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7049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包括外壳框架以及安装在外壳框架内的上轴、中轴和下轴,外壳框架的两侧侧壁外均安装有把手,外壳框架的底端安装有多个第一挂钩,第一挂钩上连接有安全带,上轴上安装有第一大链轮、滚筒、第二大链轮和环状刹车装置,滚筒上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端部连接有第二挂钩,中轴上安装有摩擦制动器和第一小链轮,下轴上安装有第二小链轮,下轴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带动下轴旋转的动力装置,第一小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一大链轮连接,第二小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二大链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好,自救效率高,节约能源,实用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助式高楼逃生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人们的防灾逃生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当高楼发生火灾等危险情况时,首要的是必须及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由于高楼的楼道窄小,通路不畅,人们往往被困在高楼,难于自救。同时,当人们被困在高楼中时,多是由专业的外界抢救人员采用云梯,直升机等设备撤离被困者,而外界的抢救,需要时间等待,可是在危险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等待会丧失生命。据调查,近年来高层建筑物火灾事故频发,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地逃生装置,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危害,而高楼逃生器 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地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好,自救效率高,节约能源,实用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框架以及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外壳框架内的上轴、中轴和下轴,所述外壳框架的两侧侧壁外均安装有把手,所述外壳框架的底端安装有多个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上连接有安全带,所述上轴上安装有第一大链轮、滚筒、第二大链轮和环状刹车装置,所述滚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端部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固定在室内的第二挂钩,所述中轴上安装有摩擦制动器和第一小链轮,所述下轴上安装有第二小链轮,所述下轴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带动下轴旋转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小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第一大链轮连接,所述第二小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二大链轮连接。上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刹车装置包括通过键固定在上轴上的刹车体、与刹车体相配合且套装在刹车体外的刹车片、与刹车片一端固定连接的刹车绳和与刹车绳固定连接并用于通过刹车绳带动刹车片抱紧刹车体的刹车手柄,所述刹车手柄设置在所述外壳框架的一侧侧壁外靠近把手的位置处。上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制动器包括依次套装在中轴上的静摩擦盘、动摩擦盘和限位盘以及十字交叉地安装在中轴上的两根定位杆,所述静摩擦盘固定在外壳框架的一侧侧壁内,所述动摩擦盘和限位盘均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两根所述定位杆均设置在动摩擦盘和限位盘之间,每根所述定位杆的两端端部均套装有弹簧,所述限位盘上卡合连接有四块套装在所述定位杆上且与所述动摩擦盘相配合的楔块,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楔块和中轴之间。上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摩擦盘通过键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所述动摩擦盘的几何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套装在中轴上的第一通孔,所述动摩擦盘的一侧表面上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圆周设置有与所述楔块相配合的斜面。上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通过键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盘的几何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套装在中轴上的第二通孔,所述限位盘的一侧表面上十字交叉地设置有四个用于卡合连接所述楔块的凹槽。上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的外轮廓为梯形,所述楔块的几何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供定位杆穿过的第三通孔。上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为2 6个。上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为3个。上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配置有蓄电池供电电源的电动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操作方便。2、本技术将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相结构,具备双重安全保障措施,有效保证了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够大大提高自救人员的心理安全程度,内置的摩擦制动器能够确保人由于紧张或其他原因不能自主操纵时仍可安全平稳下降;手动控速的环状刹车装置能够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以便能够有效的调控速度和制动。3、本技术在使用时,与人同步下降,其上的所有设备都内置于外壳框架内,减少了不可操控的因素,拓展了此设备的应用范围。4、本技术的下降过程,主要利于人体的重力来产生动力,制动由摩擦制动器和环状刹车装置来实现,无需外接电源,只有在上升时,才采用蓄电池供电电源给动力装置供电,节约能源,逃生时间短,自救效率高。5、本技术的实用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操作方便,安全性能好,自救效率高,节约能源,实用性强,推广应用价值高。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环状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动摩擦盘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限位盘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B-B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楔块的主视剖视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外壳框架; 2-上轴;3-中轴;4-下轴;5-把手;6-环状刹车装置;6-1-刹车体;6-2-刹车片;6-3-刹车绳;6-4-刹车手柄;7-安全带;8-第一大链轮;9-滚筒;10-钢丝绳;11-第二挂钩;12-第一小链轮;13-第二小链轮;14-第一链条;15-第二链条;16-第二大链轮;17-第一挂钩;18-动力装置;19-静摩擦盘;20-动摩擦盘;20-1-第一通孔;21-限位盘;21-1-第二通孔;21-2-凹槽;22-定位杆;23-弹簧; 24-模块;24-1-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外壳框架I以及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外壳框架I内的上轴2、中轴3和下轴4,所述外壳框架I的两侧侧壁外均安装有把手5,所述外壳框架I的底端安装有多个第一挂钩17,所述第一挂钩17上连接有安全带7,所述上轴2上安装有第一大链轮8、滚筒9、第二大链轮16和环状刹车装置6,所述滚筒9上缠绕有钢丝绳10,所述钢丝绳10的端部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固定在室内的第二挂钩11,所述中轴3上安装有摩擦制动器和第一小链轮12,所述下轴4上安装有第二小链轮13,所述下轴4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带动下轴4旋转的动力装置18,所述第一小链轮12通过第一链条14与第一大链轮8连接,所述第二小链轮13通过第二链条15与第二大链轮16连接。结合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状刹车装置6包括通过键固定在上轴2上的刹车体6-1、与刹车体6-1相配合且套装在刹车体6-1外的刹车片6-2、与刹车片6-2 —端固定连接的刹车绳6-3和与刹车绳6-3固定连接并用于通过刹车绳6-3带动刹车片6-2抱紧刹车体6-1的刹车手柄6-4,所述刹车手柄6-4设置在所述外壳框架I的一侧侧壁外靠近把手5的位置处。本实施例中,所述摩擦制动器包括依次套装在中轴3上的静摩擦盘19、动摩擦盘20和限位盘21以及十字交叉地安装在中轴3上的两根定位杆22,所述静摩擦盘19固定在外壳框架I的一侧侧壁内,所述动摩擦盘20和限位盘21均与所述中轴3固定连接,两根所述定位杆22均设置在动摩擦盘20和限位盘21之间,每根所述定位杆22的两端端部均套装有弹簧23,所述限位盘21上卡合连接有四块套装在所述定位杆22上且与所述动摩擦盘20相配合的楔块24,所述弹簧23位于所述楔块24和中轴3之间。结合图4和图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框架(I)以及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外壳框架(I)内的上轴(2)、中轴(3)和下轴(4),所述外壳框架(I)的两侧侧壁外均安装有把手(5),所述外壳框架(I)的底端安装有多个第一挂钩(17),所述第一挂钩(17)上连接有安全带(7),所述上轴(2)上安装有第一大链轮(8)、滚筒(9)、第二大链轮(16)和环状刹车装置(6),所述滚筒(9)上缠绕有钢丝绳(10),所述钢丝绳(10)的端部连接有用于将所述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固定在室内的第二挂钩(11),所述中轴(3)上安装有摩擦制动器和第一小链轮(12),所述下轴(4)上安装有第二小链轮(13),所述下轴(4)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带动下轴(4)旋转的动力装置(18),所述第一小链轮(12)通过第一链条(14)与第一大链轮(8)连接,所述第二小链轮(13)通过第二链条(15)与第二大链轮(16)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刹车装置(6)包括通过键固定在上轴(2)上的刹车体(6-1)、与刹车体(6-1)相配合且套装在刹车体(6-1)外的刹车片(6-2)、与刹车片(6-2) —端固定连接的刹车绳(6-3)和与刹车绳(6-3)固定连接并用于通过刹车绳(6-3)带动刹车片(6-2)抱紧刹车体(6-1)的刹车手柄(6-4),所述刹车手柄(6-4)设置在所述外壳框架(I)的一侧侧壁外靠近把手(5)的位置处。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助式高楼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制动器包括依次套装在中轴(3)上的静摩擦盘(19)、动摩擦盘(20)和限位盘(21)以及十字交叉地安装在中轴(3)上的两根定位杆(22),所述静摩擦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木伟吕聪正张会华姚运仕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