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0133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涉及热管技术,由一级蒸汽发生器,二级蒸汽发生器,集汽包,上升管,下降管组成,用于生产饱和蒸汽;一级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为套管结构,多根套管结构换热管构成热管管束。一次蒸汽发生器的套管式内管中过冷态水与较高温度的壁面进行换热,强化了传热,从而系统结构更紧凑,重量减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克服了传统热管换热器采用光管式所带来的比表面积小、工质充装量大的缺陷;其热管壁面温度高于烟气余热流体的酸露点,消除了腐蚀隐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用于有较大烟气量、温度270℃左右的余热回收系统,典型的应用是在焦化领域的含硫烟气余热回收,能够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余热 回收热管
,是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中,由于烟气中或多或少含有硫组份,现有换热设备的换热管两侧为气-液换热,由于气、液侧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巨大差异,管壁温度更接近与水侧的温度,因而换热管壁面温度即使在烟气温度高于酸露点吋,也会造成严重腐蚀,从而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运转。为降低热管式换热器的成本,目前通常在热管外采用翅片,然而飞灰会严重影响到长期的传热效果,而导致传热过程的恶化,同时导致流动阻カ明显增加,对动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它在ー级蒸汽发生器中使用套管式热管,冷却水经套管式内管流入蒸汽发生腔进行预热,套管式热管管壁温度均匀,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也使热管管壁高于烟气中酸露点温度,从而避免腐蚀的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ー级蒸汽发生器,ニ级蒸汽发生器,集汽包,上升管,下降管,冷水进ロ,蒸汽出口,及外围系统;其ー级蒸汽发生器、ニ级蒸汽发生器并列置于烟气流道中,相互平行设置,ー级蒸汽发生器、ニ级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长度大于烟气流道高度;一级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为套管结构,多根套管结构换热管构成套管式热管管束;ニ级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为普通热管,多根普通热管构成热管管束;一级蒸汽发生器换热管入ロ伸出于烟气流道侧壁上的入口通孔,锅炉给水进ロ上端外周圆与侧壁入口通孔周缘固接,并由下隔板将锅炉给水进ロ与烟气流道密封隔离,换热管入口与锅炉给水进ロ相通连;ニ级蒸汽发生器换热管的下端与一级蒸汽发生器换热管入口处的下隔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与烟气流道侧壁密封固接;一中隔板横向密封固接于ー级、ニ级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外周圆上,将烟气流道与第一、第二蒸汽发生腔隔离,第一、第二蒸汽发生腔周缘分别密封固接于烟气流道侧壁上;第一蒸汽发生腔与第二蒸汽发生腔之间相对侧壁以水平连通管相通连;第一蒸汽发生腔与第二蒸汽发生腔上方水平设有集汽包,集汽包顶端有一蒸汽出Π ;第一蒸汽发生腔、第二蒸汽发生腔与集汽包之间,设有多根上升管、下降管,多根上升管、下降管垂直平行设置,每根管的上端与集汽包底侧壁固接,下端分别与第一蒸汽发生腔、第二蒸汽发生腔顶端固接,第一蒸汽发生腔、第二蒸汽发生腔与集汽包内腔,经多根上升管、下降管相通连。所述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所述套管结构换热管,包括内管、外管及上下堵头,内、外管之间的空间封闭,充有エ质;内管入口端与锅炉给水进ロ相通连,内管出口端与第一蒸汽发生腔相通连。所述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所述内、外管为光管形式;エ质,在相对高温区,为导热姆A,联苯,导热姆E,萘,汞及水其 中之一;相对低温区,为水、こ醇其中之一。所述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工作流程为a)锅炉补充水经锅炉给水进ロ流入ー级蒸汽发生器换热管内管;b)烟气由烟气进ロ进入,由烟气出ロ排出;c)过冷态水由套管式热管管束的内管流入第一蒸汽发生腔内,烟气横掠烟气流道,在流动过程中,烟气与套管式热管管束进行换热,内管中的冷水被第一次加热后,进入第一蒸汽发生腔;d)在第一蒸汽发生腔中,被加热的水被套管式热管的外壁再进行沸腾换热,生成蒸汽,经上升管进入集汽包,由蒸汽出口排出;e)由蒸汽携带进入集汽包中的液态水,经下降管回流进入第一蒸汽发生腔、或第ニ蒸汽发生腔,再与套管式热管的外壁、或ニ级蒸汽发生器换热管热管的外壁进行沸腾换热,生成蒸汽,经上升管又进入集汽包,往复循环。所述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所述e)步中,当第二蒸汽发生腔内存积的液态水超过水平连通管底侧壁时,即经连通管反流入第一蒸汽发生腔。本技术的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可以解决由于烟气中含有硫组份,而引发的烟气腐蚀问题。本技术的耐腐蚀余热回收装置可用于有较大烟气量、温度270°C左右的余热回收系统,典型的应用是在焦化领域的含硫烟气余热回收,能够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种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中的套管式热管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I-烟气出口 ;2、13_中隔板;3-传统热管;4-ニ级蒸汽发生器;5-集汽包;6、9_下降管;7、10-上升管;8_连通管;11-ー级蒸汽发生器;12-套管式热管;14-烟气进ロ接ロ ;15、17_下隔板;16-锅炉给水进ロ121-上堵头;122-内管;123_エ质;124_外管;125_下堵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在ー级蒸汽发生器中采用了套管式热管结构,改变了现有换热器的冷水流通路径及形式。如图I所示,为ー种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一级蒸汽发生器11由套管式热管12的管束组成;ニ级蒸汽发生器4由传统热管3组成,中隔板2及13分别将ニ级蒸汽发生器及一级蒸汽发生器分成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用连通管8相连通。隔板上部的集气发生腔与集汽包5由上升管7及10和下降管6及9相连;过冷态水由锅炉给水进ロ16进入余热回收装置,从套管式热管12的内套管流入蒸汽发生腔内,并在流动过程中与套管式热管12进行换热,隔板下部为热流体流道(即ー级蒸汽发生器与ニ级蒸汽发生器的蒸发段),烟气横掠该流道,与一级蒸汽发生器11发生换热后,再经ニ级蒸汽发生器4换热,经过套管式热管12内管的冷水在内管被一次加热后,进入蒸汽发生腔后,在ー级蒸汽发生器11的隔板上部的套管式热管的 外壁及ニ级蒸汽发生器I的隔板上部的热管的外壁进行沸腾换热,生成蒸汽,由上升管7及10进入集汽包5,由蒸汽携带进入集汽包中的液态水,由下降管6及9回流进入蒸汽发生腔。图2所示,为本技术装置中的套管式热管12,结构上由上堵头121、内管122、外管124及下堵头125组成,四者构成封密腔体,内侧充有エ质123,エ质在相对高温区,为导热姆A,联苯,导热姆E,萘,汞及水其中之一;相对低温区为水或こ醇。本技术的主体部分在于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中使用了套管式热管,特别是在一级蒸汽发生器中使用套管式热管,对于整体外围的改进,如1、在管束方向上设置ー个或多个流道,达到多流体换热;2、热管管束内管的流道只使用部分热管内管;3、热管管束的设置为ー排或多排等,以上这些也应归为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结构的耐腐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ー级蒸汽发生器,ニ级蒸汽发生器,集汽包,上升管,下降管,冷水进ロ,蒸汽出口,及外围系统;其特征在于ー级蒸汽发生器、ニ级蒸汽发生器并列置于烟气流道中,相互平行设置,ー级蒸汽发生器、ニ级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长度大于烟气流道高度; 一级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为套管结构,多根套管结构换热管构成套管式热管管束; ニ级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为普通热管,多根普通热管构成热管管束; 一级蒸汽发生器换热管入口伸出于烟气流道侧壁上的入口通孔,锅炉给水进口上端外周圆与侧壁入口通孔周缘固接,并由下隔板将锅炉给水进ロ与烟气流道密封隔离,换热管入口与锅炉给水进ロ相通连;ニ级蒸汽发生器换热管的下端与一级蒸汽发生器换热管入口处的下隔板位于同一平面内,与烟气流道侧壁密封固接; 一中隔板横向密封固接于ー级、ニ级蒸汽发生器的换热管外周圆上,将烟气流道与第一、第二蒸汽发生腔隔离,第一、第二蒸汽发生腔周缘分别密封固接于烟气流道侧壁上;第一蒸汽发生腔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达忠李玉华唐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