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延迟器及其制备方法、偏振相位延迟器、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1975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位延迟器及其制备方法、偏振相位延迟器、显示装置,属于三维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三维显示技术观看角度受限、结构复杂、成本高、亮度损失大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相位延迟器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板内侧设置有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的透光条;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均形成有沿第一方向配向的配向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偏振相位延迟器包括上述相位延迟器和线偏光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维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相位延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三维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相位延迟器及其制备方法、偏振相位延迟器、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三维显示(3D显示)技术是用平面显示面板显示出有“立体感”图像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使用户双眼看到不同的图像,从而给人以立体感觉。快门眼镜(Shutter glass)技术实现三维显示的方法之一。在快门眼镜技术中,显示面板轮流显示供左眼和右眼观看的图像(如每帧切换一次),而快门眼镜的左右镜片也相应在导通/关闭状态间切换(一个导通时另一个关闭),以使用户的双眼轮流看到各自的图像,从而实现三维显示效果。但是,快门眼镜技术需要使镜片在导通/关闭状态间迅速切换,故必须通过特定的电路才能实现,由此造成其结构复杂、重量大、成本高、能耗高、存在电磁辐射污染、容易产生故障。如图I所示,另一类三维显示技术是将显示面板9分为两个显示区91、92,它们分别用于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其中,每个显示区91、92由多个相互平行且间隔的条状区组成,每个条状区宽一个或数个像素(每个像素可对应三个亚像素),两显示区91、92的条状区交替排列。这样,只要使用户的双眼分别看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实际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都由许多间隔的图像条组成,但因间隔很小,人眼会将其处理成连续图像),即可实现三维显示效果。应当理解,上述的显示区只是依照显示面板不同位置所显示图像的不同而划分的,其并不代表显示面板在结构上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只要通过调整驱动方式,任何现有的常规显示面板都可在不同位置分别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效果。例如,可使两个显示区轮流进行显示(例如轮流对奇数和偶数行的栅极线进行扫描),或者也可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穿插混排成一幅“混合”图像后再显示。为使用户的双眼分别看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一种方法是在两个显示区前分别设置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光片,以使由两显示区发出的光在透过不同偏光片后成为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再配合相应的线偏光眼镜(两镜片为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光片),即可将其中一种线偏振光“过滤”掉,从而使双眼分别看到不同显示区的图像,实现三维显示。但是,从线偏振光的性质可知,线偏光片的透振方向必须与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垂直时才能将其完全滤除,因此在使用线偏振光三维显示技术时,必须以特定的角度观看才能实现三维效果,从而导致观看舒适感大幅降低。为了解决线偏振光三维显示技术观看角度受限的问题,可在上述线偏光片后再设置一个四分之一(或四分之三)波片,从而将分别由两个显示区发出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转变为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这样只要配合相应的圆偏光眼镜(两镜片分别为左旋圆偏光片和右旋圆偏光片)即可实现三维显示效果,且其观看角度比较自由,观看体验好。但是,上述的圆偏振光三维显示技术需要进行多次滤光,设备的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光线亮度损失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三维显示技术观看角度受限、结构复杂、成本高、亮度损失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观看角度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亮度损失小的相位延迟器。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相位延迟器,包括第一基板和第~■基板;其中, 在所述第一基板内侧设置有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的透光条;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均形成有沿第一方向配向的配向层,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延迟器中,在第一基板上设有透光条,故在设有透光条和没有透光条的位置处液晶层的厚度不同,且两基板上分别设有沿第一方向配向的配向层,故线偏振光射入相位延迟器时,在不同位置会被转变为旋转方向不同的圆偏振光或椭圆偏振光,从而可实现三维显示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延迟器只由基板、透光条、液晶层组成,故其不需要通电,能耗低,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而由于其产生的是圆偏振光,故观看角度灵活;同时,由于不同位置的液晶层厚度不同,因此其可直接将偏振方向相同的线偏振光(即由常规液晶显示面板射出的光)转变为左旋和右旋的圆偏振光,而不必先产生偏振方向不同的线偏振光,故其滤光次数少,亮度损失小。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距离为Cl1 ;所述透光条的厚度为h 和h满足如下关系4=(21^+1)入/(4 An),h=(kh入)/(2 An),其中,入为透过所述相位延迟器的光的波长,An为所述液晶材料的双折射率,Ic1为正整数,kh为小于等于Ic1的正奇数。本专利技术的相位延迟器中,Cl1和h符合上述关系,故当偏振方向与第一方向呈45度角的线偏振光射入相位延迟器时,会被正好分别转变为左旋和右旋的圆偏振光,从而可实现最好的三维显示效果。优选的是,所述人=550nm。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An=O. 12, Ic1=I, kh=l, (^=3. 4 U m, h=2. 3 ii m ;或所述An=O. 12,kx-2, kh=l,<^=5. 7 u m,h=2. 3 u m。优选的是,所述液晶材料为向列相液晶材料。优选的是,所述透光条由透光树脂材料构成。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包括,针对现有的三维显示技术观看角度受限、结构复杂、成本高、亮度损失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观看角度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亮度损失小的相位延迟器的制备方法。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上述相位延迟器的方法,包括通过构图工艺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透光条。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制备相位延迟器的方法中,可直接通过常规的构图工艺形成透光条从而控制不同位置处液晶层的厚度,因此其制备方法简单可靠,成品率高,且形成的位延迟器观看角度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亮度损失小。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包括,针对现有的三维显示技术观看角度受限、结构复杂、成本高、亮度损失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观看角度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亮度损失小的液晶三维显示装置。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三维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设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前的上述相位延迟器,其透光条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上用于显示第一图像的位置相对,透光条间的间隙与液晶显示面板上用于显示第二图像的位置相对,且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发出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间的夹角为45度。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液晶三维显示装置中具有上述的相位延迟器,因此其观看角度灵 活、结构简单、成本低、亮度损失小。同时,由于本液晶三维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的硬件结构与二维(2D)显示用的液晶显示面板没有区别(其显示区只要通过控制驱动方式即可划分),因此只要去掉相位延迟器,其又可用作常规的二维液晶显示装置;或者说,在常规二维液晶显示装置前加上相位延迟器即可将其转变为三维液晶显示装置;因此其在三维显示和二维显示间的切换方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包括,针对现有的三维显示技术观看角度受限、结构复杂、成本高、亮度损失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观看角度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亮度损失小的偏振相位延迟器。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偏振相位延迟器,包括上述的相位延迟器;位于所述相位延迟器入光侧的线偏光片,所述线偏光片的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间的夹角为45度。本专利技术的偏振相位延迟器中具有上述的相位延迟器,因此其具有观看角度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亮度损失小的优点;同时偏振相位延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位延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 在所述第一基板内侧设置有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的透光条;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均形成有沿第一方向配向的配向层,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相位延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距离为Cl1 ;所述透光条的厚度为h 和h满足如下关 入为透过所述相位延迟器的光的波长,An为所述液晶材料的双折射率,k:为正整数,kh为小于等于Ic1的正奇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位延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55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位延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n=O.12,k1=l, kh=l,(^=3. 4 u m, h=2. 3 u m ; 或 所述 A n=0. 12, kt=2, kh=l, (^=5. 7 y m, h=2. 3 u m。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相位延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材料为向列相液晶材料。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叶胡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