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浮式传输平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1148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21:54
一种输送机传输系统,以及用于将物品越过间隙(38)从上游输送机(30)输送到下游输送机(31)的传输平台。传输平台(40)安装在两个输送机之间的间隙(30,31)中,这两个输送机被设置成首尾相连。这种输送机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输送带(36),该输送带在间隙处绕着换向构件(46)换向。传输平台(40)由输送带(36)或其换向构件(46)支撑而浮在间隙中,而无需直接连接到输送机支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浮式传输平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所描述的传输系统总体上涉及电力驱动的输送机,更具体地说,涉及具有传输平台的输送机,物品在传输平台上在首尾相连的输送带上行进。皮带输送机经常安排成首尾相连,在上游输送带的下游端和下游输送带的上游端之间存在间隙。固定板通常定位在间隙中,以便对产品在上游输送带至下游输送带之间的间隙中运输提供跨接表面。固定板允许在两个皮带对顶端之间进行较平稳的产品输送,间隙处在压铁压铁、链轮或皮带轮周围从上运送路线过渡到下端返回路线。固定板通常是固定在输送带支架支架上,其上端产品传输表面总体上与上游和下游输送带的顶部输送表面是共面的。如果固定板与一个或两个输送带在垂直方向上未对准,则这种未对准将导致间断性,这将使产品受绊。如果固定板在水平方向上未对准,它就会与其中一个皮带接触并且产生磨损或损坏。显然,对准不当的产品传输板会引发问题。 概述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的一种输送机传输系统包括一个第一输送机和一个第二输送机,其中,第一输送机包括使物品在传输方向上前移的一个第一输送带,而第二输送机越过间隙与第一输送机首尾相连。第二输送机使物品在传输方向上前移。传输平台被布置在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的间隙中。传输平台具有一个供物品横穿的顶部传输面,物品在传输方向上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输送。第一输送带将传输平台支撑在间隙中。另一种类型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包括一个第一输送带和一个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使物品沿着运送路线在传输方向上朝着出口端前移。第二输送带具有越过间隙与第一输送带的出口端邻接的一个进口端。第二输送带接收来自第一输送带的物品,并且使物品在传输方向上沿着运送路线前移。第一输送带在第一输送带出口端处绕着第一换向构件构件从运送路线换向到下部返回路线。第二输送带在第二输送带的进口端处绕着第二换向构件构件从下部返回路换向到通路。布置在这些输送带之间的间隙中的一个传输平台具有一个传输表面,该传输表面支撑从该第一输送带输送到该第二输送带的物品。该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换向构件构件和第二换向构件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将该传输平台支撑在该间隙中。一种类型的传输平台包括一个顶部传输面以及一个凹侧面,该顶部传输面具有第一和第二端,并且该凹侧面从该顶部传输面的第一端向下延伸。该凹侧面具有用于接触输送带的一个接触面,该输送带在一条上通道与一条下通道之间换向。附图简要说明在以下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将更详细地说明这些示例类型的特征,在附图中图I为一种具有浮式传输平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的轴测图;图2为图I的浮式传输平台的轴测图;图3A、3B和3C为图2中的、由多件制成的传输平台的轴测图;图4A和4B为具有另一种类型的传输板的、如图I中的输送机传输系统的侧视图,该传输板包括在松弛和收回位置的多个可收回的腿状件状件;图5为可用于图I的输送机传输系统中的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平台的轴测图,该传输平台沿着该平台的一个侧面的包括多个拱形肋;图6为可用于图I的输送机系统中的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平台的轴测图,该传输平台包括多个传输棍子;图I为具有图6的浮式传输平台的、如图I的传输输送机系统侧视图;图8为可用于图I的输送机传输系统中的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平台的轴测图,该传输平台包括多个输送辊子以及一个分段的顶面;图9为具有一个浮式传输平台的如图I中的输送机传输系统的一部分的侧视图,该浮式传输平台具有由一个输送带驱动的多个输送辊子; 附图说明图10为具有一个浮式传输平台的、如图I中的的输送机传输系统的一部分的轴测图,该浮式传输平台具有磁力驱动的多个输送辊子;图11为包括一个压铁压铁和一个平顶传输平台的另一种类型的输送机传输系统的传输部分的的轴测图;图12为又另一种类型的输送机传输系统的侧视图,该输送机传输系统包括一个围绕多个链轮进行铰接的一个输送带以及围绕一个压铁进行铰接的另一个输送带;并且包括一个浮式传输平台,该浮式传输平台具有抵靠一个平板进行对正的一个外壁;图13为如图12中侧视图,但是具有一个传输平台,该传输平台具有用于接收一个对正板的狭槽;图14为如图13中的的带狭缝的传输平台轴测图,该传输平台还包括附接在该传输平台的通用基座部分上的多个输送辊子;图15为图14的浮式传输平台在一个输送机传输系统中的侧视图;图16为如图13中的带狭缝的传输平台的轴测图,该传输平台还包括沿着一个传输表面的多个指状件;图17为包括一根压紧弹簧的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平台的侧视图;图18为可用于如图I中的输送机传输系统中的又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平台的轴测图,该传输平台包括一个承重的底部;图19为另一种类型的传输平台的侧视图,该传输平台沿着该平台的一个侧面包括用于以滚动摩擦形式接触输送带的多个辊子;图20为如图I中的输送机传输系统的一部分的轴测图,这部分还包括一个限制轨,以便限制浮式传输平台的游移;图21为另一种类型的传输输送机系统的轴测图,该传输输送机系统包括一个附接件,以在对顶的输送带端部驱动多个轴或使多个轴空转;图22为如图I中的3个并排的输送机传输系统的轴测图;并且图23为图22中输送机传输系统的一部分的侧视图;详细说明图I示出了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的一种类型的输送机传输系统的一部分。上游输送机30被安排为越过一个间隙38与下游输送机31首尾相连,该间隙在很大程度上被传输平台40填满。下游输送机31接收来自上游输送机30的物品,该物品横穿传输平台40,并且在下游输送带37的上部运行路线35顶部在传输方向32上输送物品。传输平台的顶部传输面42总体上与上游和下游输送带的顶面共面,以供平稳输送。上游输送带36绕着换向构件46 (诸如安装在上游输送机出口端48处的主动轴上的链轮或轮)从上部运行路线34换向到下部返回路线44。下游输送带37绕着换向构件47 (诸如安装在下游输送机进口端49处从动轴上的链轮或轮)从下部返回路通道45换向到上部运行路线35。上游输送带常规上是围绕驱动轴换向构件46和上游换向构件(未示出)进行拖曳的。驱动马达(未示出)常规上是耦接到驱动轴上的,以在传输方向32上驱动上游输送带36。下游输送带37常规上是围绕从动轴换向构件47和下游换向构件(未示出)拖曳。下游输送带常规上按也是由驱动马达(未示出)驱动的。图2中放大示出了图I中的传输平台40。传输平台总体上是沙漏形状,而且具有从第一端50延伸到第二端51的一个平面的顶部产品输送面42。凹侧面52、53从顶部 传输面42的两端向下延伸到底部54的对置端。图2中的传输平台的凹侧面52、53提供平稳的拱形表面,该拱形表面在90°与180°之间的一段圆弧上延伸,并且在该拱形表面上从输送带外侧突出的多个辊子56 (图I)以低摩擦滚动接触的方式停靠。如图I所示,传输平台40完全被两个输送带36、37支撑在间隙38中,而不需要附接到任何固定的输送机支架结构上。侧面52、53的凹拱形表面匹配凸状圆,该凸状圆是由有关节地连接到其换向构件46,47的输送带扫过形成的。因为传输平台没有永久地附接在间隙中而浮动,因此传输平台可自适应皮带位置的任何变化,诸如由弦作用、磨损或对准的变化所引起的位置变化。传输平台40的形状是这样一种形式,即,其顶部传输面42在传输方向32的尺寸58大于间隙38在传输方向的最窄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2.08 US 12/633,2941.ー种输送机传输系统,包括 ー个第一输送机,该第一输送机包括在传输方向上使物品前移的ー个第一输送带; ー个第二输送机,该第二输送机被安排成跨过ー个间隙与该第一输送机首尾相连,并且使物品在该传输方向上前移; 一个传输平台,该传输平台安排在该第一与第二输送机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具有供物品横穿的一个顶部传输面,从而在该传输方向上在该第一输送机与该第ニ输送机之间传输物品; 其中该第一输送带将该传输平台支撑在该间隙中。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顶部传输面是ー个平坦表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顶部传输面是间断的。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包括ー个或多个在该顶部传输面上方延伸的传输方向上可旋转的辊子,以便对在该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传输的物品提供滚动支撑。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这些棍子在该传输方向上被驱动旋转。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机系统,该输送机系统进一步包括在这些棍子中的多个磁铁以及磁力驱动件,该磁力驱动件作用于这些辊子中的磁铁上,以使这些辊子在该传输方向上旋转。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与这些辊子以及该第一输送带进行啮合的一个齿轮,其中该第一输送带的前移使该齿轮并且由此使这些辊子旋转。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为T形形状。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具有沙漏形状。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包括一对可拆卸的部分,即ー个顶部部分和一个底部部分,该顶部部分包括布置在该间隙的上部分中的该顶部传输面,并且该底部部分布置在该间隙的下部分中。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顶部传输面在该传输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该间隙在该传输方向上的最窄尺寸。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在该间隙的底侧布置成与该顶部传输面对置的一个底部部分,其中,该传输面以及该底部部分在该传输方向上的尺寸大于该间隙在该传输方向上的最窄尺寸。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与该顶部传输面对置的一个底部部分,其中,该底部部分是承重的。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该输送机传输系统进ー步包括一根拉伸弹簧,并且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与该顶部传输面对置的一个底部部分,其中,该拉伸弹簧的一端附接于该底部部分,而另一端附接到在输送机支架上。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沿着该传输方向从该顶部传输面延伸的多个指状件,这些指状件的顶部限定该顶部传输面的延伸。1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ー个第一侧面以及ー个对置的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和该第二侧面从该顶部传输面向下延伸,其中该第一与第二侧面中的至少ー个限定了一个凹拱形表面。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凹拱形表面包括多个拱形肋。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第一输送带沿着ー个传输侧包括多个辊子,这些辊子在该传输平台的凹拱形表面上滚动。19.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第一输送带具有ー个凸状外传输表面,该凸状外传输表面与该凹拱形表面的曲率相匹配,以供平稳的滑动接触。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凹拱形表面在90°与180°之间的一段圆弧上延伸。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多个棍子,这些辊子从该凹拱形表面向外延伸,以便和该第一输送带接触。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与这些辊子接触并且延伸到该凹拱形表面外部的该第一输送带具有这些辊子所接触的ー个凸状外传输表面。2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该输送机传输系统进ー步包括ー个壁,该壁延伸到该顶部传输面下面的间隙中,并且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一个对正表面和ー个第一凹侧面,该对正表面可滑动地接触该壁,并且该第一凹侧面从该顶部传输面向下延伸以接收该第一输送带,并且使该顶部传输面在该传输方向上保持在ー个预定位置上。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ー个垂直凹槽,该垂直凹槽的ー侧由该对正表面界定。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进ー步包括与该第一凹侧面对置的ー个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形成了该对正表面。2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该输送机传输系统进ー步包括ー个第一护圈和ー个第二护圈,该第一护圈和第二护圈的侧面在该第一和第二输送机的对置横向侧面上与该间隙相接,以限制该传输平台沿着该间隙游移。2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传输平台包括第一和第二腿状件状件,该第一和第二腿状件状件与该顶部传输面对置地向下延伸,其中,从该第一腿状件状件可以从ー个松弛位置弯向一个收回位置,在该松弛位置中该第一腿状件朝向该第一输送机弯曲,并且在该收回位置中该第一腿状件状件是垂直的;腿状件并且其中该第二腿状件状件可以从ー个松弛位置弯向ー个收回位置,在该松弛位置中该第二腿状件朝着该第二输送机弯曲,并且在该收回位置中该第二腿状件状件是垂直的腿状件。2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统,其中,该第二输送机包括与该第一输送带安排成首尾相连的ー个第二输送帯。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输送机传输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吉拉·L·马歇尔布莱恩·G·劳丹尼斯·K·斯凯茨罗斯·多伊尔格林·R·麦考尔埃德·J·波恩特
申请(专利权)人:莱特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