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用仪器和使用该分析用仪器的分析装置及分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3712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01:13
一种分析用仪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保护罩(2)与稀释液容器(5)的弹簧锁部(10)卡合,稀释液容器(5)被卡止于稀释液容器收容部(11)的液体保持位置,通过与上述卡合抵抗而将保护罩(2)移动到开放位置使上述注入口(13)露出来解除上述卡合,当将保护罩(2)从开放位置关闭成封闭位置时,保护罩(2)将稀释液容器(5)压入液体排放位置,因而能长时间保存稀释液,且即便使分析装置的结构复杂化,也能用简单的操作开启稀释溶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从生物等采集的液体的分析中使用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分析用仪器内开启保持稀释试样液所用的稀释液的稀释液容器的技木。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分析从生物等采集的液体的方法,已知使用形成有液体流路的分析用仪器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分析用仪器能使用旋转装置进行流体的控制,井能利用离心カ进行试样液的稀释、溶液的计量、固体成分的分离、分离后流体的输送分配、溶液与试剂的混合等,因而能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分析。特别是试样液的稀释对用于分析微量的试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エ序,但由于在测定时每次将所需量的稀释液从外部注入分析用仪器对使用者来说操作性差,因而正在研究能在分析用仪器内预先收容保持有稀释液的稀释液容器并能简便地开启的结构。如图51A所示,在稀释试样液后进行分析的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表平7-503794号公报)所记载的分析用仪器中,在分析用仪器内的室50内收容有稀释液容器51。稀释液容器51包括薄膜密封件52和具有划痕53的刚性侧部54。稀释液容器51被保持柱(post) 55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图51B表示主轴或柱56穿通接受孔57后向室50中伸入的状态。在上述位置上,柱56使稀释液容器51向接受室58侧输送,刚性侧部54沿划痕53割裂,制作出开ロ 59。保持于稀释液容器51内的稀释液通过转子旋转流出,经由出口通道60向接受室58中流动。接受室58是混合室,试样液和稀释液在此混合。此外,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平3-4656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分析用仪器如图52所示是在分析用仪器主体61内收容有液体供给储留器62的结构,保持于液体供给储留器62内的液体试剂63通过抽拉膜64的末端65被导入反应通路66。此后,液体试剂63沿虚线箭头67所示的路线依靠重力自由地流入反应通路66的角68。另外,试样通过将毛细管夹具69导入分析用仪器主体61内的作业进入。符号70、71、72为试剂。利用离心カ来输送溶液的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表平7-50091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分析用仪器50B如图53所示,构成为从注入ロ 51B用移液管(pipette)等插入器具向计量室52B注入试样液,并在用计量室52B的毛细管カ保持试样液后,通过分析用仪器50B的旋转将试样液向分离室53B输送。这种以离心力作为送液的动カ源的分析用仪器通过制成圆盘形状,能将用于进行送液控制的微通道配置成放射状,不会产生多余的面积,因而被用作优选的形状。分析用仪器50B安设成可自由装拆,作为将安设后的分析用仪器50B旋转驱动的分析用仪器驱动装置,可以想到图26和图27的结构。这是如图26所示,将已安设试样液的分析用仪器I安设于转子101,在关闭门103的状态下将分析用仪器I用夹持器(clamper) 116夹持,使转子101转动,将上述试样液在分析用仪器I的内部输送,并进行分析或离心分离。图27表示将分析用仪器I安设于转子101后将门103关闭的状态。在图27中,门103能绕支承轴114转动进行开闭。在转子101的上表面形成槽102,在将分析用仪器I安设于转子101的状态下,分析用仪器I的卡合部15与槽102卡合。将分析用仪器I安设于转子101后,若在转子I旋转前关闭门103,则安设后的分析用仪器I通过设于门103侧的夹持器116使转子101的在旋转轴心上的位置利用弹簧105的作用カ按压到转子101侧,分析用仪器I与被旋转驱动元件106旋转驱动的转子101 —体旋转。符号107表示转子101的旋转中的轴心。 在使用完毕的分析用仪器中残留有作为试样液的血液。因而,在将保护罩2故意开放时可能会引发感染。在食品及卫生用品、燃料、农药等药剂等的液体保存容器或音像出租等店铺展示用的箱体等带盖容器等中,如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许第3202662号公报)等所示,提供了用于无法使容器的盖无意或故意地打开的各种带锁机构的容器。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表平7-50379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平3-4656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表平7-500910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特许第3202662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中,为了使稀释液容器51容易割裂,需使划痕53部分的容器厚度变薄,使稀释液容器51的水分透过率提高。此外,薄膜密封件52也需要采用刚性树脂构件,因而密封部分的水分透过率增高,无法将稀释液容器51内的稀释液长时间保存,通过液量的变动及试剂浓度的变动会对测定精度产生影响。而且,存在有装置需要有使柱55动作的机构而使结构变复杂、导致分析装置的成本变高的技术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使用者所进行的直到安设于分析装置为止的作业有将试样液用毛细管夹具69的试样采集用毛细管73采集的作业;将毛细管夹具69向分析用仪器主体61内导入的作业;拉开液体供给储留器62的膜64的作业,因而对使用者来说,操作性差且可能会发生误操作。而且,将膜64剥离后就必须废弃,因而存在有垃圾增多而成为使用者的负担的技术问题。专利技术的公开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稀释液长时间保存,且即便不便分析装置的结构复杂化也能用简单的操作将稀释溶液开启的。此外,在图27所列举的结构中,当对高速旋转时的分析用仪器I作用有振动或冲击等外カ时,分析用仪器I会从转子101浮起而产生分析用仪器I脱离转子101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运转时即使作用有外力,也能避免高速旋转时的分析用仪器脱离转子等问题的发生的安全性高的分析用仪器驱动装置。此外,若为专利文献4的结构则能比较容易地解除锁机构,井能反复进行盖的开闭,其结果是在例如血液等担心二次感染的液体及污染物的封入或农药等使用完毕的药品的废弃等时,通过将盖再次开放可进行再次使用,可能会引发污染及二次感染等重大事故。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包括能防止盖再次打开的锁机构的带盖容器。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仪器具有利用离心カ朝测定点输送的微通道结构,并用于接入读取上述测定点的反应液,其特征在于,设有分析仪器主体,该分析仪器主体在内部形成有表面具有微细的凹凸形状的微通道结构;保护罩,该保护罩在开放位置露出在上述微通道结构中采集试样液的注入ロ,在封闭位置覆盖上述分析仪器主体的一部分,防止试样液从上述注入ロ飞散;稀释液容器,该稀释液容器为在内部保持稀释液而将开ロ部用密封构件封闭;稀释液容器收容部,该稀释液容器收容部形成于上述分析仪器主体的内部,可自由移动地将上述稀释液容器收容于液体保持位置和液体排放位置;突出部,该突出部朝上述稀释液容器收容部中的上述稀释液容器的从液体保持位置到液体排放位置的移动路径中突出设置,将移动到上述液体排放位置的上述稀释液容器的上述密封构件弄破来开启上述稀释液容器,构成为通过从开放位置到封闭位置的上述保护罩的开闭使上述稀释液容器移动到上述密封构件与上述突出部卡合弄破的上述开放位置,并且构成为上述稀释液容器与移动到开放位置使上述注入ロ露出前的封闭位置的上述保护罩的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卡合,将上述稀释液容器在上述液体保持位置卡止使得上述稀释液容器不会移动到上述液体排放位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分析用仪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稀释液容器中在上述保护罩侧设置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07.10.29 JP 2007-279738;2008.03.07 JP 2008-057111.ー种分析用仪器驱动装置,其将安设试样液后的分析用仪器安设于转子,使所述转子转动来将所述试样液在分析用仪器内输送而进行分析或离心分离,其特征在于,设有 夹持器,该夹持器和所述转子一起夹持所述分析用仪器; 施力元件,该施カ元件将所述夹持器朝与所述转子接近的方向按压;以及 制动元件,该制动元件位于和所述转子一起夹持所述分析用仪器的状态下的所述夹持器的轴心上,只在所述夹持器克服所述施カ元件的作用力而从所述转子浮起超过允许值时,所述制动元件与其抵接来限制所述分析用仪器脱离所述转子。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析用仪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干, 具有分析用仪器向所述转子装卸时能开闭的门, 所述施カ元件由长边沿所述转子的直径方向配设且前端与所述夹持器的轴心抵接的片黃构成, 所述制动元件设有凸部,该凸部设于所述门的内面,高度为当所述夹持器克服所述片簧的作用力而从所述转子浮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伯博司藤井善之东伸保木藤正明冈田谦二杉本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