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荣河专利>正文

一种气缸机控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885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机控换向阀,包括外壳、阀芯和进气口,还包括带动所述阀芯移动换位并与气缸活塞一侧连接的弹性换向机构、定位所述阀芯的弹簧座、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阀芯之间的分气套,所述外壳上开设排气孔;所述阀芯与所述分气套配合,两者之间形成两路气道分别与气缸两侧连通,一路气道进气推动气缸活塞运动,气缸废气通过另一路气道排气从所述排气孔排出,活塞运行至行程顶点时带动所述弹性换向机构从而带动所述阀芯移动,形成进、排气两路气道换向转换,所述弹簧座落座定位所述阀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一体式换向阀控制气缸连续往复运动,既使气缸运动功能完备,又减少了元件数量和管路连接,还简化安装、容易防护、不易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阀门,特别是ー种控制气缸连续往复运动的换向阀。
技术介绍
附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气缸气路结构原理图,在气动传动中,控制气缸的连续往复运动,现行技术采用的是在气缸I活塞(或活塞杆)2行程两端位置分别安装行程控制阀(一般为两位三通顶杆阀)3,由行程控制阀3控制双气控换向阀4向气缸I两端进行换向供气。如果为获得较高的运动速度,气缸I两端还装有排气阀5。双气控换向阀4及排气阀5均安装消音器6。由此可见,实现气缸的连续往复运动需要多种功能的元件相互组合协同工作才能 完成。元件多,管路连接繁琐、安装复杂;元件不集中,对灰尘和碰撞的防护就困难,设备易损坏;大流量废气排放吋,由铜粉末、聚碳酸脂粉末等烧结成的消音器因易积霜积冰而堵塞,造成排气性能差,影响活塞运动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气缸连续往复运动的一体式换向阀,取代原有协同组合工作的双气控换向阀、行程控制阀、排气阀、消音器,具备气缸供气、机控换向、排气顺畅、保证气缸连续往复运动工作的功能。技术方案一种气缸机控换向阀,包括外壳、阀芯和进气ロ,还包括带动所述阀芯移动换位并与气缸活塞一侧连接的弹性换向机构、定位所述阀芯的弹簧座、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阀芯之间的分气套,所述外壳上开设排气孔;所述阀芯与所述分气套配合,两者之间形成两路气道分别与气缸两侧连通,一路气道进气推动气缸活塞运动,气缸废气通过另ー路气道排气从所述排气孔排出,活塞运行至行程顶点时带动所述弹性换向机构从而带动所述阀芯移动,形成进、排气两路气道换向转换,所述弹簧座落座定位所述阀芯。所述弹性换向机构包括弹簧压板、换向弹簧、导向套、拉杆,所述弹簧压板压在所述换向弹簧两端,由所述导向套压入所述阀芯内,所述拉杆横窜连接所述弹簧压板和所述换向弹簧,所述拉杆一端与气缸活塞ー侧连接。弹性换向机构组装成整体,结构紧密,压入阀芯内,有效带动阀芯移动换位。所述弹簧座包括定位弹簧、钢球,两者压入所述外壳两侧,所述定位弹簧与所述阀芯接触。还包括配气板,所述配气板固定在所述进气ロ的内壁处,所述配气板与所述分气套紧密压合,配气板对由进气ロ而来的压缩空气导向引入气路通道,以有效推动气缸活塞往复运动。所述阀芯上设置供所述钢球落座的凹槽,使钢球落座定位稳定。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了ー种新型的控制气缸连续往复运动的一体式换向阀,取代原有协同组合工作的双气控换向阀、行程控制阀、排气阀、消音器,既有效保证了气缸供气、机控换向、排气顺畅、气缸连续往复运动的功能,又减少了元件数量和管路连接,同时整体式结构还简化安装、容易防护、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气缸气路结构原理图(P为压缩空气进ロ);图2为本技术气缸气路结构原理图(P为压缩空气进ロ,O为排气ロ消音器);图3为本技术与气缸装配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气缸活塞换向移动后的结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ー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附图2所示,本技术的气缸气路结构原理是当压缩空气经本技术机控换向阀进入气缸一端后,如图中所不气缸左端,推动气缸活塞向右运动,此时气缸右端内废气经机控换向阀排出,当活塞运动到气缸右端行程顶点时,活塞拉动机控换向阀内弹簧将阀芯移动换位。换位后,压缩空气经机控换向阀进入气缸右端,推动气缸活塞向左运动,此时气缸左端内废气经机控换向阀排出,当活塞运动到气缸左端行程顶点时,活塞推动机控换向阀内弹簧将阀芯移动换位。如此反复推拉实现机控换向阀内进、排气换向,使气缸连续往复运动。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具体结构为ー种气缸机控换向阀,包括外壳I、阀芯2、进气ロ 3、弹性换向机构、弹簧座、分气套4、配气板12,外壳I上开设排气孔5。弹性换向机构包括弹簧压板6、换向弹簧7、导向套8、拉杆9,弹簧压板6压在换向弹簧7两端,由导向套8压入阀芯2内封紫,导向套8与阀芯2固定,拉杆9横窜连接弹簧压板6和换向弹簧7,再将拉杆9 一端与气缸13中活塞14 一侧连接;弹簧座包括定位弹簧10、钢球11,两者压入外壳I两侧,定位弹簧10与阀芯2接触,阀芯2上设置凹槽供钢球11落座时落入,稳定定位;配气板12固定在进气ロ 3的内壁处,分气套4置于外壳I与阀芯2之间,阀芯2外装有密封圈15,分气套4和配气板12紧密压合在外壳I内。分气套4和阀芯2之间通过相互位置差形成两路气道,这两路气路通道分别与气缸13两侧以管路连通。机控换向阀整体安装时,只需将拉杆9与活塞14连接,外壳I装在气缸13外端用螺栓连接。如附图3所示,压缩空气从进气ロ 3进入阀体内,经配气板12、阀芯2内孔、分气套4上的B ロ经管路到达气缸13左侧,气体推动活塞14向右移动,气缸13右侧的废气通过与分气套4上的A ロ连通的管路进入分气套4,此时A ロ与排气孔5相通,废气得以排出。当活塞14移动到右端行程顶点时,拉动拉杆9向右移动,拉杆9带动弹簧压板6、换向弹簧7在弹簧力作用下快速推动导向套8与阀芯2向右移动,使阀芯2与分气套4的相对位置发 生改变,形成进、排气气路通道的换向,同时弹簧座内的钢球11抬起并在阀芯2移位后在定位弹簧10作用下落座对阀芯2定位;如附图4所示,换向后,压缩空气从进气ロ 3进入阀体内,经配气板12、阀芯2内孔、分气套4上的A ロ经管路到达气缸13右侧,气体推动活塞14向左移动,气缸13左侧的废气通过与分气 套4上的B ロ连通的管路进入分气套4,此时B ロ与排气孔5相通,废气得以排出。当活塞14移动到左端行程顶点时,推动拉杆9向左移动,拉杆9压迫弹簧压板6、换向弹簧7在弹簧力作用下快速推动导向套8与阀芯2向左移动,使阀芯2与分气套4的相对位置再次发生改变,再次形成进、排气气路通道的换向。由此完成气缸活塞ー个周期的往复运动,并如此反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机控换向阀,包括外壳(I)、阀芯(2)和进气口(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所述阀芯(2)移动换位并与气缸活塞一侧连接的弹性换向机构、定位所述阀芯(2)的弹簧座、置于所述外壳(I)与所述阀芯(2)之间的分气套(4),所述外壳(I)上开设排气孔(5);所述阀芯(2)与所述分气套(4)配合,两者之间形成两路气道分别与气缸两侧连通,一路气道进气推动气缸活塞运动,气缸废气通过另一路气道排气从所述排气孔(5 )排出,活塞运行至行程顶点时带动所述弹性换向机构从而带动所述阀芯(2)移动,形成进、排气两路气道换向转换,所述弹簧座落座定位所述阀芯(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气缸机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换向机构包括弹簧压板(6)、换向弹簧(7)、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荣河
申请(专利权)人:赵荣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