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1147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分配装置,将由多个无纺布重叠的片状工件(W)从运送路(R1)分配到运送路(R2)上、或分配到从运送路(R1)与运送路(R2)之间分支的运送路(R3)或运送路(R4),该分配装置具有输送机构(10、20、30)和引导部件(100F)或引导部件(100R)。输送机构(10、20、30)具有保持工件(W)并将工件(W)从运送路(R1)送到运送路(R2)的工件保持面。引导部件(100F)或引导部件(100R)将由输送机构(10、20、30)从运送路(R1)送过来的工件转换到运送路(R3)或运送路(R4)。通过引导部件(100F)或引导部件(100R)将从运送路(R1)运送过来的工件(W)朝着运送路(R3)或运送路(R4)推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重叠了多个无纺布的片状工件分配到预定的运送目的地的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已往,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如下的分配装置把以一定间隔依次运送过来的片状工件分配到预定的运送目的地。例如,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分配装置中,使用分配 挡板,把由输送机依次运送过来的工件(涂敷了感光剂的板),根据工件的质量是否合格等,分配到运送目的地。该挡板是三棱锥的箱形,以顶点位于上游侧的状态设在输送机的途中。工件通常通过挡板的上面。另一方面,当工件被判断为质量不合格等时,挡板以其下游侧部分为基点朝上方转动。当挡板朝上方转动时,运送过来的工件与挡板的下面相接而被分配到形成在挡板下方的别的输送机上。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1-89003号公报(第3 4页,图2、图4)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若在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的构成部件的多个无纺布重叠的工件的分配中采用具有上述挡板的分配装置,则会产生不能很好地被分配的问题。具体地说,把高速运送的工件分配到形成在挡板下方的别的输送机上时,由于挡板朝上方转动,所以,工件的前端一旦离开了输送机后,就与挡板的下面碰撞相接。软质的工件若以高速与挡板的下面碰撞则容易弯曲。因此,容易产生工件不能通过分配装置而阻塞的问题。另外,在挡板的下方、即运送目的地的分配部分,在运送起始地的输送机与运送目的地的输送机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隙。因此,也容易产生工件的前端进入该空间而阻塞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配装置,即使在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的构成部件的多个无纺布重叠的片状工件被高速运送时,也能根据质量是否合格等来切实且顺利地分配该工件。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分配装置(分配装置I),将由多个无纺布重叠的片状工件(工件W)从第I运送路(运送路Rl)分配到第2运送路(运送路R2)或第3运送路(运送路R3、运送路R4)。该分配装置具有输送机构(带式输送机10、带式输送机20和带式输送机30)和转换机构(引导部件100F、引导部件100R、转动支承部110F、转动支承部110R)。上述输送机构具有与上述工件的一个面相接、保持着上述工件并将该工件从上述第I运送路运送到上述第2运送路的工件保持面(运送面10A、运送面20A、运送面30A)。上述转换机构将被上述输送机构从上述第I运送路运送过来的上述工件转换到上述第3运送路。上述第3运送路从上述第I运送路与上述第2运送路之间分支。上述输送机构从上述第I运送路到上述第2运送路连续地设置。上述转换机构将由上述输送机构保持并运送的上述工件从上述工件保持面朝上述第3运送路推出,从而将上述工件转换到上述第3运送路。附图说明图I是从与运送方向MD正交的正交方向看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分配装置I的侧面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分配装置I的立体图。图3是从本实施方式的分配装置I的环形带13A、13B的工件保持面侧看的平面 图。图4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分配装置I的引导部件100FU00R的周边放大表示的放大侧面图。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分配装置I分配工件W的时间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分配装置的实施方式。在下面的附图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注以相同或类似的标记。另外,应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的不同。因此,对于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各附图之间,也包含了相互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分配装置I的概略进行说明。图I是从与运送方向MD正交的正交方向看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分配装置I的侧面图。分配装置1,一边保持着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的构成部件的多个无纺布重叠而成的片状工件W,一边将其沿制造工序分配到多个运送路上。分配装置I具有与工件W的一个面相接地保持并运送工件W的带式输送机10、带式输送机20和带式输送机30。带式输送机10具有配设在运送方向MD的上游侧的辊11、配设在下游侧的辊12、和卷绕在辊11、12上的环形带13。在环形带13上,形成有多个图未示的贯通孔。辊11、12以其转动轴与正交于运送方向MD的正交方向⑶平行的方式配置。连接辊11的转动轴和辊12的转动轴的虚拟线与运送方向MD大致平行。环形带13的表面构成与工件W的一个面相接地保持并运送工件W的运送面IOA0运送面IOA构成工件保持面。带式输送机10,在卷绕在辊11、12上的环形带13的内侧具有从环形带13的贯通孔吸引外气的吸引箱81。由此,带式输送机10可在将工件W吸附在运送面IOA上的同时加以运送。另外,带式输送机10,在卷绕在辊11、12上的环形带13的内侧具有鼓风机91,该鼓风机91从环形带13的贯通孔朝工件W送出空气。关于带式输送机10的详细构造将在后面加以说明。带式输送机20具有配设在运送方向MD的上游侧的辊21、配设在下游侧的辊23、配设在辊21与辊23之间的辊22、和卷绕在辊21、22、23上的环形带25。在环形带25上,形成有多个图未示的贯通孔。辊21 23 以其转动轴与正交方向⑶平行的方式配置。连接辊21的转动轴和辊22的转动轴的虚拟线L20a与连接辊22的转动轴和辊23的转动轴的虚拟线L20b交叉。S卩,辊23在运送方向MD配设在与辊21及辊22偏离的位置。因此,带式输送机20的环形带25的运送面弯曲。在带式输送机20的运送方向MD的上游侧,形成了与带式输送机10的运送面IOA平行的运送面20A ;在带式输送机20的运送方向MD的下游侧,形成了朝着离开带式输送机10的运送面IOA的方向延伸的运送面20B。运送面20A和运送面20B构成工件保持面。带式输送机20,在卷绕在辊21、22、23上的环形带25的内侧,具有从环形带25的贯通孔吸引外气的吸引箱82。由此,带式输送机20可在将工件W吸附在运送面20A上的同时加以运送。带式输送机30具有辊31、辊32和卷绕在辊31与辊32上的环形带33。辊31、32的相互位置关系与带式输送机10和带式输送机20中相同。环形带33的表面构成与工件W的一个面相接地保持并运送工件W的运送面30A。运送面30A构成工件保持面。带式输送机30,在带式输送机20的运送方向MD的下游侧,以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将运送面20A和运送面30A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在带式输送机20与带式输送机30之间,配设着具有运送面60A的带式输送机60。上述运送面60A朝着离开带式输送机10的运送面IOA的方向延伸。带式输送机60具有辊61、辊62和辊63。在辊61、62、63上卷绕着环形带64。在环形带64上形成有多个图未示的贯通孔。环形带64的表面构成与工件W的一个面相接地保持并运送工件W的运送面60A。运送面60A构成工件保持面。带式输送机60,在卷绕在辊61、62、63上的环形带64的内侧,具有从环形带64的贯通孔吸引外气的吸引箱83。由此,带式输送机60可将工件W吸附在运送面60A上的同时加以运送。在与带式输送机60的运送面60A相向的位置,配设着带式输送机70。带式输送机70具有辊71、辊72和辊73。在辊71、72、73上卷绕着环形带74。环形带74的表面构成与工件W的一个面相接地保持并运送工件W的运送面70A。运送面70A构成工件保持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09 JP 2010-0034351.ー种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无纺布重叠的片状的エ件从第I运送路分配到第2运送路或第3运送路;该分配装置具有输送机构和转换机构; 上述输送机构具有与上述エ件的ー个面相接、保持上述エ件并将上述エ件从上述第I运送路运送到上述第2运送路的エ件保持面; 上述转换机构将由上述输送机构从上述第I运送路运送过来的上述エ件转换到上述第3运送路上; 上述第3运送路从上述第I运送路与上述第2运送路之间分支出来; 上述输送机构从上述第I运送路到上述第2运送路连续地设置; 上述转换机构将由上述输送机构保持并运送的上述エ件从上述エ件保持面朝上述第3运送路推出,从而将上述エ件转换到上述第3运送路。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干, 上述转换机构,在相对于上述エ件的运送方向的正交方向,设在比保持上述エ件的エ件保持部更靠中央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广喜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