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设备
,涉及ー种软金属线全自动线焊接设备,特别适宜软铜线、编织线、黒白线等软连接线的自动化焊接。
技术介绍
软性连接产品分为软连接和编织带,具 有广泛应用范围,其中包括铜丝、铜编织带线、铜绞线、铜电刷线、不锈钢编织帯。导电帯,电气用铜铝软连接,伸缩节,铜带软连接,铜编织带软连接,导电母线排,铜铝过渡软连接这些产品中间采用铜 编织线作为导体,铜编织线是用无氧铜丝编织,圆铜线线经O. IOmm,O. 15mm,O. 2mm单丝,或镀锡软圆铜线(O. 10,0.15)以多股(24. 36. 48錠)经单层或多层编织成铜编织线或者采用单丝合线成股线,再由股线合成软连接、满足软连接或铜编织线的直流电阻率(20°C )不大于0.022 Q.mm2/m,锡铜编织镀线的直流电阻率(20°C)不大于0.0234Q.mm2/m的使用基本性能指标;根据柔软度,通电强度等要求将接线端,采用无氧铜管压制而成,为了改善性能、铜带、铝带软连接,裸铜或镀锡的编织线、绞线类伸缩节;铜带软连接产品进行了搭接面镀锡、镀银或整体镀锡、镀银处理,铝带软连接进行了搭接面镀锡、镀银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软金属线全自动线焊接设备,其特征在干包括依次设置的软线合线部分、软线拉直部分、压线滚轮组、焊接部分、剪切部分和定长拉线部分;还包括冷却部分和打料部分; 所述软线合线部分包括多个放线盘(I),多个放线盘(I)呈M行XN列布置,每个放线盘(I)上设置有线卷(2),每列放线盘(I)上方设置有ー个第一滚轮(3); 所述软线拉直部分由三个呈“V”形的第二滚轮(4)组成; 所述压线滚轮组由多个第三滚轮(5)组成;所述焊接部分包括上焊接头(6)和下焊接头(7),上焊接头(6)连接在汽缸(8)上;所述冷却部分包括水喷管(9)、第一水箱(10)和第二水箱(11);上焊接头(6)通过第ー进水管(13)与第一水箱(10)相通连接,下焊接头(7)通过第二进水管(14)与第一水箱(10)相通连接,上焊接头(6)通过第一出水管(15)与第一水箱(10)相通连接,下焊接头(7)通过第二出水管(16)与第一水箱(10)相通连接;水喷管(9)的喷头朝向下焊接头(7),水喷管(9)通过第三进水管(17)与第一水箱(10)相通连接;第二水箱(11)与第一水箱(10)之间通过管道连接,第二水箱(11)与第一水箱(10)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冷却器(12); 所述剪切部分包括剪线架(22)、上刀片(23)、下刀片(24)、第一连杆(25)、第二连杆(26)、曲杆(27)、转轴(28)和球形配合连接器(29);剪线架(22)内设置有通孔(30),上刀片(23)与下刀片(24)位于剪线架(22)内;上刀片(23)包括第一刀柄(31)和第一刀面(32),第一刀面(32)位于第一刀柄(31)的一端且两者连为一体,第一刀面(32)内设置有第一穿线孔(33),第一穿线孔(33)上端设置有第一硬质合金刀片(34);下刀片(24)包括第二刀柄(35)和第二刀面(36),第二刀面(36)位于第二刀柄(35)的一端且两者连为ー体,第二刀面(36)上设置有第二穿线孔(37),第二穿线孔(37)下端设置有第二硬质合金刀片(38);上刀片(23)和下刀片(24)相对且重叠紧贴设置在一起,第一穿线孔(33)和第ニ穿线孔(37)重叠在一起且第一硬质合金刀片(34)和第二硬质合金刀片(38)呈上下对应设置,第一穿线孔(33)和第二穿线孔(37)与剪线架(22)内的通孔(30)相通;第一刀柄(3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5)的一端铰连接,第一连杆(25)的另一端与曲杆(27)铰连接;第二刀柄(3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6)的一端铰连接,第二连杆(26)的另一端与曲杆(27)铰连接;第ー连杆(25)另一端和第二连杆(26)另一端之间的曲杆(27)上设置有转轴(28),曲杆(27)的端部与球形配合连接器(29)的伸缩杆铰连接; 所述打料部分包括摆缸(39)和摆杆(40),摆缸(39)位于剪线架(22)的上端,摆杆(40)的一端与摆缸(39)铰连接; 所述定长拉线部分包括机械手(41)、立板(42)、丝杠(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