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放式低速大流量径向柱塞泵,包括支架、曲轴,围绕曲轴的偏心段还设有数个均布的双作用油缸,每个双作用油缸的底部均与支架铰接,每个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均通过可转动的连接结构与曲轴的偏心段相连;每个双作用油缸的有杆腔油口和无杆腔油口之间均通过两组并联的单向阀相连,每组单向阀均包括两个单向阀,其中一组的两单向阀相对设置,另一组的两单向阀相背设置,所有相背设置的两单向阀的中位均与一出油管相连,所有相对设置的两单向阀的中位均与一进油管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和传动关系较为简单、成本和故障率较低、功率采集率和运行效能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塞泵、特别是用于大型风电动力液压转换系统的低速大流量径向柱塞栗。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压泵多采用叶轮式、齿轮式和柱塞式结构,若将其用于风电液压传动系统中,通过风力发电机的桨叶带动叶轮或齿轮旋转或活塞往复移动,但大型风电的特点是桨叶的转速很慢,通常为10 - 48转/分,显然传统的液压泵在此工况下无法输出高压、大 流量的液压油,难以达到后面的液压马达驱动发电机实现高效发电的要求;后来,为满足风力发电的需要,有的国外公司专门开发出一种大型外曲线柱塞泵,它包括环形排列的数十个油缸、设于每个油缸活塞底部的轨辊、与轨辊接触的波形部件,波形部件位于所有轨辊的内侧并由桨叶带动旋转,在每个油缸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低压阀和高压阀;当波形部件转动时,通过轨辊带动活塞做上、下移动,当活塞下移时,低压阀被打开,吸油;活塞上移时,缸内油液被压缩加压,直到冲开高压阀,通过配管将各个活塞产生的油压聚集起来,风电机叶轮提供的动力通过该外曲线柱塞泵转换成高压油源,驱动液压马达带动发电机发电;该柱塞泵的缺点为1)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成本较高;2)传动关系较为复杂,故障率较高,维修工作量大;3)活塞仅单向做功,功率采集率和运行效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开放式低速大流量径向柱塞泵,它具有结构和传动关系较为简单、成本和故障率较低、功率采集率和运行效能高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开放式低速大流量径向柱塞泵,包括支架、通过两端的轴承装于支架上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围绕曲轴的偏心段还设有数个均布的双作用油缸,每个双作用油缸的底部均与支架铰接,每个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均通过可转动的连接结构与曲轴的偏心段相连,每个双作用油缸活塞杆的行程大于曲轴偏心距的两倍;每个双作用油缸的有杆腔油口和无杆腔油口之间均通过两组并联的单向阀相连,每组单向阀均包括两个单向阀,其中一组的两单向阀相对设置,另一组的两单向阀相背设置,所有相背设置的两单向阀的中位均与一出油管相连,所有相对设置的两单向阀的中位均与一进油管相连。上述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可以是滑动装于曲轴偏心段上的两套板以及与各自活塞杆固联的扣件,每个扣件的前端设有与曲轴偏心段相配合的弧面,所有扣件位于两套板之间,所有扣件与两套板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扣件与两套板还设有互相扣合的凹槽和凸块。上述可转动的连接结构也可以是装于曲轴偏心段上的滚动轴承、与各自活塞杆固联的杆头以及装于杆头两侧偏心段上的扣盖,每个杆头的端部设有弧面并与滚动轴承的外圈配合,每个杆头与两侧的扣盖设有相互扣合的台肩,其中至少一曲拐与曲轴偏心段通过紧固件相连,便于滚动轴承和垫圈的安装。工作时,进油管的一端与油箱相连,曲轴由动力装置带动旋转,其偏心段的旋转通过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带动数个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做往复的移动,在此过程中,每个活塞一侧的油液被压缩、产生高压,推开相背设置的一单向阀经出油管泵油,同时该活塞另一侧的腔体内产生吸空,相对设置的一单向阀被吸开,油箱内的油液经进油管被补入该腔体内,如此循环,活塞两侧的腔体交替地泵油和吸油,各油缸泵出的油液聚集于出油管内,可形成大流量,同时后端连接的负载马达及溢流阀的开启压力决定了泵出的油压,可形成高压;相比于现有结构,本专利技术既可适用于风电等低速的工况,又具有结构和传动关系较为简单、成本和故障率较低的优点,且活塞双向移动均可做功、泵油,功率采集率和运行效能更高;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每个扣盖与对应的曲拐之间还设有垫圈,滚动轴承与两端的曲拐之间还设有轴套;轴套采用铜等耐磨性较好的材料,可避免曲轴和扣盖的磨损,降低故障率;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和传动关系较为简单、成本和故障率较低、功率采集率和运行效能闻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H-H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液压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图4中曲轴的主视图。图7为实施例二的液压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 如图I、图2和图3所示,该开放式低速大流量径向柱塞泵,包括支架2、通过两端的轴承3装于支架2上的曲轴4,围绕曲轴4的偏心段4a还设有六个均布的双作用油缸5,每个双作用油缸5的底部均通过关节轴承与支架2铰接,每个双作用油缸5的活塞杆6均通过可转动的连接结构与曲轴偏心段4a相连,每个双作用油缸活塞杆6的行程大于曲轴偏心距的两倍;所述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包括滑动装于曲轴偏心段4a上的两套板7以及与各自活塞杆6固联的扣件8,每个扣件8的前端设有与曲轴偏心段4a相配合的弧面,所有扣件8位于两套板7之间,所有扣件8与两套板7通过连接螺栓相连,扣件8与两套板7还设有互相扣合的凹槽和凸块;每个双作用油缸5的有杆腔油口和无杆腔油口之间均通过两组并联的单向阀相连,每组单向阀均包括两个单向阀,其中一组的两单向阀9和10相对设置,另一组的两单向阀11和12相背设置,所有相背设置的两单向阀11和12的中位均与一出油管13相连,所有相对设置的两单向阀9和10的中位均与一进油管14相连。曲轴4的一端设有键槽等传递扭矩的结构,工作时,进油管14的一端与油箱I相连,曲轴4由风力发电机的桨叶等动力装置带动旋转,其偏心段4a绕曲轴轴线旋转,当曲轴偏心段4a旋转时,可通过两套板7和扣件8带动各油缸5的活塞杆6作拉出和压回的往复移动,同时各扣件8与曲轴偏心段4a外圆面可相对转动,各油缸5绕其关节轴承在一定角度内摆动,可实现运动的连续性,且活塞避免承受径向力; 在此过程中,每个活塞一侧的油液被压缩、产生高压,推开相背设置的一单向阀11或12经出油管泵油,与其相邻一端的单向阀9或10被关闭;同时该活塞另一侧的腔体内产生吸空,相对设置的另一单向阀10或9被吸开,油箱I内的油液经进油管14、单向阀10或9被补入该腔体内,如此循环,活塞两侧的腔体交替地泵油和吸油,各油缸泵出的油液聚集于出油管13内,可形成大流量,同时后端连接的负载马达及溢流阀的开启压力决定了泵出的油压,可形成高压;相比于现有结构,本专利技术为开放式结构,既可适用于风电等低速的工况,同时结构和传动关系较为简单,各活塞杆6的移动由曲轴4带动,无运动死点,成本和故障率较低的优点,且活塞双向移动均可做功、泵油,功率采集率和运行效能更高。实施例二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该开放式低速大流量径向柱塞泵,包括支架2、通过两端 的轴承3装于支架2上的曲轴21,曲轴21包括两端的同轴段、曲拐21b和偏心段21a,它们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相连,围绕曲轴21的偏心段21a还设有五个均布的双作用油缸5,每个双作用油缸5的底部均通过关节轴承与支架2铰接,每个双作用油缸5的活塞杆6均通过可转动的连接结构与曲轴偏心段21a相连,每个双作用油缸活塞杆6的行程大于曲轴偏心距的两倍;所述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包括装于曲轴偏心段21a上的滚动轴承16、与各自活塞杆6固联的杆头17以及装于杆头17两侧偏心段21a上的扣盖18,每个杆头17的端部设有弧面并与滚动轴承16的外圈配合,每个杆头17与两侧的扣盖18设有相互扣合的台肩,在每个扣盖18与对应的曲拐21b之间还设有垫圈19,所述滚动轴承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放式低速大流量径向柱塞泵,包括支架、通过两端的轴承装于支架上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围绕曲轴的偏心段还设有数个均布的双作用油缸,每个双作用油缸的底部均与支架铰接,每个双作用油缸的活塞杆均通过可转动的连接结构与曲轴的偏心段相连,每个双作用油缸活塞杆的行程大于曲轴偏心距的两倍;每个双作用油缸的有杆腔油口和无杆腔油口之间均通过两组并联的单向阀相连,每组单向阀均包括两个单向阀,其中一组的两单向阀相对设置,另一组的两单向阀相背设置,所有相背设置的两单向阀的中位均与一出油管相连,所有相对设置的两单向阀的中位均与一进油管相连。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开放式低速大流量径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包括滑动装于曲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天府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