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15684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包括隔水板(1)、水栓(2)、支撑板(3)、堵头(4)、进水道(6)、折回道(61)、出水道(7)、翻水冷却孔(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模具中设置由若干直盲孔构成的翻水冷却孔,由隔水板、水栓、支撑板构成的隔离装置将翻水冷却孔分隔成翻水室和回流室的上下二个部分;设置直孔的进水道和出水道分别与翻水室和回流室串通,再通过直孔的折回道相连,进出口设置在模具的同一外侧面构成的冷却水回路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水栓分隔进水和出水通道以及直孔加工的便捷,使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达到了简化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不受局限、改善冷却效果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水冷装置,具体是指用于将冷却水从注塑模具的单侧进入、流出冷却模具的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进行水冷,经常面临顶杆、螺钉和镶件等位置的影响,现有技术采用沿模板外围绕行的方法,有时还需要通过斜孔过渡,甚至经过其他模板转道,使得水路结构复杂,水路加工维护困难,同时增加了水路的长度和水流的压力损失,降低了模具的冷却效果;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易受局限、冷却效果差的问题与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技术采用在模具中设置由若干直盲孔构成的翻水冷却孔,在翻水冷却孔中设置由隔水板、水栓、支撑板构成的隔离装置将翻水冷却孔分隔成翻水室和回流室的上下二个部分;采用在模具中设置直孔的进水道和出水道分别与翻水室和回流室串通,进水道和出水道通过直孔的折回道相连,进出口设置在模具的同一外侧面构成的冷却水回路;工作时,流入的冷却水由进水道进入翻水室,受隔水板的阻隔,冷却水翻过隔水板对模具进行冷却;回流的冷却水通过折回道折回至出水道,再通过一个个相互串通的回流室经出水道流出模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 水的回路装置,旨在利用水栓分隔进水和出水通道以及直孔加工的便捷,使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达到简化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不受局限、改善冷却效果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包括隔水板、水栓、支撑板、堵头、进水道、折回道、出水道、翻水冷却孔,其中所述的隔水板为矩形长条状的钢质薄板,隔水板的上端设有半圆形凹槽构成的翻水缺口 ;所述的水栓为圆柱形的铜质栓塞;所述的支撑板为矩形长条状的钢质薄板;所述的堵头为圆柱形钢质的堵塞;所述的翻水冷却孔为由下向上设置在动模板和动模型芯中的圆形垂直盲孔;水栓固定设置在翻水冷却孔中,将翻水冷却孔隔离成上部为翻水室,下部为回流室的上下二个部分;隔水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翻水室内位于水栓的上面;隔水板的翻水缺口位于翻水室的顶部;支撑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流室内支撑着水栓的下面;堵头固定铆接封堵在翻水冷却孔位于动模板下面的孔口中支撑着支撑板的下端;隔水板的翻水缺口的轴线与进水道的轴线平行;在翻水冷却孔中隔水板与支撑板俯视投影正交;所述的进水道为由动模板一侧外面向动模板和动模型芯中设置的圆形平直盲孔;进水道将若干设置在动模板和动模型芯中的翻水冷却孔的翻水室串通起来,且进水道位于翻水室的下部;所述的出水道为由动模板的外侧面向动模板和动模型芯中设置的圆形平直盲孔,出水道的出口位于与进水道的进口的下方;出水道将若干设置在动模板和动模型芯中的翻水冷却孔的回流室串通起来,且出水道位于回流室的下部;所述的折回道为由动模板的下面向上设置的圆形垂直盲孔;折回道位于出水道、进水道的盲端位置将出水道、进水道串通起来;折回道的底端封堵有堵头。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工作时,流入的冷却水由进水道进入翻水室,受隔水板的阻隔,冷却水翻过隔水板对模具进行冷却;回流的冷却水通过折回道折回至出水道,再通过一个个相互串通的回流室经出水道流出模具。由于支撑板与隔水板俯视投影正交,故支撑板只起支撑水栓、隔水板的作用而不阻隔回流的冷却水,回流的冷却水从支撑板的二侧面流过;由于翻水冷却孔、进水道、折回道、出水道均为直盲孔,结构简单,故加工维护方便、易于安排、不受局限。上述,本技术采用在模具中设置由若干直盲孔构成的翻水冷却孔,在翻水冷却孔中设置由隔水板、水栓、支撑板构成的隔离装置将翻水冷却孔分隔成翻水室和回流室的上下二个部分;采用在模具中设置直孔的进水道和出水道分别与翻水室和回流室串通,进水道和出水道通过直孔的折回道相连,进出口设置在模具的同一外侧面构成的冷却水回路;工作时,入流的冷却水由进水道进入翻水室,受隔水板的阻隔,冷却水翻过隔水板对模具进行冷却;回流的冷却水通过折回道折回至出水道,再通过一个个相互串通的回流室经出水道流出模具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易受局限、冷却效果差的问题与不足,所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通过利用水栓分隔进水和出水通道以及直孔加工的便捷,使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达到了简化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不受局限、改善冷却效果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在应用模具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部的引出放大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中隔水板I、水栓2、支撑板3、堵头4、接口 5、进水道6、折回道61、出水道7、翻水冷却孔8、翻水室81、回流室82、动模板01、动模型芯02。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I 图3,本技术的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包括隔水板I、水栓2、支撑板3、堵头4、进水道6、折回道61、出水道7、翻水冷却孔8,其中所述的隔水板I为矩形长条状的钢质薄板,隔水板I的上端设有半圆形凹槽构成的翻水缺口 ;所述的水栓2为圆柱形的铜质栓塞;所述的支撑板3为矩形长条状的钢质薄板;所述的堵头4为圆柱形钢质的堵塞;所述的翻水冷却孔8为由下向上设置在动模板01和动模型芯02中的圆形垂直盲孔;7_K检2固定设直在翻水冷却孔8中,将翻水冷却孔8隔尚成上部为翻水室81,下部为回流室82的上下二个部分;隔水板I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翻水室81内位于水栓2的上面;隔水板I的翻水缺口位于翻水室81的顶部;支撑板3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流室82内支撑着水栓2的下面;堵头4固定铆接封堵在翻水冷却孔8位于动模板01下面的孔口中支撑着支撑板3的下端;隔水板I的翻水缺口的轴线与进水道6的轴线平行;在翻水冷却孔8中隔水板I与支撑板3俯视投影正交;所述的进水道6为由动模板01 —侧外面向动模板01和动模型芯02中设置的圆形平直盲孔;进水道6将若干设置在动模板01和动模型芯02中的翻水冷却孔8的翻水室81串通起来,且进水道6位于翻水室81的下部;所述的出水道7为由动模板01的外侧面向动模板01和动模型芯02中设置的圆 形平直盲孔,出水道7的出口位于与进水道6的进口的下方;出水道7将若干设置在动模板01和动模型芯02中的翻水冷却孔8的回流室82串通起来,且出水道7位于回流室82的下部;所述的折回道61为由动模板01的下面向上设置的圆形垂直盲孔;折回道61位于出水道7、进水道6的盲端位置将出水道7、进水道6串通起来;折回道61的底端封堵有堵头4。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工作时,流入的冷却水由进水道6进入翻水室81,受隔水板I的阻隔,冷却水翻过隔水板I对模具进行冷却;回流的冷却水通过折回道61折回至出水道7,再通过一个个相互串通的回流室82经出水道7流出模具。由于支撑板3与隔水板I俯视投影正交,故支撑板3只起支撑水栓2、隔水板I的作用而不阻隔回流的冷却水,回流的冷却水从支撑板3的二侧面流过;由于翻水冷却孔8、进水道6、折回道61、出水道7均为直盲孔,结构简单,故加工维护方便、易于安排、不受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水板(I)、水栓(2)、支撑板⑶、堵头⑷、进水道(6)、折回道(61)、出水道(7)、翻水冷却孔(8),所述的隔水板(I)为矩形长条状的钢质薄板,隔水板(I)的上端设有半圆形凹槽构成的翻水缺口 ; 所述的水栓(2)为圆柱形的铜质栓塞; 所述的支撑板(3)为矩形长条状的钢质薄板; 所述的堵头(4)为圆柱形钢质的堵塞; 所述的翻水冷却孔(8)为由下向上设置在动模板(Ol)和动模型芯(02)中的圆形垂直盲孔;水检(2)固定设直在翻水冷却孔(8)中,将翻水冷却孔(8)隔尚成上部为翻水室(81),下部为回流室(82)的上下二个部分;隔水板(I)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翻水室(81)内位于水栓(2)的上面;隔水板(I)的翻水缺口位于翻水室(81)的顶部;支撑板(3)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流室(82)内支撑着水栓(2)的下面;堵头(4)固定铆接封堵在翻水冷却孔(8)位于动模板(01)下面的孔口中支撑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