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萍专利>正文

多功能静脉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9688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静脉输液装置,由粗径针头(1)、通气管(2)、输液管(3)、莫非氏滴管(4)、调节阀(5)、注射针头(6)、输液瓶(8)构成,其特征在于通气管(2)上连接上充气管(9),并与充气球(10)相通,在输液瓶(8)上还设有供氧机构(7)。该多功能静脉输液装置,与目前使用的输液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能满足一般病人的输液治疗,又能补氧加压快速给病人输液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器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静脉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输液器,由粗径针头、通气管、输液管、莫非氏滴管、调节阀、注射针头构成,上述输液器,现虽广泛推广应用,但也存有不足之处一是用途单一,只能满足一般病人的输液治疗,如对心血管病人的输液补氧治疗,就难以实现;二是输液的滴速,是靠调节阀和输液瓶在输液架上的高度来控制,上述调节方法,满足不了急需大量输液的病人,如对休克病人所需甘露醇进行快速滴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能满足一般病人的输液治疗,又能补氧加压快速给病人输液的多功能静脉输液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多功能静脉输液装置,由粗径针头、通气管、输液管、莫非氏滴管、调节阀、注射针头、输液瓶构成,其特征在于通气管上连接上充气管,并与充气球相通,在输液瓶上还设有供氧机构。本技术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供氧机构,由氧气袋、氧气管、针头、控制阀、加气管、加气球构成,氧气管一端连接针头后插入输液瓶内,另一端与氧气袋相接,加气管一端与氧气袋连接,另一端与加气球连通,控制阀设在氧气管上。使用本技术给患有心血管病人输液补氧时,把针头插入输液瓶内,手握加气球向氧气袋内充气,氧气在气压的作用下,经氧气管进入输液瓶内,在滴注过程中,并观察药液表面冒出的氧气泡,如出泡快氧流量高,可旋紧控制阀,使氧流量降低,放松控制阀氧流量升高。当给大量补液病人快速输液时,把针头拔下,取下供氧袋,然后在通气管上连接上充气管,而后操作充气球,向输液瓶内充气,使瓶内产生一定压力,药液既能快速滴注病人静脉中,速度的快慢,通过充气或放气控制,满足病人的需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输液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能满足一般病人的输液治疗,又能补氧加压快速给病人输液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I制作本技术。该多功能静脉输液装置,由粗径针头I、通气管2、输液管3、莫非氏滴管4、调节阀5、注射针头6、输液瓶8构成,其特征在于通气管2上连接上充气管9,并与充气球10相通,在输液瓶8上还设有供氧机构7。所述的供氧机构7,由氧气袋7a、氧气管7b、针头7c、控制阀7d、加气管7e、加气球7f构成,氧气管7b 一端连接针头7c后插入输液瓶8内,另一端与氧气袋7a相接,加气管7e —端与氧气袋7a连接,另一端与加气球7f连通,控制阀7d 设在氧气管7b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静脉输液装置,由粗径针头(I)、通气管(2)、输液管(3)、莫非氏滴管(4)、调节阀(5)、注射针头¢)、输液瓶(8)构成,其特征在于通气管(2)上连接上充气管(9),并与充气球(10)相通,在输液瓶(8)上还设有供氧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静脉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萍
申请(专利权)人:刘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