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以及附有变焦透镜的摄像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206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焦透镜以及使用该变焦透镜的摄像机,其从物体侧起,第1透镜组整体具有负的折射能力,第2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折射能力,第3透镜组整体具有负的折射能力,关于变倍,通过将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的位置沿光轴方向移动,或者通过除了移动所述第1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外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的位置,而完成。从而,在变倍比为3程度的大口径变焦透镜中,通过3个透镜组构成整体,并通过将各个透镜组的光学能力配置为从物体侧起是负、正、负的方式而构成,由此能够缩短光学系统的全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小型摄像装置中所使用的高性能的明亮的(F号码较小)的变焦透镜,所述小型摄像装置使用用于搭载于数字静物摄像机等中的(XD(charged coupleddevice)等图像传感器。
技术介绍
在小型数字静物摄像机中,为了将摄像机主体减薄而采用能够尽可能减小光轴方向的尺寸的单焦点透镜,此外,也努力制造出例如特开2002-228922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种(XD等图像传感器特有的远心性(tele-centric)的透镜的创造,等并使之产品化。然而,对摄像机等的变焦透镜的搭载的愿望较强。当前,即使在数字静物摄像机中,制品的主流也成为变焦透镜搭载的摄像机。〔专利文献I〕特开2002-228922号公报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提供一种小型的变焦透镜或小型的附带变焦的摄像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其中之一为,从物体侧顺次由整体具有负的折射能力的第I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折射能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整体具有负的折射能力的第3透镜组构成,所述第I透镜组通过配置作为负透镜的第I透镜、作为正透镜的第2透镜、以及作为负透镜的第3透镜这三枚透镜而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通过配置作为正透镜的第4透镜、作为正透镜的第5透镜、作为负透镜的第6透镜、以及作为正透镜的第7透镜这4枚透镜而构成,所述第3透镜组通过配置作为负透镜的第8透镜而构成,关于变倍,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所述第I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的位置,或者通过除了移动所述第I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外还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的位置,而完成,透镜整个系统中的各透镜的光学能力的正负的构成,是负、正、负、正、正、负、正、负这样的、以所述第4透镜和所述第5透镜之间为边界而对称的结构,同样对于光学能力的量也成为概略对成的分配。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为,从物体侧顺次由整体具有负的折射能力的第I透镜组、整体具有正的折射能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整体具有负的折射能力的第3透镜组构成,所述第I透镜组通过配置作为负透镜且是向物体侧凸出的弯月形状的第I透镜、作为正透镜且是向物体侧凸的弯月形状的第2透镜、以及作为负透镜的第3透镜这三枚透镜而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通过配置作为正透镜的第4透镜、作为负透镜且为向物体侧凸的弯月形状的第5透镜、作为正透镜的第6透镜而构成,所述第3透镜组通过配置作为负透镜的第7透镜而构成,关于变倍,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所述第I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的位置,或者通过除了移动所述第I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外还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的位置而完成,透镜整个系统中的各透镜的光学能力的正负的构成,是负、正、负、正、负、正、负这样的、以所述第4透镜为中心而对称的结构,同样对于光学能力的量也成为概略对成的分配。附图说明图I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I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2是第I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3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2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4是第2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5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3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6是第3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7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4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8是第4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9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5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10是第5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11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6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12是第6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13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7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14是第7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15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8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16是第8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17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9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18是第9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19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0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20是第10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21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1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22是第11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23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2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24是第12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25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3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26是第13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27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4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28是第14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29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5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30是第15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31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6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32是第16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33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7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34是第17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35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8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36是第18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37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19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38是第19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39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20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40是第20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41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21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42是第21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 图43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22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44是第22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45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23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46是第23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图47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的第24实施例的透镜构成图。图48是第4实施例的透镜的诸像差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具体的数值实施例,作为实施例I 实施例16而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I到实施例16中,从物体侧顺次由第I透镜组LG1、第2透镜组LG2、以及第3透镜组LG3构成。所述第I透镜组LGl整体具有负的折射能力,并通过配置如下透镜而构成即作为具有负的折射能力的透镜(以下为负透镜)的第I透镜LI (将第I透镜LI的物体侧的面作为第I面,将像面侧作为第2面);作为具有正的折射能力的透镜(以下为正透镜)的第2透镜L2(将第2透镜L2的物体侧面作为第3面,将像侧面作为第4面);以及作为负透镜的第3透镜L3(将第3透镜L3的物体侧面作为第5面,将像侧面作为第6面)。所述第2透镜组LG2整体具有正的折射能力,并通过配置如下透镜而构成即作为正透镜的第4透镜L4(将第4透镜L4的物体侧面作为第7面,将像侧面作为第8面),作为正透镜的第5透镜L5 (将第5透镜L5的物体侧面作为第9面,将像侧面作为第10面);作为负透镜的第6透镜L6(虽然将第6透镜L6的物体侧面作为第11面,将像侧面作为第12面,但是在将第5透镜L5和第6透镜L6胶合而构成的情况下仅用括弧表示11面的面编号,另外在第11面和第12面是复合非球面透镜的树脂面的情况下,将树脂和空气的边界面作为HB面);以及作为正透镜的第7透镜(将第7透镜L7的物体侧面作为第13面,将像侧面作为第14面)。所述第3透镜组LG3整体具有负的折射能力,并通过配置作为负透镜的第8透镜L8(将第8透镜L8的物体侧的面作为第15面,将像侧面作为第16面)而构成。另外,所述第8透镜L8的像面侧第16面和像面之间,隔着空气间隔而配置作为水晶滤光器LPF (将水晶光线滤光器LPF的物体侧面作为第17面,将像侧面作为第18面)以及作为CCD的摄像部分的保护用的封罩玻璃CG(将封罩玻璃CG的物体侧面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06.02.13 JP 2006-035002;2006.02.16 JP 2006-03908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顺次由整体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I透镜组、整体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整体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3透镜组构成, 所述第I透镜组通过配置作为具有负折射能力的透镜的第I透镜、作为具有正折射能力的透镜的第2透镜、以及作为具有负折射能力的透镜的第3透镜这三枚透镜而构成,所述第2透镜组通过配置作为具有正折射能力的透镜的第4透镜、作为具有正折射能力的透镜的第5透镜、作为具有负折射能力的透镜的第6透镜、以及作为具有正折射能力的透镜的第7透镜这4枚而构成, 所述第3透镜组通过配置作为具有负折射能力的透镜的第8透镜而构成, 关于变倍,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所述第I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的位置,或者通过除了移动所述第I透镜组和所述第2透镜组外还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的位置,而完成, 透镜整个系统中的各透镜的折射能力的正负的构成,是从物体侧起顺次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悦郎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