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161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其是设置在筒中筒结构核心筒的剪力墙上,其包括:复数个爬升系统,由爬锥孔、挂座、导轨组成,安装在核心筒爬模系统废弃的爬锥孔处;复数个平台支撑主梁,由两个C型钢组成,其固定在爬升系统上;复数个平台支撑次梁,与平台支撑主梁垂直交错的放置平台支撑主梁上;硬防护平台,具有一道木跳板,并于其上上铺设一层钢板组成,固定在平台次梁上;用于保护液压泵及其操作人员防护的主架体,搭设在硬防护平台上。其在核心筒内安装内爬式塔吊部位底部人员施工的上方防护用和内爬式塔吊提升作业人员操作用的两用定型化平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尤其是一种具动力(液压或电动)之附着爬升式防护和可供人员于其上操作的两用定型化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各地区超高层地标性建筑迅速增多,该类建筑多为筒中筒结构体系;施工过程中在核心筒位置通常安装一台或两台内爬式塔吊以满足主体结构于施工时在垂直运输上的需要,且内爬式塔吊多采用结构预留洞或结构内预埋埋件的方式设置塔吊支撑钢梁。由于核心筒结构采用液压(或电动)爬模施工,因此内爬塔吊位置的竖向和水平向结构必须滞后核心筒正常施工进度50m (内爬塔吊的塔身高度一般为40-50m)以上的高度进行甩筋后浇(请參看图I)。此时内爬式塔吊座落在由剪カ墙所形成的上下贯通的通 道内,而在施工过程中则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ー是当下部结构处在施工状况时,同一区域的上方若亦同样地存有任何主体施工的进行、塔吊的使用或爬升作业等不同的交叉作业,极易对处在下方的塔吊内的人员造成危险,因此在塔吊的顶部需要设置有效的硬式防护装置,以对处在下方的操作人员提供足够的保护;ニ是塔吊顶升前最下部的支撑钢梁需要直接提升或设置预埋件时切割处理后提升,此时必须直接由人员来进行不论是钢梁的直接提升抑或是预埋的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操作用的平台来供操作人员站立施工(參考图I)。但是由于塔身位置洞口上下贯通,因此基本上无法随时地搭拆工作所需的工作平台,或者即使可以满足搭拆条件,但是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甩筋后浇区域塔吊每顶升一次平台需要搭拆一次,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对エ期亦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再者,拆搭此类的工作平台通常均是在由剪力墙所围成的通道内来完成,且随着高楼的完成,拆搭的高度亦随之而升高,因此造成了拆搭时的危险性随着楼层高度的升高而提高,所以该方法于实际运用时自有其危险性以及考虑。在考虑了上述现有的技术后,发觉现有的技术对于施作工程的施工人员之安全并未作出完善的顾虑;在此情形下,极需要考虑ー种不需要人员高空多次搭拆作业,可以自行爬升且能够满足防护和操作两用的定型化平台,才能解决筒中筒结构内爬塔吊式平台于建构完成后,其位置上下同时施工时塔吊顶升人员操作时的需要,和处于下方的操作人员于作业时,其上方硬防护需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施工需要的平台不具备搭拆条件或不利于施工安全、エ期控制和成本节约,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既可以让施工的工作人员实际操作于其上,又能够满足对施工人员予所需防护需要,还可以自行爬升并仅需搭拆一次的定型化\T7.ムI ロ。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利用塔吊位置四周的剪力墙采用于爬模施工后已经废弃的爬锥孔,提供一种可自行附着爬升的动カ型(液压或电动)定型化操作和防护两用的平台,其是设置在筒中筒结构核心筒的剪カ墙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爬升系统,由爬锥孔、挂座、导轨组成,安装在核心筒爬模系统废弃的爬锥孔处;复数个平台支撑主梁,由两个C型钢组成,其固定在爬升系统上;复数个平台支撑次梁,与平台支撑主梁垂直交错的放置平台支撑主梁上;硬防护平台,具有一道木跳板,并于其上上铺设ー层钢板组成,固定在平台次梁上;翻板,设置在硬防护平台与四周剪力墙之间;用于附墙挂座安拆的次架体,搭设在硬防护平台上;用于保护液压泵及其操作人员防护的主架体,搭设在硬防护平台上。所述的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其尚具有在该导轨上移动该钢管扣件式架体的动カ系统。所述动カ系统是包括了油管和油泵。所述附墙导向座是设置在核心筒剪カ墙预埋的爬锥孔。所述的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另具有方形铁盒连接器连接C型钢组成的平台支撑主梁和平台支撑次梁。所述的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其在于在平台支撑主梁端部増加一根钢丝绳,以满足主梁端部变形要求。所述的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其在钢管扣件式架体上方和下方各设有ー硬防护平台,该硬防护平台是具有跳板,以及其上方的钢板。所述平台四周增加了翻板。硬防护平台上搭设次架体用于附墙挂座的安拆,硬防护平台上搭设主架体用于保护液压泵及其操作人员防护,动カ系统中油泵和油管则为平台提升提供动力,泵站与千斤顶通过油管连接,为平台自爬升提供液压动力。本技术提供了ー种既可以让施工的エ作人员实际操作于其上,又能够满足对施工人员予所需防护需要,还可以自行爬升并仅需搭拆一次的定型化平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设置的整体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钢丝绳与平台支撑主梁的连接详图。图6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主次梁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平台上架体设置详图。图8A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平台下架体设置平面图。图SB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平台下架体设置不同于图8A角度的另一平面图。图9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导轨与支撑主梁连接详图。图10为本技术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翻板做法。具体实施方式请參见附图1,其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设置的整体立面图。图中内爬式塔吊103的支撑梁102通过预埋埋件的方式设置在筒中筒结构核心筒的剪カ墙105上,钢筋 混凝土剪カ墙105采用动力(液压或电力)爬模104作为模板体系施工。内爬塔吊103顶升作业时需要提升最下部的支撑梁102,此时需要搭设操作平台101。塔吊下方甩筋后浇作业的结构施工顶部也需要搭设硬防护平台101。图I中平台101即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防护和操作两用的定型化平台。请參见附图2,其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平面图。图中利用核心筒爬模系统废弃的爬锥孔安装由爬锥孔、挂座、导轨组成的系统201共4个,由两个C型钢组成的平台支撑主梁202共计四道,其两长两短固定在系统201上。平台支撑主梁202上放置与平台支撑主梁202垂直交错的平台支撑次梁206共计四道,硬防护平台203具有一道木跳板,并于其上上铺设ー层(优选为3mm厚)钢板组成,固定在平台次梁206上。硬防护平台203与四周剪カ墙105之间设置翻板207。硬防护平台203上搭设次架体205用于附墙挂座的安拆。硬防护平台203上搭设主架体204用于保护液压泵及其操作人员防护。图中102为内爬塔吊最底部一道支撑梁示意。请參见附图3,其为本技术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剖面图。图中导轨306透过附墙挂座301将平台稳固地支撑在核心筒施工完成的剪カ墙中。油泵308、油管307、千斤顶304为平台提升提供动力。水平向平台由支撑主梁202、支撑次梁206、木跳板和3mm钢板铺设固定在支撑次梁206上的平台板310及翻板207组成。上方钢管扣件式架体303,其顶部设置硬防护302,连同下方钢管扣件式架体313为附墙挂座301提供安拆平台。每个支撑主梁202上均固定A20钢丝绳305各一根。图中309为内爬塔吊最底部一道支撑梁示o请參见附图4,其为本技术两用平台的一种实施例剖面图。图中导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其是设置在筒中筒结构核心筒的剪カ墙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数个爬升系统,由爬锥孔、挂座、导轨组成,安装在核心筒爬模系统废弃的爬锥孔处; 复数个平台支撑主梁,由两个C型钢组成,其固定在爬升系统上; 复数个平台支撑次梁,与平台支撑主梁垂直交错的放置平台支撑主梁上; 硬防护平台,具有一道木跳板,并于其上上铺设ー层钢板组成,固定在平台次梁上; 翻板,设置在硬防护平台与四周剪力墙之间; 用于附墙挂座安拆的次架体,搭设在硬防护平台上; 用于保护液压泵及其操作人员防护的主架体,搭设在硬防护平台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附着爬升式定型化两用平台,其特征在干,尚具有在该导轨上移动ー钢管扣件式架体的动カ系统。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宝吉赵锡玉李维强郑志强吴勇张路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