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模管底部成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1788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模管底部成墙装置,其上端为法兰,所述法兰下面设置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内管,内管周围设置有与内管同轴向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第四面板、第五面板和第六面板;内管靠近第五面板的一侧中部位置至第五面板的下部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斜面,内管靠近第六面板的一侧中部位置至第六面板的下部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斜面。在成墙过程中,混泥土砂浆从模管的内管流入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管,再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端流出形成单体墙。通过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下端出口的长度和宽度,便可以调整墙体的厚度和单体墙的宽度,便于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与包括圆柱形内管的模管配套使用,能提高成墙质量和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模管成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便于调整墙体的厚度和宽度的模管底部成墙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地下连续墙施工通常采用钻劈法、钻抓法和抓取法以及振动沉模板法,因其施工成本高,辅助作业多以及受成墙深度所限,施工往往难以满足工程需要和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而连续取土振动沉模施工技术在砂性土、粘性土、粉细砂层和细颗粒砂卵石等地层中施工薄、深地下连续墙取得了良好效果,也为地下连续墙施工设备在以成本低廉为导向向高度机械化、科技信息化方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续取土振动沉模施工的重要特点是连续循环地浇注单体墙,最后由多面单体墙构成整体墙,一般用两套模管循环施工。在此过程中,单体墙的厚度决定了整体墙的厚度,单体墙的宽度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根据实际需要而改变模管在其横截面方向的长度和宽度。现有的方法是通过改变所有模管在其横截面方向的长度和宽度而达到改变单体墙的厚度和宽度的目的的,这种方法不但会造成模管型号过多形成浪费,而且在施工现场临时修改时很难快速制造那么多模管,不但费时费力,形成浪费,而且会拖延工期,影响施工进度。专利号为“94204470. 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干作业地下连续墙的成墙装置,包括模管装置和取土装置两大类,模管装置包括模管甲、模管乙和预制的封口靴,取土装置包括“门”形提土管、取土管和接长杆;模管甲、封口靴和“门”提土管用于一次取土成墙法;模管甲、乙的组合、封口靴及取土管与接长杆的组合用于多次取土成墙法。该专利技术虽然用到了封口靴作为下部的成墙设备,但其结构为单一的方形管,在成墙过程会导致混泥土落到地面时不均匀,从而影响墙体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便于调整墙体的厚度和宽度的模管底部成墙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上端为法兰,所述法兰下面设置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内管,所述法兰的中心孔与所述内管的中心孔相对应,所述内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内管同轴向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内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内管同轴向的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平行,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第四面板平行,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三面板位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四面板位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第一面板远离所述内管的一边与所述第二面板远离所述内管的一边均与第五面板固定垂直连接,所述第三面板远离所述内管的一边与所述第四面板远离所述内管的一边均与第六面板固定垂直连接,所述第五面板与所述第六面板平行;所述内管靠近所述第五面板的一侧中部位置至所述第五面板的下部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斜面,所述内管靠近所述第六面板的ー侧中部位置至所述第六面板的下部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斜面。本技术通过上端的法兰与模管连接,在成墙过程中,混泥土砂浆从模管的内管流入到本技术的内管,再从本技术的下端流出,凝固后形成单体墙。本技术的下端管ロ确定了所成单体墙的厚度和宽度。作为优选,所述内管为钢管;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第四面板、第五面板和第六面板均为钢板;所述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分别与所述内管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分别与所述第五面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分别与所述第六面板焊接连接。进ー步,所述内管靠近所述第五面板与所述第六面板的两侧外面靠近所述法兰的上段设置有加强筋。更进一歩,所述第五面板的内侧靠近所述第一面板的位置和靠近所述第二面板的 位置均设置有与所述内管同轴向的泥浆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模管下端加装本技术后,在施工前,通过调整本技术下端出ロ的长度和宽度,便可以调整墙体的厚度和単体墙的宽度,便于调节,调整方式简单、灵活;本技术的结构能够与包括圆柱形内管的模管配套使用,能提高成墙质量和效率;在改变尺寸不大的情况下,ー套模管可以和多个尺寸不同的本技术配套,只需要临时加工一个或多个本技术,即可达到施工要求,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节省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模管底部成墙装置与模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模管底部成墙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B-B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具体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成墙装置4的上端为法兰3,本技术所述成墙装置4通过上端的法兰3和螺丝2与模管I连接。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法兰3下面设置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内管7,法兰3的中心孔与内管7的中心孔相对应,内管7的ー侧固定连接有与内管7同轴向的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11,内管7的另ー侧固定连接有与内管7同轴向的第三面板12和第四面板13,第一面板10与第二面板11平行,第三面板12与第四面板13平行,第一面板10与第三面板12位于同一个平面,第二面板11与第四面板13位于同一个平面;第一面板10远离内管7的ー边与第二面板11远离内管7的一边均与第五面板14固定垂直连接,第三面板12远离内管7的一边与第四面板13远离内管7的一边均与第六面板15固定垂直连接,第五面板14与第六面板15平行;内管7靠近第五面板14的ー侧中部位置至第五面板14的下部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斜面9,内管7靠近第六面板15的ー侧中部位置至第六面板15的下部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斜面5。这种结构能够与兼具取土和灌浆通道功能的模管I (见图I)的结构一致,有利于配合使用。如图3所示,内管7为钢管;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11、第三面板12、第四面板13、第五面板14和第六面板15均为钢板;第一面板10、第二面板11、第三面板12和第四面板13分别与内管7焊接连接,第一面板10和第二面板11分别与第五面板14焊接连接,第三面板12和第四面板13分别与第六面板15焊接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内管7靠近第五面板14与第六面板15的两侧外面靠近法兰3的上段设置有加强筋6。如图3所示,第五面板14的内侧靠近第一面板10的位置和靠近第二面板11的位置均设置有与内管7同轴向的泥浆管8。结合图Iー图5,本技术在成墙过程中,混泥土砂浆从模管I的内管流入到本技术的内管7,再从本技术的下端流出,凝固后形成単体墙。在模管I的下端加装本技术后,在施工前,通过调整本技术下端出口的长度和宽度,便可以调整墙体的厚度和単体墙的宽度,调整方式简单、灵活;在改变尺寸不大的情况下,一套模管能够和多个尺寸不同的本技术配套,只需要临时加工一个或多个本技术,即可达到施工要求,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节省了施工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模管底部成墙装置,其上端为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下面设置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内管,所述法兰的中心孔与所述内管的中心孔相对应,所述内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内管同轴向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内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内管同轴向的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平行,所述第三面板与所述第四面板平行,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三面板位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四面板位于同一个平面;所述第一面板远离所述内管的一边与所述第二面板远离所述内管的一边均与第五面板固定垂直连接,所述第三面板远离所述内管的一边与所述第四面板远离所述内管的一边均与第六面板固定垂直连接,所述第五面板与所述第六面板平行;所述内管靠近所述第五面板的一侧中部位置至所述第五面板的下部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斜面,所述内管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俊友梁润华张海东王文杰梁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