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07815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包括: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包括第一离心叶轮和第一壳体;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包括第二离心叶轮和第二壳体;连接轴,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与连接轴固定连接,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与连接轴活动连接;回流器,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通过回流器与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通过回流器与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相连接,提高了压气装置的增压比、降低了耗油量;同时,减少了压气装置的零件数量且降低了压气装置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气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级离心压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航空或地面燃气轮机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压气装置主要分为以下三类轴流式压气装置、单级离心式压气装置和混合式压气装置。轴流式压气装置具有增压比高、效率高、单位面积空气流量大和迎风阻力小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大、中型推力发动机。单级离心式压气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工作范围较宽和单级增压比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小型动力装置和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混合式压气装置是轴流式压气装置与单级离心式压气装置的组合形式,在体现单级增压比高的优点的同时,又避免了因叶片高度问题导致能量损耗增大的问题。然而,混合式压气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混合式压气装置的零件数量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和可靠性差;(2)对叶尖间隙的敏感性要求高,制造成本高;(3)增加比仍有待提高;(4)进口级为轴流级,抗外物打伤(FOD)能力弱;(5)耗油率高;(6)失速裕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级离心压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压气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增压比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包括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包括第一离心叶轮和第一壳体;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包括第二离心叶轮和第二壳体;连接轴,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与连接轴固定连接,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与连接轴活动连接;回流器,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通过回流器与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离心叶轮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二离心叶轮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且第二离心叶轮与回流器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回流器包括回流壳体和导流部,导流部设置在回流壳体的内部。进一步地,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中传壳体,回流器通过中传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进一步地,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气装置,第一进气装置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一进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机壳和第一进气导向叶片,第一进气导向叶片设置在第一进气机壳的内部,第一进气机壳与第一离心叶轮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除尘装置,第一进气装置和/或第二壳体上分别安装有除尘装置。 进一步地,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第二进气装置,回流器通过第二进气装置与第二壳体相连接;第二进气装置包括第二进气机壳和设置在第二进气机壳内的第二进气导向叶片。进一步地,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扩压部,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扩压部。进一步地,第一扩压部包括沿连接轴的径向设置的第一径向叶片和沿连接轴的轴向设置的第一轴向叶片;第二扩压部包括沿连接轴的径向设置的第二径向叶片和沿连接轴的轴向设置的第二轴向叶片。进一步地,第一离心叶轮与第二离心叶轮是铸钢闭式叶轮。本专利技术中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通过回流器与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相连接,提高了压气装置的增压比、降低了耗油量;同时,减少了压气装置的零件数量且降低了压气装置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I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回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安装在第一进气装置上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安装在第二壳体上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包括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包括第一离心叶轮110和第一壳体120 ;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包括第二离心叶轮210和第二壳体220 ;连接轴300,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与连接轴300固定连接,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与连接轴300活动连接;回流器400,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通过回流器400与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相连接。其中,连接轴300给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提供驱动力,由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输出的气体流入回流器400中,然后经过回流器400的导流和整流后,输送到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被进一步增压,从而提高了离心压气装置的增压比,以完成气体的双级增压。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具有零件数量少、制造成本低的特点。优选地,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离心叶轮110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壳体120内;第二离心叶轮210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二壳体220内,且第二离心叶轮210与回流器400可枢转地连接。第一离心叶轮110可枢转地设置在第一壳体120内,第一壳体120给第一离心叶轮110提供支撑力;且第一壳体120形成有用于输送第一离心叶轮110排出的气体的气流通道。第二离心叶轮210与回流器400可枢转地连接,由于回流器400与第一壳体120连接,且第一壳体120是固定的,因此通过回流器400就可以向第二离心叶轮210提供支撑力,以确定第二离心叶轮210在双级离心压气装置中的位置。第二壳体220具有用于输送第二离心叶轮210产生的气体的气流通道,由回流器400流出的气体进入第二壳体220后,由该气流通道流出。优选地,如图I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回流器400包括回流壳体410和导流部420,导流部420设置在回流壳体410的内部。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的出口气体流入回流器400中,经回流器400内的导流部420的导流和整流后,将气体输出给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的进口,从而使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出口气体能够满足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进口气体条件的要求。优选地,如图I所示,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中传壳体500,回流器400通过中传 壳体500与第一壳体120相连接。中传壳体500与回流器400的回流壳体410相配合,以形成完整的回流器400的进气通道。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气装置600 (请参考图1),第一进气装置600与第一壳体120连接;第一进气装置600包括第一进气机壳610和第一进气导向叶片620,第一进气导向叶片620设置在第一进气机壳610的内部,第一进气机壳610与第一离心叶轮110可枢转地连接。第一离心叶轮110支撑在第一进气机壳610上,并通过第一进气机壳610而定位。由于在第一进气装置600中设置了第一进气导向叶片620,因而进入第一进气装置600的气体在被第一进气导向叶片620导流后,进入第一离心叶轮110,以使气体满足了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的进口条件,保证了双级离心压气装置的正常工作。优选地,如图I和图3所示,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除尘装置510,第一进气装置600和/或第二壳体220上分别安装有除尘装置510。除尘装置510用于清除气流通道内的积尘,从而实现了双级离心压气装置长时间工作并可良好运转的目的。请参考图3和图4,优选地,除尘装置510包括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所述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包括第一离心叶轮(110)和第一壳体(120); 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所述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包括第二离心叶轮(210)和第二壳体(220); 连接轴(300),所述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与所述连接轴(3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与所述连接轴(300)活动连接; 回流器(400),所述第一级离心压气装置(100)通过所述回流器(400)与所述第二级离心压气装置(200)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心叶轮(11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20)内;所述第二离心叶轮(21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20)内,且所述第二离心叶轮(210)与所述回流器(400)可枢转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器(400)包括回流壳体(410)和导流部(420),所述导流部(420)设置在所述回流壳体(410)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中传壳体(500),所述回流器(400)通过所述中传壳体(500)与所述第一壳体(120)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级离心压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级离心压气装置还包括第一进气装置(600),所述第一进气装置(600)与所述第一壳体(120)连接;所述第一进气装置(600)包括第一进气机壳(610)和第一进气导向叶片(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芳温泉郭小平涂孟罴张亿力李久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航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