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F转炉炉渣返回再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1753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HF转炉炉渣返回再反应装置,包括转炉、螺旋器和内返渣系统,所述螺旋器和内返渣系统位于转炉内,且螺旋器连接于转炉的炉头处,所述内返渣系统为多段内返渣筒体螺旋组合的机械装置,其顶端设有出料孔,并水平对着转炉的炉头,尾端设有进料孔,且进料孔处设有抄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HF的产量,降低能耗,并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热的硫酸钙携带热量从转炉后端回到进料端,迅速加热进入转炉的反应物料,将更加节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炉炉渣返回再反应装置,特别是一种HF转炉炉渣返回再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国际上通用的螺旋式循环装置,是由其装置整体和炉内壁一起旋转,不需另外的传动装置,安装在炉内壁的固定位置上,常规的螺旋式循环装置包括同炉同心的圆筒形输送管中的两个螺旋通道、两个提取装置(含两个滑板和多个棒形分筛)、环形档板和多个支撑。当副产硫酸钙进入螺旋式循环装置的两个螺旋通道,就会返回入口处,反应物同时进行循环的副产物混合。提取装置内设分筛,防止过大块副产物进入输送装置螺旋部件,两个提取装置安设在输送管与炉内壁之间,互相变为角度为180°,两个滑板有一定倾角,可使物料顺畅进入循环装置,环形挡板可使提取装置接受所需的副产物,并使其循环,还可积累充分的副产物。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当回转炉内壳和循环装置在运转中的某个特定时间,一个提取装置从炉的内壳下部提取副产物,另个提取装置可在此时将副产物送入输送管的下侦U。两个提取装置将交替把定量的副产物送入螺旋输送装置内。但此结构的缺点是,当副产物块副较大时不易进入输送装置螺旋部件,还会影响输送装置的输送功能,而且此种装置采用了环形挡板,·该结构容易使物料产生粘结现象,对炉体会产生较强的腐蚀性。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HF产能,降低能耗的转炉炉渣返回再反应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HF转炉炉渣返回再反应装置,包括转炉、螺旋器及内返渣系统,螺旋器及内返渣系统位于转炉内,且螺旋器连接于转炉炉头处,所述内返渣系统为两段内返渣筒体螺旋组合的机械装置,其顶端设有出料孔,并水平对着转炉炉头, 尾端设有进料孔,且进料孔处设有抄斗。工作原理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在转炉内设置螺旋器和内返渣系统,所述内返渣系统为多段内返渣筒体螺旋组合的机械装置,在其顶端处设有出料孔,尾端设有进料孔,且进料孔处设有抄斗,所述螺旋器为鼠笼式螺旋器,且链接于转炉炉头处,当转炉投料后物料进行正常反应经过螺旋器的推进与搅拌,至反应后段时物料通过进料孔由抄斗提起至内返渣筒体内,通过转炉转动带动内返渣筒体转动,将料渣传输到出料孔处,再进行和反应原料的混合搅拌并和炉渣中未完全反应副产物充分反应,增加产量。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HF转炉炉渣返回再反应装置,能使转炉中的物料与内反渣系统中的料渣再进行充分反应,从而提高HF的产量,降低单耗。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一种HF转炉炉渣返回再反应装置,该装置具有转炉I、螺旋器2及内返渣系统3,螺旋器2和内返渣系统3位于转炉I内,且螺旋器2链接于转炉I 炉头处,所述内返渣系统3为多段内返渣筒体螺旋组合的机械装置,其顶端设有出料孔4, 并水平对着转炉I的炉头,尾端设有进料孔5,且在进料孔5处设有抄斗6。当进行HF生产作业时,在转炉I中投入物料后进行正常反应,经过螺旋器的推进与搅拌,至反应后段时物料通过进料孔5由抄斗6提起至内返渣系统3内,通过转炉I带动内返渣系统3转动,将料渣传输到炉头出料孔4处,再进行和反应原料的混合搅拌并和炉渣中未完全反应的氟化钙、硫酸充分反应。其中CaF2、CaS04、H2S04形成适宜的固液比,有效地分散粘稠状态的反应物料,一方面减少粘稠状态物料的粘壁和对炉体的腐蚀,另一方面又将残渣中未反应的CaF2和H2S04再次进行反应,增加产量,降低单耗。并且由于大量热的硫酸钙携带热量从 转炉后端回到进料端,迅速加热进入转炉的反应物料,更为节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F转炉炉渣返回再反应装置,包括转炉(I)、螺旋器(2)和内返渣系统(3),所述螺旋器(2)和内返渣系统(3)位于转炉(I)内,且螺旋器(2)连接于转炉(I)的炉头处,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返渣系统(3)为多段内返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和祥郑东彪张建平徐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三爱富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