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旋转暖风器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08183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6:18
一种锅炉旋转暖风器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旋转暖风器主体迎风面和背风面上、下边角处的锥孔金属块,对应锥孔金属块的位置在风道上盖板和风道下盖板外侧依次固定风道加厚板和通孔金属块,在风道加厚板和风道上盖板、风道下盖板对应位置开有螺纹孔,锥孔金属块、螺纹孔以及通孔金属块的孔中心线同轴,还包括螺钉,其上端带有锥度与锥孔金属块相配合,下端柱状带螺纹与螺纹孔相配合,在旋转暖风器主体迎风面和背风面一组对角外侧均固定挡板,在挡板和旋转暖风器主体的另侧边缘固定加强筋板,在风道上盖板和风道下盖板内侧固定有定位块;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能有效地达到旋转暖风器固定和密封的目的,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站锅炉 旋转暖风器
,具体涉及ー种锅炉旋转暖风器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锅炉暖风器是采用蒸汽预热进入空气预热器冷空气的换热设备,大型电站锅炉分一次风暖风器和二次风暖风器,一般有若干组受热面紧密布置,每组受热面的结构和原理相同,作用是提高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空气温度,防止空气预热器低温段的低温腐蚀。除非在寒冷的冬季,暖风器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内是不需要投运的。然而,即使暖风器不投运,由于暖风器换热面的存在,风道内会存在阻力,増加送风机的电耗。旋转暖风器的专利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在暖风器停运时,其中一组受热面旋转就可以大幅度降低风道的阻力;在暖风器投运时,旋转的暖风器受热面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实现暖风器加热空气的功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旋转暖风器固定和密封问题也应该得到很好地解決。因为当旋转暖风器得不到很好的固定,就会使旋转暖风器在风カ的作用下,出现不必要的旋转和震动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暖风器的换热效果和使用寿命,此外就是暖风器受热面之间、风道固定装置之间的漏风也需要得到解决,以免影响冷空气的温升及増加送风机不必要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锅炉旋转暖风器的固定装置,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有效地达到旋转暖风器固定和密封的目的,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旋转暖风器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上、下边角处的锥孔金属块11,对应暖风器投运和停运时,旋转暖风器主体3上锥孔金属块11的位置,在风道上盖板7和风道下盖板14外侧固定风道加厚板10,在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对应位置开有螺纹孔13,在风道加厚板10外侧固定通孔金属块9,所述锥孔金属块11、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的螺纹孔13以及通孔金属块9的孔中心线同轴,还包括螺钉8,所述螺钉8上端带有锥度与锥孔金属块11相配合,下端柱状带螺纹与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的螺纹孔13相配合,当螺钉8插入通孔金属块9、螺纹孔13以及锥孔金属块11中,不仅起到固定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作用,而且保证固定装置与风道间的密封。在所述旋转暖风器主体3迎风面和背风面ー组对角外侧均固定挡板5,挡板5的宽度比旋转暖风器主体3与相邻固定暖风器的间距大20-30mm。在挡板5和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另侧边缘固定加强筋板6形成三角形挡板的加强筋板结构,考虑到热膨胀后加强筋板6可能会挤压相邻的固定暖风器,暖风器加强筋板6与挡板5固定的位置距两侧固定暖风器的距离为3-5mm。在所述风道上盖板7和风道下盖板14内侧固定有定位块12。所述锥孔金属块11距离暖风器边缘8_12mm。所述通孔金属块9的孔径为螺钉8下端柱状外径的I. Γ1. 3倍。所述的固定方式均为焊接。 本专利技术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有效地达到旋转暖风器固定和密封的目的,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暖风器的安装固定装置阶梯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暖风器固定装置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螺钉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挡板-加强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风道上挡板外侧通孔金属块与风道加厚板布置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2和图3所示,在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右侧为右侧固定暖风器1,左侧为左侧固定暖风器2,在右侧固定暖风器I和左侧固定暖风器2的外侧为风道4。本专利技术ー种锅炉旋转暖风器的固定装置,包括焊接在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上、下边角处的八个锥孔金属块11,所述锥孔金属块11距离暖风器边缘8-12_,对应暖风器投运和停运时,旋转暖风器主体3上锥孔金属块11的位置,在风道上盖板7和风道下盖板14外侧焊接风道加厚板10,在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对应位置开有螺纹孔13,在风道加厚板10外侧焊接通孔金属块9,所述锥孔金属块11、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的螺纹孔13以及通孔金属块9的孔中心线同轴,还包括螺钉8,所述螺钉8上端带有锥度与锥孔金属块11相配合,下端柱状带螺纹与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的螺纹孔13相配合,当螺钉8插入通孔金属块9、螺纹孔13以及锥孔金属块11中,不仅起到固定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作用,而且保证固定装置与风道间的密封。锥孔金属块11的通孔设计成锥形且与螺钉8带有锥度的上端相配合,保证了螺钉8的顺利插入。螺钉8下端柱状带螺纹与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的螺纹孔13紧密配合,不仅起到固定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作用,而且保证固定装置与风道间的密封。由于风道上盖板7和风道下盖板14 一般采用厚度为4mm的钢板,而螺钉8直径一般取为MlO或M12,这样直接在风道上盖板7和风道下盖板14开螺纹孔13,孔深不符合标准。因此采取在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外侧焊接风道板加厚板10的方法,根据有关标准,风道板加厚板10的厚度取为8-12mm,长宽分别可取为通孔金属块9长宽的I. 5-2倍。如图I、图2和图4所示,在所述旋转暖风器主体3迎风面和背风面ー组对角外侧均焊接挡板5,挡板5的宽度比旋转暖风器主体3与相邻固定暖风器的间距大20-30mm,确保挡板5触碰到相邻右侧固定暖风器I和左侧固定暖风器2,一方面确定了暖风器投运时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位置,另ー方面保证了旋转暖风器组与固定暖风器组之间的密封,防止气流短路影响暖风器的换热。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挡板5的坚固性,在挡板5和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另侧边缘焊接加强筋板6形成三角形挡板加强筋板结构,考虑到考虑到热膨胀后加强筋板6可能会挤压相邻的固定暖风器,根据金属热膨胀系数表,钢材在21°C到204°C的总膨胀系数不大于35e-4mm/mm,暧风器加强筋板6与挡板5固定的位置距两侧固定暧风器的距离为3_5mm,本实例取5mm。如图2所示,在所述风道上盖板7和风道下盖板 14内侧固定有定位块12,防止旋转暖风器主体3旋转过度。所述通孔金属块9的孔径为螺钉8下端柱状外径的I. Γ1. 3倍,便于插入螺钉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暖风器投运时,如图2所示,旋转暖风器主体3实线部分,可通过外部旋转机构旋转暖风器,使挡板5触碰到相邻右侧固定暖风器I和左侧固定暖风器2,校准旋转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投运位置,这时,通过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处的通孔金属块9,方便找到螺钉8应该旋入的位置,沿风道上盖板7和风道下盖板14的通孔金属块9旋入所有的螺钉8,依次通过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的螺纹孔13以及锥孔金属块11实现固定,而且螺钉8下端柱状螺纹与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的螺纹孔13紧密配合保证了风道的密封及暖风器固定装置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挡板5触碰到相邻右侧固定暖风器I和左侧固定暖风器2,保证了旋转暖风器组与固定暖风器组之间的密封;相应的,当暖风器停止投运时,如图2所示旋转的旋转暖风器主体3虚线部分,通过外部旋转机构旋转暖风器,当挡板5触碰到风道上盖板7、风道下盖板14内侧焊接的方形定位块12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旋转暖风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旋转暖风器主体(3)的迎风面和背风面的上、下边角处的锥孔金属块(11),对应暖风器投运和停运时,旋转暖风器主体(3 )上锥孔金属块(11)的位置,在风道上盖板(7 )和风道下盖板(14)外侧均固定风道加厚板(10),在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风道下盖板(14)对应位置开有螺纹孔(13),在风道加厚板(10)外侧固定通孔金属块(9),所述锥孔金属块(11)、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的螺纹孔(13)以及通孔金属块(9)的孔中心线同轴,还包括螺钉(8),所述螺钉(8)上端带有锥度与锥孔金属块(11)相配合,下端柱状带螺纹与风道加厚板(10)和风道上盖板(7)或风道下盖板(14)的螺纹孔(13)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暖风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垠邹洋李淑宏王健马晓骏曹慎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