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密机脱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46622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设置于所述泵房内部的接收槽和渣浆泵;与所述渣浆泵连通的渣浆泵排矿管;和通过排矿管与所述接收槽连通的浓密机,所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并能将所述接收槽内过量的矿浆底流输送到不低于所述浓密机的高度的位置的泄压装置;所述接收槽为密封式结构。该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对金属铜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金属铜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资源有限,所以随着铜矿产资源的不断消耗,铜矿产资源将处于短缺状态,另外被利用后的铜流入到环境当中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为了缓解铜矿产资源的需求和避免铜对环境的污染,铜的回收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金属铜的回收过程中,一般熔炼炉渣的过程采用的是渣选矿工艺。渣选矿工艺的原理是将炉渣中的有用铜矿物通过渣破碎和磨矿工艺与其他矿物达到可分开的解离状态,再通过浮选工艺将铜矿物与其它矿物分离得到铜精矿和渣尾矿。在浮选的过程中,铜精 矿和渣尾矿均以矿浆状态存在,矿浆状态的铜精矿和渣尾矿需经过脱水工艺形成固体粉态的铜精矿和渣尾矿。其中脱水工艺一般包括浓密机脱水和过滤机脱水两个步骤,初始铜精矿和渣尾矿浆的浓度一般为20% -35%,矿浆进入浓密机脱水系统后经过沉淀将矿物和水初步分离,分离出的清水回流重复利用,分离出的矿物形成浓度较高的矿浆底流,再经过工艺管路和渣浆泵输送到过滤机进一步脱水形成固体粉态。在现有技术中,如图I所示,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01、浓密机02、排矿管03、接收槽04、渣浆泵05、渣浆泵排矿管06。利用其进行脱水时,首先矿浆进入浓密机02形成高浓度的矿浆底流,再通过与浓密机02连通的排矿管03将矿浆底流排入接收槽04,与接收槽04连通的渣浆泵05再将矿浆底流通过渣浆泵排矿管06输送到过滤机中。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接收槽04都是开放的槽体,并设置在泵房01的底部,如果渣浆泵05出现故障,排入到接收槽04的矿浆底流就会由于不能正常输送而从开放的接收槽04中溢出,造成泵房01淹没的事故,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的浓密机脱水系统,以克服对正常生产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该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设置于所述泵房内部的接收槽和渣浆泵;与所述渣浆泵连通的渣浆泵排矿管;和通过排矿管与所述接收槽连通的浓密机,所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并能将所述接收槽内过量的矿浆底流输送到不低于所述浓密机的高度的位置的泄压装置;所述接收槽为密封式结构。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装置具体包括与所述浓密机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泄压槽和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泄压槽连通的泄压管。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槽设置于所述浓密机的旁边,所述泄压管穿过所述泵房的侧壁与所述泄压槽连通。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装置具体包括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浓密机的泄压槽和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泄压槽连通的泄压管。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槽设置于所述泵房的顶部外壁上,所述泄压管穿过所述泵房的顶壁与所述泄压槽连通。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装置具体为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浓密机连通的泄压管。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泵房的顶壁与所述浓密机的上端相连通。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管上还设置有单向阀。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装置具体为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渣浆泵排矿管连通的泄压管。优选地,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中,所述泄压管上还设置有单向阀。本技术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设置于所述泵房内部的接收槽和渣浆泵;与所述渣浆泵连通的渣浆泵排矿管;和通过排矿管与所述接收槽连通的浓密机,所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并能将所述接收槽内过量的矿浆底流输送到不低于所述浓密机的高度的位置的泄压装置;所述接收槽为密封式结构。在使用上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进行工作时,如果泵房内部的渣浆泵出现故障时,浓密机还会不停的将矿浆底流排入接收槽,由于接收槽是密封结构的并且跟泄压装置相连通,所以当接收槽被填满时,矿浆底流就会流入与接收槽连通的泄压装置,被泄压装置输送到水平高度不低于浓密机的位置,此时由于泄压装置里的矿浆底流的水平高度不低于浓密机的水平高度,所以泄压装置里的液压会大于或等于浓密机里的液压,这样浓密机里的矿浆底流便不会再流入接收槽,从而避免了矿浆底流不断流入接收槽造成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中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01-泵房、02-浓密机、03-排矿管、04-接收槽、05-渣浆泵、06-渣浆泵排矿管;11-泵房、12-浓密机、13-排矿管、14-接收槽、15-渣浆泵、16-渣浆泵排矿管、17-泄压管、18-泄压槽;21-泵房、22-浓密机、23-排矿管、24-接收槽、25-渣浆泵、26-渣浆泵排矿管、27-泄压管、28-泄压槽;31-泵房、32-浓密机、33-排矿管、34-接收槽、35-渣浆泵、36-渣浆泵排矿管、37-泄压管、38-单向阀;41-泵房、42-浓密机、43-排矿管、44-接收槽、45-渣浆泵、46-渣浆泵排矿管、47-泄压管、48-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该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渣浆泵出现故障时矿浆底流从接收槽溢出而导致泵房淹没,从而会影响正常生产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5,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浓密机脱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泵房;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密机脱水系统,包括泵房;设置于所述泵房内部的接收槽和渣浆泵;与所述渣浆泵连通的渣浆泵排矿管;和通过排矿管与所述接收槽连通的浓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密机脱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并能将所述接收槽内过量的矿浆底流输送到不低于所述浓密机的高度的位置的泄压装置;所述接收槽为密封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具体包括与所述浓密机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泄压槽(18)和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泄压槽连通的泄压管(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槽(18)设置于所述浓密机的旁边,所述泄压管(17)穿过所述泵房的侧壁与所述泄压槽(18)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浓密机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具体包括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浓密机的泄压槽(28)和一端与所述接收槽连通另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联胜
申请(专利权)人: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