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光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9110 阅读:3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它的电路主要包括升压电路,逆变电路,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四部分。其中升压电路与逆变电路连接,逆变电路和滤波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对整个逆变过程进行控制。升压电路采用常用的BOOST升压电路。逆变电路采用IGBT全控器件,全桥电压型逆变结构,通过控制IGBT的通断,可准确的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滤波电路采用LC低通滤波器电路。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协调运作。采用高性能的DSP芯片TMS320LF2406作为控制电路的核心,可以快速准确的对逆变过程实施控制和监测。本设计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强、稳定性好。同时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反孤岛效应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发电领域,具体涉及ー种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或其他系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在跨入21世纪以来,人类正面临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在有限资源和环保严格要求的双重制约下发展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热点问题。而能源问题将更为突出,不仅表现在常规能源的匮乏不足,更重要的是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都与化石燃料有夫。 目前的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造成的,人类要解决这些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科技进步,大規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理论上讲,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源的场合,上至航天器,下至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光伏电源无处不在。据预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会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カ供应中的占比也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耗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カ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将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到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显示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重要的战略地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ー种光伏逆变器,能够将太阳能吸收转化成电能,由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供家庭电器或者并网使用。一种户用光伏并网逆变器,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控制板,底板,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安装在底座上,控制板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控制板以DSP芯片为核心,通过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与芯片内部的比较单元处理,计算后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数据线传到底板,经过光耦隔离后,产生控制IGBT开通或关断的PWM控制信号,底座为ー个散热器,在逆变器工作时起到保护作用。整个逆变器的电路包括升压电路、逆变电路、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升压电路与逆变电路连接,逆变电路和滤波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对整个系统电路进行控制。升压电路采用BOOST升压电路结构,所述逆变电路采用全桥电压型逆变结构。控制电路实现对BOOST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的控制。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协调运作。本专利技术采用了高性能的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LF2406进行监控,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整机运行实施控制和监测,RS485通讯和人机交互界面也提高了整机的拓展性和实用性。所述升压电路采用了 BOOST电路结构,通过控制功率开关器件的导通关断占空比即可将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提升至150疒550V左右。此外,经过对光伏阵列输出电压、电流的检测和DSP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可实现在不同的外界温度和日照条件下,最大可能的捕获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所述逆变电路为电压源输入型的全桥逆变电路,该结构具有逆变算法灵活,输出电能质量高的优点。四个开关器件分别反并联ー个续流ニ极管,形成双桥臂的逆变系统。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和滤波电容,它们的输出端与电网连接,输入端和逆变器连接。滤波电路的作用是减少逆变器输出电流,提高逆变器的输出电能质量。所述控制电路采用了高性能的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LF2406进行系统控制和监测。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逆变器整机能够实现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跟踪,为电网提供谐波少,闻质量的电能。整机运行稳定、可Φ,整体效率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I)、IGBT短路保护与欠驱动反馈补偿实现大功率的IGBT异常状态保护,IGBT驱动与保护的光纤编解码技术提高系统在大电流下的抗干扰能力;利用无感母线排和高寿命薄膜电容的集成结构减少di/dt和du/dt的冲击,实现大功率逆变器的高可靠、低损耗与长寿命。2)、低压输入(Vdc〈40V)、大升压比(1:8)、高效变换(>98. 5%)、低纹波的DC/DC电路设计技术突破光伏发电系统在BIPV场合应用的世界性难题,提高系统的安全性。3)、利用DSP嵌入式系统+FPGA协处理技术构建开发出32位高精度三重化SVPWM空间矢量计算、并网低谐波控制与重复控制、高精度快速MPPT跟踪等核心算法的硬件化协处理技术,实现了数控系统实时性、高可靠性的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M序列无功扰动主动检测+被动检出算法,结合IGBT关断与开关分断的ニ级系统保护制策略,使系统在900ms内完成孤岛检测和保护响应,切断电网与光伏发电系统的连接,有效解决反孤岛控制在工程应用中盲区大、响应速度慢等瓶颈技术难题,性能高于UL1741、DIN0126等技术要求,达到反孤岛控制的世界先进水平。5)、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的镇定控制技术与分散自律调节技术,解决共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或振荡,以及逆变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増大等技术难题,实现直流母线分布式接入系统高稳定性的运行控制。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外形结构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电路系统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系统组成结构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升压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电路图 图6为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电路结构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结构如图I所示;光伏并网逆变器由控制板(1),底板(2),底座(3)三大部分组成,底座(I)安装在底座(3)上,控制板(I)安装在底板(2)上,在底板(2)上有直流输入接头(4)和交流输出接头(5),并有光耦隔离(6)。逆变器的电路如图2、3所示,包括升压电路(Γ)、逆变电路(2’)、滤波电路(3’)和控制电路(4’),升压电路(I’)与逆变电路(2’)连接,逆变电路(2 ’)和滤波电路(3 ’)连接,控制电路(4 ’)对整个系统电路进行控制。实施例ニ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征指出如下 所述控制板(I)以DSP芯片为核心,通过采集的电压电流信号与芯片内部的比较单元处理,计算后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数据线传输到底板(2),经过光耦隔离后,产生控制IGBT开通或关断的PWM控制信号。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整机运行实施控制和监测,将输入的直流信号逆变成交流信号,RS485通讯和人机交互界面也提高了整机的拓展性和实用性。底座为ー个散热器(4),在逆变器工作时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升压电路(Γ)采用了 BOOST升压电路,升压部分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当开关器件V处于通态时,开通时间为tm。电源E向电感L充电,充电电流基本恒定(ii),同时电容C上的电压向负载R供电,电容C很大,可基本保持输出电压U。为恒定值。当V处于断态时,关断时间Wf。电源E和电感L共同向电容C充电,井向负载提供能量。根据在ー个周期T里电感L积蓄的能量与释放的能量相等,即E^Ntm=(Utj-E)* ,化简后可得U0= (T/ t0ff)*Eo由此可知,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功率开关器件的导通关断占空比即可将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提升至可逆变的150V飞50V电压左右。此外,经过对光伏阵列输出电压、电流的检测和DSP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可实现在不同的外界温度和日照条件下,最大可能的捕获光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控制板(1),底板(2)和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安装在底座(3)上,控制板(I)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控制板(I)以DSP芯片为核心,通过数据线与底板(2)相连,经过光耦隔离后,产生PWM控制信号,底座(3)为ー个散热器,在逆变器工作时起到保护作用,逆变器的电路包括升压电路(1’),逆变电路(2’),滤波电路(3’ )和控制电路(4’),其中升压电路(I’)与逆变电路(2’)连接,逆变电路(2’)与滤波电路(3’ )连接,控制电路(4’)连接逆变电路(2’)而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通断,对逆变的过程进行控制;输出的交流电供并网或者是家庭电器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控制板(I)以TMS320LF2406为核心芯片,包括串行通信接ロ模块,串行外设接ロ模块,CAN控制器模块,AD模块;控制板(I)通过对采样得到的输入电流、电压,输出电流、电压,在芯片内部的事件管理器中的比较环节处理后,向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頔朱晓锦邵勇姜恩宇赵方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