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输液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587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输液容器,包括体部,体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口部,体部和口部由聚丙烯共混塑料吹塑一体成型。该双头输液容器的体部和口部由聚丙烯共混塑料吹塑一体成型,成功实现了吹塑成型无缝透明的聚丙烯共混塑料输液容器,具有产量高,合格率高,重量更轻,成本低等优点,无需排气针,便能将容器内的液体稳定地从容器中排出,具有很好的自排空性能,无需导入外界空气,能有效地避免空气中微粒、微生物等对药液的二次污染;体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口部,更有利于与其他独立辅助器械连接,并满足提高输液产品安全性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容器,尤其涉及一种以聚丙烯共混塑料为原料,经吹塑一体成型的双头输液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输液容器主要有玻璃输液瓶、塑料输液瓶、非PVC多层共挤膜软袋等类型。其中玻璃输液瓶存在易碎,重量重,运输不方便和不利回收等缺点,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塑料输液瓶的缺点是很难将容器内的液体排干净,需要使用进气针,以保证瓶内外压力平衡。非PVC多层共挤膜软袋,在使用时不需要空气针,依靠外界大气压的作用,能够自由向内收缩变形,将容器内的液体自排干净,可防止环境内的空气对药物的 污染,保证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健康,但非PVC多层共挤膜软袋的缺点是热融合质量不稳定,产品容易产生漏液现象,造成产品报废,合格率降低,而且制作成本较高。不仅如此,上述的输液容器在体部的顶部设有口部,而在底部通常设有吊环等配件。顶部的口部可与双阀盖焊合,用于密封和输液;底部的配件则用于悬挂或固定输液容器。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辅助性输液的产品问世,如更卫生,更安全的加药器等,这些辅助器械大部分为一次性产品,且不宜在使用后与输液容器脱离,难免会造成漏液或污染,而上述传统的单口或单侧多口输液容器,有的由于接口(或瓶口)数量限制而不能使用辅助器械,有的则由于接口(或瓶口)间距位阻也不能兼容相应的辅助器械,使得传统的输液容器与其他独立辅助器械连接(如配装双针混药器)出现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产量和合格率高,重量更轻,且便于与其他独立辅助器械连接的双头输液容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双头输液容器,包括体部,所述体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口部,所述体部和口部由聚丙烯共混塑料吹塑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口部的端口的外圆上向外凸起形成第一环形凸台。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口部的外圆上、且靠近体部向外凸起形成第二环形凸台。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外径大于第二环形凸台的外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体部为柔性扁平状,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在顶部的口部与所述体部之间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底部的口部与所述体部之间具有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在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凸部之间形成连续的第一收缩面,所述第二凸部、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凸部之间形成连续的第二收缩面,所述第一收缩面和所述第二收缩面的壁厚薄于所述体部的其他部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对称,所述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对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头输液容器的体部和口部由聚丙烯共混塑料吹塑一体成型,成功实现了吹塑成型无缝透明的聚丙烯共混塑料输液容器,具有产量高,合格率高,重量更轻,成本低等优点,无需排气针,便能将容器内的液体稳定地从容器中排出,具有很好的自排空性能,达到软袋的使用效果,可采用密闭输液的方式,无需导入外界空气,能有效地避免空气中微粒、微生物等对药液的二次污染;同时,体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口部,更有利于与其他独立辅助器械连接(如配装双针混药器), 并满足提高输液产品安全性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双头输液容器的主视图;图2为双头输液容器的左视图;图3为双头输液容器的俯视图。附图中1 一体部;2 —口部;3—第一环形凸台;4一第二环形凸台;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第一面部;24—第二面部;25—第一凸部;26—第二凸部;27—第二凸部;28—第四凸部;29—第一收缩面;30—第二收缩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2和3所示,双头输液容器,包括体部1,体部I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口部2,体部I和口部2由聚丙烯共混塑料吹塑一体成型。体部I和口部2由聚丙烯共混塑料吹塑一体成型,成功实现了吹塑成型无缝透明的聚丙烯共混塑料输液容器,具有产量高,合格率高,重量更轻,成本低等优点。在口部2的端口的外圆上向外凸起形成第一环形凸台3,该第一环形凸台3主要与其他独立辅助器械(如双阀盖、加药器)焊合连接。在口部2的外圆上、且靠近体部I向外凸起形成第二环形凸台4,以增强该口部2的强度。第一环形凸台3的外径大于第二环形凸台4的外径。体部I为柔性扁平状,具有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以及第一面部23和第二面部24。在顶部的口部2与体部I之间具有第一凸部25和第二凸部26,在底部的口部2与体部I之间具有第三凸部27和第四凸部28。在第一凸部25、第一侧壁21和第三凸部27之间形成连续的第一收缩面29,第二凸部26、第二侧壁22和所述第四凸部28之间形成连续的第二收缩面30,第一收缩面29和第二收缩面30的壁厚薄于体部I的其他部位。第三凸部27和第四凸部28可随输液容器内的液体的不断排出而分别沿第一收缩面29和第二收缩面30向内基本同步地收缩变形,并分别逐步向第一凸部25和所述第二凸部26延伸,第一面部23和第二面部24则可随着输液容器内液体的不断排出自底部口部2端开始紧贴在一起并向顶部口部2方向延伸。第一凸部25和第二凸部26对称,第三凸部27和第四凸部28对称,实现输液容器有效地沿第一收缩面29和第二收缩面30进行均匀地收缩变形,从而实现体部I的第一面部23和第二面部24最大面积的贴合。使用该双头输液容器时,可将体部I顶部的口部2作为混药使用,而将体部I底部的口部2作为输液使用,这样更有利于与其他独立辅助器械(如配装双针混药器)连接,并满足提高输液产品安全性的要求。如将体部I顶部的口部2与混药器连接,能使西林瓶在混药后仍然保持在混药器杯口上,有效的防止了护士因配药疏忽造成的混淆错误,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输液空心针通过组合盖的胶塞插入到液体内,调整排液阀到适当的位置,致使排液流速稳定。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输液容器沿第一收缩面29和第二收缩面30开始向内变形收缩,从体部I靠近底部端口 2端向内凹陷,随着液体的不断排出,体部I的第一面部23和第二面部24逐渐贴合在一起,并逐步向顶部口部2端扩展,第一面部23和第二面部24贴合面积越来越大,直至容器 内的液体全部排出,无需排气针,便能将容器内的液体稳定地从容器中排出,实现自排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头输液容器,包括体部(I),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部(I)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口部(2),所述体部(I)和口部(2)吹塑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头输液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部(2)的端口的外圆上向外凸起形成第一环形凸台(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头输液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部(2)的外圆上、且靠近体部(I)向外凸起形成第二环形凸台(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头输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3)的外径大于第二环形凸台(4)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头输液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体 部(I)为柔性扁平状,具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邱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