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涎腺介入诊疗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697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18:35
一种涎腺介入诊疗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导管易于插入腺体,主要解决腺体主导管壁易被穿刺的问题,其结构包括工作头、软管和连接柄,所述的工作头通过连接柄与软管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的工作头为一段纤细短小、前端圆钝的管状体;所述的软管相对于连接柄的另一端为外圆锥接头。由于所述的工作头为一段纤细短小、前端圆钝的管状体,所以它更易于插入发生病变的腺体,可有效避免腺体主导管壁被穿刺的问题;由于所述的软管相对于连接柄的另一端为外圆锥接头,所以它可以连接各种型号的注射器。它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轻巧方便,可适用于各医疗机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涎腺介入诊疗导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涎腺疾病为ー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涎腺,又称唾液腺,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大对涎腺以及位于ロ咽、咽部、鼻腔和上颌窦粘膜下层的小涎腺组成。通常情况下,涎腺常见的病变有涎腺炎症、舍格伦综合症、涎腺肿瘤及瘤样病变等,而涎腺炎症多见于腮腺,颌下腺,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痛苦。对涎腺疾病的治疗,药物灌注是ー种常用的诊疗方法,其原理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发生病变的腺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然而受诊疗空间和病变腺体本身结构的影响,现有的诊疗器械不易插入腺体,而且易穿透腺体主导管壁造成损伤,降低了诊疗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涎腺介入诊疗导管,该导管易于插入腺体,可有效解决腺体主导管壁易被穿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涎腺介入诊疗导管,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工作头、软管和连接柄,所述的工作头通过连接柄与软管连接为ー个整体;所述的工作头为一段纤细短小、前端圆钝的管状体,该管状体具有135°弯曲角;所述的软管相对于连接柄的另一端为ー个外圆锥接头。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I.由于所述的工作头为一段纤细短小、前端圆钝的管状体,所以它更易于插入发生病变的腺体,可有效避免腺体主导管壁被穿刺的问题。2.由于所述的软管相对于连接柄的另一端为外圆锥接头,所以它可以连接各种型号的注射器,使用更方便。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头,2连接柄,3软管,4外圆锥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该种涎腺介入诊疗导管,其结构包括工作头I、软管3和连接柄2,所述的工作头I通过连接柄2与软管3连接为ー个整体。所述的工作头I为一段纤细短小、前端圆钝的管状体,长约8mm、外径O. 55mm、内径O. 16_,并有135°弯曲角,该工作头采用不锈钢材质。由于它纤细短小、硬度大、前端圆钝并有弯曲角,所以它可轻松插入腮腺/颌下腺主导管,包括儿童等导管ロ细小隐蔽的患者,且插入后易于固定。所述的软管3长约15cm、外径2. 3_、内径2_,其管径适于油及水等不同剂型药物输注,该软管采用PVC材质。该软管相对于连接柄的另一端为外圆锥接头4,因此它可连接各种型号的注射器,而且注射压カ小,术者省力、患者亦无显著疼痛感。所述的连接柄2位于工作头I和软管3之间,它硬度高,可使 用手指或金属器械夹持而软管无压缩,注射时无药物漏出。软管管及工作头整体易于清洗消毒。由于所述的软管相对于连接柄的另一端为外圆锥接头,所以它可以连接各种型号的注射器;由于所述的工作头为一段纤细短小、前端圆钝的管状体,所以它更易于插入发生病变的腺体,且在口腔小手术野的环境下容易操作,并且消除了患者插管时的疼痛不适感,有效地避免了腺体主导管壁穿刺,増加了诊疗成功率,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利用价值。它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轻巧方便,可适用于各医疗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涎腺介入诊疗导管,其特征是,其结构包括工作头、软管和连接柄,所述的工作头通过连接柄与软管连接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冬张东升张源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立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