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轴承环件的液态模锻轧制复合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2979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环件的液态模锻轧制复合成形方法,包括熔炼→液态模锻→余热轧制→热处理→粗磨→精磨;所述液态模锻为:将液态模锻模具固定于间接挤压铸造机上后,将熔炼得到的轴承钢溶液定量浇注到液态模锻模具内,浇注温度为1500-1600℃,加压速度为30-50mm/s,充型时间1-6s,比压150-250MPa,并在该压力下保压20-60s,得到近终截面环件;所述余热轧制为:近终截面环坯缓慢降温至1050-1150℃时,在径轴复合轧环机上进行余热轧制。所述热处理为:利用热轧制环坯余温淬火+低温回。火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轴承环件液态模锻轧制复合成形方法不仅能够简化轴承环件的制坯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保证轴承钢环件的微观组织状态,提高综合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轴承零件加工
,具体的涉及一种轴承环件的液态模锻轧制短流程复合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轴承广泛应用于机车、货车、地铁、轻轨等交通运输车辆,特殊的高速重载条件往往要求轴承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同时由于轴套与轴辊之间有装配关系,轴套截面比较复杂。传统制备流程为钢材圆钢加热后镦粗、反挤、切底并平高、扩孔然后机加工成形。该工艺基于成形锭坯制备矩形截面的环件,再通过机械切削将矩形截面加工成所需要的复杂截面。该工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流程冗长,工序繁多,生产效率低; 2)环件需冲孔、扩孔制备,且最终截面形状需通过切削多余敷料保证,材料利用率低; 3)机械加工过程切断金属流线,导致环件综合力学性能下降; 4)制备过程需反复加热,导致晶粒粗大,表面氧化严重,能源损耗大。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探索一种,该方法不仅能够简化轴承钢环件的制备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改善轴承钢环件的微观组织状态,保证综合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该复合成形方法不仅能够简化轴承钢环件的制坯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环件的液态模锻轧制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炼一液态模锻一余热轧制一热处理一粗磨一精磨; 所述液态模锻为将液态模锻模具固定于间接挤压铸造机上后,将熔炼得到的轴承钢溶液定量浇注到液态模锻模具内,浇注温度为1500-1600で,加压速度为30-50 mm/s,充型时间1-6 S,比压150-250 MPa,并在该压カ下保压20-60 S,得到近终截面环件; 所述余热轧制为近终截面环坯缓慢降温至1050-1150°C时,在径轴复合轧环机上进行余热轧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轴承环件的液态模锻轧制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液态模锻模具固定于间接挤压铸造机上后,预热至150-200で时,在液态模锻模具型腔内均匀喷上ー层耐火涂层,涂层厚度10-20 μ m,继续预热液态模锻模具至300-400 V。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轴承环件的液态模锻轧制复合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余热轧制依次包括快速辗扩阶段、稳定辗扩阶段、減速辗扩阶段和成圆整形阶段,所述快速辗扩阶段和稳定辗扩阶段时的轴向进给速度与径向进给速度满足=0. 5-0. 6V ,所述减速辗扩阶段和成圆整形阶段时,径轴复合轧环机的锥辊不进给,仅轧制由于径向轧制引起的宽展,当环件的外径与成品环相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路王放陈志谦于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