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绸数码印花前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35138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丝绸数码印花前处理方法,包括调浆、上浆工序,调浆工序配置一种预处理液,海藻酸钠糊料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2.3%~2.8%,油性增稠剂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2.5%~3%,碳酸氢钠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0.5%~1%,碳酰二胺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3%~8%,预处理液的其余部分为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油性增稠剂采用聚丙烯酸类聚合物和白火油。本发明专利技术调浆工序如下:海藻酸钠糊料先搅拌成糊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再加入碳酰二胺,搅拌均匀成原糊;在原糊基础上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加入油性增稠剂,搅拌30~60分钟,放置20小时后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加入油性增稠剂,配制色浆粘度小,有良好的流平性能与浸透性能,色光稳定,使喷印产品质量整体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数码喷墨印花作为一种全新的印花方式,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代表了未来纺织品印花领域的发展趋势。但是数码印花的产业化仍未形成,原因有很多,例如设备问题、墨水的价格和质量问题、工艺技术问题等,其中前处理工艺技术问题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传统印花色浆相比,数码印花浆料中不直接添加染料,而是在织物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糊料。这层糊料膜面的均匀性、抱水性、吸湿性、润湿性、渗透性、洗涤性、对染料的转移性能等直接影响织物的发色均匀性、花型精细度、得色浓艳度、渗透效果、手感等一系列质量指标。通常情况下预处理液采用传统的活性印花糊料,例如海藻酸钠糊料等,但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得色的浓艳度不够;花型精细度不够;渗透性不够。如果在活性印花糊料的基础 上混拼常规的活性染料用增稠剂,此种增稠剂几乎都是高含固量的,因此虽然在得色量和精细度上有所提高,但是手感和渗透性会变得更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丝绸数码印花前处理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调浆工序、上浆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浆工序配置一种预处理液,海藻酸钠糊料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百分比为2. 39T2. 8%,油性增稠剂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百分比为2. 59T3%,碳酸氢钠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百分比为0. 59Tl%,碳酰二胺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百分比为39T8%,预处理液的其余部分为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油性增稠剂采用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油性增稠剂采用聚丙烯酸类聚合物和白火油乳化混合制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丙烯酸类聚合物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混合丙烯酸、煤油、表面活性剂、引发剂、交联剂和水得到的聚合乳化混合物,其中丙烯酸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15 25%,煤油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35飞0%,表面活性剂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2. 59T8%,引发剂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0. 59T3%,交联剂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0. 59T4%,其余为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采用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联剂采用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丙烯酸类聚合物和白火油分别占油性增稠剂总重量609^80%和40 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调浆工序(步骤)按照如下进行海藻酸钠糊料先搅拌成糊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再加入碳酰二胺,搅拌均匀成原糊;在原糊的基础上,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加入油性增稠剂,搅拌3(T60分钟,放置20小时后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浆工序(步骤)是在一涂有台版胶的平台上平铺面料后,采用刮刀刮涂的方式在面料上均匀刮涂一遍预处理液。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传统前处理配方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油性增稠剂,该增稠剂呈现油状,含固量极低,因此配制色浆粘度小,有良好的流平性能与浸透性能,且不影响色光。喷印后织物的轮廓清晰,层次立体逼真,色彩鲜艳,柔软度好,使喷印产品质量整体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喷印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得色浓艳度与精细度相矛盾的问题以及黑色处容易出现手感发硬等问题。另外,在蒸化工艺中,传统前处理工艺处理的织物在圆筒蒸化机中的发色浓艳度远大于连续蒸化机,但由于设备结构问题,宽门幅面料容易出现中边色差;采用连续蒸化机就不存在中边色差,但是得色浓艳度较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处理,织物在连续蒸化机中的发色浓艳度优于传统前处理工艺处理的织物在圆筒蒸化机中的发色,由此就可以根据面料门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蒸化工艺,可以很好的兼顾喷印织物的得色浓艳度和发色均匀度,为生产解决了实际难题,使喷印产品的质量更上一层。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调浆工艺加入助剂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调浆工艺加入助剂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丝绸数码印花前处理方法,包括三种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I : 在丝绸数码印花前处理上采用一种油性增稠剂,包括依次进行的调浆、上浆工序。所述的调浆工序配置一种预处理液,其中海藻酸钠糊料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2. 39T2. 8%,油性增稠剂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2. 59T3%,碳酸氢钠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0. 59Tl%,碳酰二胺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39T8%,预处理液的其余部分为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所述的调浆工序,其调浆步骤应按照如下海藻酸钠糊料先搅拌成糊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再加入碳酰二胺,搅拌均匀成原糊;在原糊的基础上,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加入油性增稠剂,搅拌30飞0分钟,放置20小时后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油性增稠剂是一种聚丙烯酸类聚合物和白火油的混合物。本实施例的油性增稠剂采用聚丙烯酸类聚合物7(T80%与白火油3(T20%乳化混八口 o本实施例在丝绸前处理工艺上的应用,使得喷印产品无论在得色量、鲜艳度、精细度、还是手感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较适合于中等厚度的丝绸面料喷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所述的上浆工序是在一涂有台版胶的平台上,平铺面料后,采用刮刀刮涂的方式,在面料上均匀刮涂一遍预处理液。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本步骤与实施例I相同,其区别在于油性增稠剂采用100%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本实施例在丝绸前处理工艺上的应用,由于油性增稠剂含固量极低,因此配制色浆粘度小,有良好的流平性能与浸透性能,在渗透度上较有优势,较适合于厚型丝绸面料喷印。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本步骤与实施例I相同,其区别在于油性增稠剂采用聚丙烯酸类聚合物60% 70%与白火油40 30%乳化混合。本实施例在丝绸前处理工艺上的应用,除了在得色量、鲜艳度上的提高,主要在精细度上有了明显的优势,较适合于薄型丝绸面料喷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丙烯酸类聚合物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混合丙烯酸、煤油、表面活 性剂、引发剂、交联剂和水得到的聚合乳化混合物,其中丙烯酸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15 25%,煤油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35飞0%,表面活性剂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2. 59T8%,引发剂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0. 59T3%,交联剂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0. 59T4%,其余为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表面活性剂采用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引发剂采用过硫酸铵。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交联剂采用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油性增稠剂中的聚丙烯酸类聚合物也可采用山东泰宇集团生产的活性增稠剂(TY)。与现有丝绸前处理工艺技术水平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油性增稠剂在丝绸前处理工艺上的应用,无论在得色量、鲜艳度、精细度、还是手感上,和现市售的膏状或粉末状的高含固量增稠剂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解决了不同蒸化设备造成的得色浓艳度和均匀性相矛盾的问题,更进一步推进了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产业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丝绸数码印花前处理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调浆工序、上浆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浆工序配置一种预处理液,海藻酸钠糊料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百分比为2.39T2. 8%,油性增稠剂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百分比为2. 59T3%,碳酸氢钠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百分比为0. 59Tl%,碳酰二胺重量占预处理液总重量的百分比为39T8%,预处理液的其余部分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丝绸数码印花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性增稠剂采用聚丙烯酸类聚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丝绸数码印花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性增稠剂采用聚丙烯酸类聚合物和白火油乳化混合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丝绸数码印花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酸类聚合物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混合丙烯酸、煤油、表面活性剂、引发剂、交联剂和水得到的聚合乳化混合物,其中丙烯酸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15 25%,煤油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35 50%,表面活性剂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量的2. 59T8%,引发剂占聚丙烯酸类聚合物总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泰丝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