端的封口膜3取下,用力挤压使沉积物进入到管内,伴随着样品进入到采样管内的过程将推板22随之向上提拉。在整个样品采样过程中,随着样品进去采样管内都伴随着推板22的上升过程。根据推板22的位置和采样管I壁上的刻度确定沉积物样品达到了的预定的深度后,小心地将采样管移出后,迅速后用灭菌后的封口膜将采样端封好,即完成了采样的过程。样品采集完毕后,在运输的过程中最好保持水平放置,并保持封口膜的完好性。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分析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推板按照所需要的深度 并参照管壁上的刻度进行推出所需深度的样品,即后续可以进行与样品深度相关的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微生物多样性和沉积物环境因子的测定以及不同深度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等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样品制备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红树林沉积物分层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采样管,采样管的一端开口,另外一端具有孔,在采样管中设有推杆,推杆包括推柄和与推柄一端相连的推板,推柄穿过采样管一端的孔,所述的推板的形状与采样管的管内形状相对应,在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俊德张燕英王友绍龙丽娟张偲凌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