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盘片夹持装置,其在固定座内环中,设同心且内外旋转的双旋转件,利用凸出的滑动槽支撑凹设的滑座滑动,使固定座、两旋转件及压盘间相互悬吊直接连动。双层的转动增大夹持装置的下降距离,直接连动压盘压制光盘片,以稳固夹持光盘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盘机,尤其是涉及读写光盘片的吸入式光盘机,在进退光盘片时,用以配合主轴马达夹住或释放光盘片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光盘机利用高速转动光盘片,读写光盘片上的数据。高速转动的光盘片极易造成激烈摇摆振动,必须稳固夹住光盘片,才能顺利读写盘片的数据,并避免光盘片脱开而影响使用安全。如图I所示,为
技术介绍
的夹持装置。该
技术介绍
为中国台湾公开第201007711号专利案,揭露夹持装置10设在光盘机的中心孔11,夹持装置10的圆环12沿着限位墙13,受转杆14带动作有限度角度的转动。圆环12的内周面向中心孔11,相隔120度各设一缺 口 15,缺口 15内设弹片16的固定端17,弯曲条片状弹片16的活动端18跨过且撑于凸块19,且伸入中心孔11的夹持圆盘20,将夹持圆盘20支撑在中心孔11的中央。
技术介绍
在光盘机移入光盘片至定位后,利用驱动转杆14转动圆环12,移动弹片16的固定端17靠向凸块19,让未受支撑的活动端18下降夹持圆盘20,压在光盘片上,同时夹持圆盘20受主轴马达的磁铁(图未示)吸住,而夹住光盘片。退出光盘片时,则反向转动圆环12,移动弹片16的固定端17远尚凸块19,支撑的活动端18上升夹持圆盘20,脱尚主轴马达的磁铁,而释放光盘片。然而,
技术介绍
的弹片16,仅能带动夹持圆盘20下降,无法提供向下的压力,夹持光盘片的力量只能靠夹持圆盘20与主轴马达的磁力,振动过大时无法稳定固定光盘片,而影响光盘片的读写良率。此外
技术介绍
的弹片16与夹持圆盘20间,具有相对移动存在,在光盘机垂直或倾斜设置时,夹持圆盘20受到不均衡重力的移动,会造成无法对准主轴马达而导致夹持失败。再者,凸块19的高度及设置的空间有限,带动夹持圆盘20上下的距离受限,并不利光盘机的薄化。因此,
技术介绍
的光盘片夹持装置在夹持结构上,仍有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片夹持装置,通过双旋转件增大夹持装置的下降距离,旋转压制光盘片,以稳固夹持光盘片。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盘片夹持装置,利用旋转件间相互悬吊联动,无论光盘机水平或垂直设置,均能不受重力影响,准确对正夹持光盘片。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盘片夹持装置,利用两旋转件同心的双阶段转动下降,避免机件堆叠,以利光盘机薄化。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光盘片夹持装置,将具有一缺口的固定座固定在吸入式光盘机的中心孔,内环分散设多个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的上表面形成升降槽,下表面形成压制槽,升降槽及压制槽呈同向倾斜的斜坡,升降槽的开端形成限位墙,压制槽的末端形成楔形面。具有一缺口的外旋转件,相对应缺口设于固定座的内环,且在相对的第一滑动槽的位置,外旋转件的外环设多个第一滑座,第一滑座的一端为滑缘在第一滑动槽的升降槽滑动,另一端为压杆沿着第一滑动槽的压制槽移动,而外旋转件的内环设多个第二滑动槽,上表面形成升降槽,下表面形成压制槽,升降槽及压制槽呈同向倾斜的斜坡,升降槽的开端形成限位墙,压制槽的末端形成止动面。圆板状的内旋转件设于外旋转件的内环,在相对固定座的缺口的位置,连接一转杆以承接吸入式光盘机的驱动力,在相对外旋转件的第二滑动槽的位置,内旋转件的外环设多个第二滑座,第二滑座的一端为滑缘沿着第二滑动槽的压制 槽移动,另一端为压杆沿着第二滑动槽的压制槽移动。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在初始状态,固定座、外旋转件及内旋转件位在同一平面,升高内旋转件的压盘,以免阻档光盘片移动路径。夹持光盘片时,内旋转件的滑缘沿着外旋转件的升降槽向下滑动,内旋转件的压杆沿着外旋转件的压制槽移动,直到内旋转件的压杆碰到止动面,完成内旋转件下降压盘的第一阶段转动。内旋转件续推动止动面,转动外旋转件,外旋转件的滑缘沿着固定座的升降槽下滑,而外旋转件的压杆沿着固定座的压制槽移动,直到外旋转件的压杆碰到楔形面,完成外旋转件下降压盘的第二阶段转动。释放光盘片时,内旋转件的滑缘沿着外旋转件的升降槽向上滑动,推动外旋转件的限位墙,直到外旋转件的滑缘碰到固定座的限位墙,以回复该两阶段转动。附图说明图I为
技术介绍
光盘片夹持装置的上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吸入式光盘机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座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旋转件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旋转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局部结构的立体图;图7a、图7b、图7c为本专利技术夹持光盘片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第一阶段转动的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夹持装置第二阶段转动的立体图;图10a、图10b、图IOc为本专利技术释放光盘片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30吸入式光盘机31动力单元32 导杆33光盘片34 出入口35 连杆40夹持装置41固定座42外旋转件43内旋转件45 缺口46 螺丝47第一滑动槽48,57 升降槽49,58 压制槽50,59 限位墙 51楔形面52 缺口53第一滑座54,63第二滑动槽55,64 滑缘56 压杆60止动面61 转杆62第二滑座65 压盘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如下。请参考图2,为装设本专利技术光盘片夹持装置的吸入式光盘机30。吸入式光盘机30通过动力单元31及导杆32弓丨导光盘片33,经由出入口 34进出吸入式光盘机30。本专利技术的光盘片夹持装置40设在吸入式光盘机30的中心孔,主要包括固定座41、外旋转件42及内旋转件43等,由动力单元31带动连杆35,提供夹持装置40的驱动力。请同时参考图2、图3、图4及图5,图3至图5,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座41、外旋转件42及内旋转件43的结构。图3中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座41大致为具有一缺口 45的圆环,四周通过螺丝46锁固在吸入式光盘机的中心孔周缘。固定座41的内环分散设多个第一滑动槽47,本实施例以等间隔120度设三个第一滑动槽47为例说明。第一滑动槽47由固定座41的内周缘向外凸设,包含升降槽48及压制槽49。第一滑动槽47的上表面形成升降槽48,下表面形成压制槽49。升降槽48及压制槽49均呈同向倾斜的斜坡。升降槽48在斜坡的开端形成台阶状的限位墙50,而压制槽49在斜坡的末端形成向下倾斜面的楔形面51。图4的外旋转件42大致也为圆环状,在相对固定座41缺口 45的位置,外旋转件42具有一缺口 52。外旋转件42的外径略小于固定座41的内径,让外旋转件42可置入固定座41的内环中。在相对固定座41的第一滑动槽47的位置,外旋转件42的外环向内凹设多个第一滑座53,而内环则向外凸设多个第二滑动槽54,本实施例也以等间隔120度设三个第一滑座53及第二滑动槽54为例说明。凹设的第一滑座53,一端为滑缘55,另一端为压杆56,压杆56斜伸向下,高度低于滑缘55。外旋转件42的第二滑动槽54,具有与第一滑动槽47相同结构的升降槽57及压制槽58,同样地升降槽57的开端具有限位墙59,而压制槽58的末端则为止动面60。图5的内旋转件43,大致为一圆板状,在相对固定座41缺口 45的位置,内旋转件43连接一转杆61。内旋转件43的外径略小于外旋转件42的内径,让内旋转件43可置入外旋转件42的内环中。在相对外旋转件42的第二滑动槽54的位置,内旋转件43的外环向内凹设多个第二滑座62,本实施例也以等间隔120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盘片夹持装置,设在吸入式光盘机的中心孔,该夹持装置包含 固定座,固定在该中心孔,具有ー缺ロ,内环分散设多个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的上表面形成升降槽,下表面形成压制槽,升降槽及压制槽呈同向倾斜的斜坡,升降槽的开端形成限位墙,压制槽的末端形成楔形面;及 外旋转件,为圆环状,具有ー缺ロ,相对固定座的缺ロ设于固定座的内环,且在相对固定座的第一滑动槽的位置,外旋转件的外环设多个第一滑座,第一滑座的一端为滑缘在第一滑动槽的升降槽滑动,另一端为压杆沿着第一滑动槽的压制槽移动,而外旋转件的内环设多个第二滑动槽,上表面形成升降槽,下表面形成压制槽,升降槽及压制槽呈同向倾斜的斜坡,升降槽的开端形成限位墙,压制槽的末端形成止动面;以及 内旋转件,为圆板状且底面固定ー压盘,设于外旋转件的内环,在相对该固定座的缺ロ的位置,连接ー转杆以承接吸入式光盘机的驱动力,在相对外旋转件的第二滑动槽的位置,内旋转件的外环设多个第二滑座,第二滑座的一端为滑缘沿着第二滑动槽的压制槽移动,另一端为压杆沿着第二滑动槽的压制槽移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盘片夹持装置,其中该固定座内环以等间隔120度凸设三个第一滑动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片夹持装置,其中该外旋转件以等间隔120度在外环凹设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科翰,吴仁琛,
申请(专利权)人: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