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式迷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436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3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式迷宫。本发明专利技术施例的塔式迷宫包括迷宫本体和操控机构,迷宫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圆柱筒形迷宫,每一圆柱筒形迷宫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上设有形状相同的迷宫轨道,迷宫轨道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圆柱筒形迷宫上下重叠组合成塔式迷宫,筒形迷宫上层直径比下层直径小,上层筒形迷宫的底部与转动机构的内圈固定,下层筒形迷宫的顶部与转动机构的外圈固定,使得相邻上下两层的筒形迷宫之间可相互转动,外筒壁上的迷宫轨道上设置小钢球,操控机构上设置了磁体,操控机构可上下移动和径向转动磁体使得磁体带着小钢球同步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械结构操控,迷宫线路具有变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益智玩具
,特别地涉及一种塔式迷宫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迷宫类玩具设计,都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通过改变迷宫线路或背景图案来增加游戏者的兴趣。而传统的迷宫玩具很少涉及三维空间迷宫。因此,打破传统的设计观念,将迷宫玩具用立体空间模式进行设计,使迷宫的运行空间提升到三维空间,必将带来更多的趣味,使迷宫玩具得到更好的发展。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迷宫类玩具的控制主要通过迷宫内物体的自重或是采用磁力直观的吸引来使物体沿迷宫轨道运动,这无疑会限制迷宫的大小和种类。而如果采用机械结构来控制迷宫内物体的运动,则可以适用于更多种类的迷宫,特别是三维空间内的迷宫;同时也能够增加玩具的趣味性。现有的迷宫还有一个缺陷就是变化少,一般的迷宫玩具其迷宫轨道都是固定的,而且轨道上也没有可变化的要素,游戏者玩的次数多了之后会感到无聊。因此,如果能够将迷宫玩具设计成闯关的味道,并且能够对其轨道设置一些变化,则无疑会使迷宫玩具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从而增加迷宫玩具的耐玩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式迷宫,解决了传统迷宫轨道结构单一的问题,并采用操控机构控制迷宫轨道内小钢球的运动,使得迷宫的操作性更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塔式迷宫,所述塔式迷宫包括迷宫本体和操控机构,所述迷宫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圆柱筒形迷宫,所述每一圆柱筒形迷宫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上设有形状相同的迷宫轨道,所述迷宫轨道由若干隔板分隔出来,所述迷宫轨道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所述圆柱筒形迷宫上下重叠组合成所述塔式迷宫,筒形迷宫上层直径比下层直径小,所述上层筒形迷宫的底部与转动机构的内圈固定,所述下层筒形迷宫的顶部与转动机构的外圈固定,使得所述相邻上下两层的筒形迷宫之间可相互转动,上一层筒形迷宫的轨道出口与下一层筒形迷宫的入口相对接,所述外筒壁上的迷宫轨道上设置小钢球,所述操控机构上设置了磁体,所述操控机构可上下移动和径向转动所述磁体使得所述磁体带着小钢球同步运动,实现小钢球沿外筒壁的迷宫轨道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塔式迷宫设置在三维空间内,通过机械结构操控,迷宫线路具有变化性,趣味性强并且能够锻炼玩家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益智力。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塔式迷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塔式迷宫的操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塔式迷宫的操控机构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塔式迷宫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相反,本专利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 参考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塔式迷宫,包括迷宫本体100和操控机构200,本实施例以迷宫本体100包括3个圆柱筒形迷宫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并不造成对迷宫本体包含的圆柱筒形迷宫进行限定。迷宫本体100包括3个圆柱筒形迷宫,第一圆柱筒形迷宫101,第二圆柱筒形迷宫102和第三圆柱筒形迷宫103,每一圆柱筒形迷宫的外壁上设有迷宫轨道,迷宫轨道由若干隔板分隔出来,迷宫轨道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圆柱筒形迷宫上下重叠组合成塔式迷宫,圆柱筒形迷宫上层直径比下层直径小,即第一圆柱筒形迷宫101的直径〈第二圆柱筒形迷宫102的直径〈第三圆柱筒形迷宫103的直径,相邻的圆柱筒形迷宫之间由转动机构带动相互之间的转动,具体应用实例中,第一圆柱筒形迷宫101的底部与转动机构的内圈固定,第二圆柱筒形迷宫102的顶部与转动机构的外圈固定;同样,第二圆柱筒形迷宫102的底部与又一转动机构的内圈固定,第三圆柱筒形迷宫103的顶部与转动机构的外圈规定;通过转动机构使得相邻上下两层的圆柱筒形迷宫之间可相互转动,上一层圆柱筒形迷宫的迷宫轨道出口与下一层圆柱筒形迷宫的迷宫轨道入口相对接,迷宫轨道内设置小钢球,操控机构200上设置了磁体,操控机构200可上下移动和径向转动磁体使得磁体带着小钢球同步运动,实现小钢球沿外筒壁的迷宫轨道运动。具体地,参见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塔式迷宫的操控机构2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横轴201、第一绕线轮202、第二绕线轮203、主动同步带轮209、从动同步带轮210、皮带211、主轴204、定滑轮205、滑块206、磁体213、第一卧式轴承座207、第二卧式轴承座208和连接轴212,水平设置的横轴201和竖直设置的主轴204固定连接,滑块206套在主轴204上,滑块206的径向末端设置磁体213,定滑轮205固定在主轴204下方,从动同步带轮210套在横轴201的一端,主动同步带轮209通过皮带211与从动同步带轮210连接,第一绕线轮202和第二绕线轮203套在横轴201上,第一绕线轮202和第二绕线轮203的绕线方向相反,第一绕线轮202的一端线头与滑块206的上部连接,第二绕线轮203的一端线头绕过定滑轮205与滑块206的下部连接,通过主动同步带轮209的转动便可带动滑块206上的磁体213沿主轴204上下滑动,当主动同步带轮209正转时,带动从动同步带轮210正转,从动同步带轮210正转带动横轴201正转,横轴201正转便使第一绕线轮202收线,第二绕线轮203放线,从而使滑块206沿主轴204向上滑动;当主动同步带轮209反转时,则滑块206沿主轴204向下滑动;主轴204 —端与连接轴212连接,连接轴212的另一端套在第一卧式轴承座207和第二卧式轴承座208上,通过第一卧式轴承座207和第二卧式轴承座208的转动带动滑块206上的磁体213水平运动。通过控制主动同步带轮的运动来带动滑块上的磁体上下滑动,通过轴承座的转动来控制滑块上的磁体径向转动,进而通过磁体吸引来同步控制迷宫轨道内的铁质球体的运动。为了使得设计的迷宫操控装置能适应不同半径大小的迷宫轨道,参见图3,滑块206进一步包括滑块主体2061、伸缩杆2062、压簧2063,滑块主体2061套在主轴204上,伸缩杆2062与滑块主体2061相连接,压簧2063 —端与滑块主体2061相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1062相连接,伸缩杆1062的末端位置固定有磁体213。在压簧2063的作用下,伸缩杆2062有向外伸长的趋势,因此,在迷宫轨道半径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弹性部件的设计,磁体可以一直保持顶着迷宫轨道内壁,变化磁体的轨道半径,使得迷宫操控装置能适应不同半 径大小的迷宫轨道。进一步地,为了增加转动机构的定位功能,转动机构上设置有多个永磁块,多个永磁块的设置方式为,一个永磁块设置在内圈上,其余的永磁块设置在外圈上,内圈上设置的永磁块和外圈上设置的永磁块在接近时相互吸引。同理,多个永磁块还可以设置为,一个永磁块设置在外圈上,其余的永磁块设置在内圈上,内圈上设置的永磁块和外圈上设置的永磁块在接近时相互吸引。参见图4,所示为转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式迷宫,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式迷宫包括迷宫本体和操控机构,所述迷宫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圆柱筒形迷宫,所述每一圆柱筒形迷宫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上设有形状相同的迷宫轨道,所述迷宫轨道由若干隔板分隔出来,所述迷宫轨道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所述圆柱筒形迷宫上下重叠组合成所述塔式迷宫,筒形迷宫上层直径比下层直径小,所述上层筒形迷宫的底部与转动机构的内圈固定,所述下层筒形迷宫的顶部与转动机构的外圈固定,使得所述相邻上下两层的筒形迷宫之间可相互转动,上一层筒形迷宫的轨道出口与下一层筒形迷宫的入口相对接,所述外筒壁上的迷宫轨道上设置小钢球,所述操控机构上设置了磁体,所述操控机构可上下移动和径向转动所述磁体使得所述磁体带着小钢球同步运动,实现小钢球沿外筒壁的迷宫轨道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塔式迷宫,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机构进一步包括横轴(201)、第一绕线轮(202)、第二绕线轮(203)、主动同步带轮(209)、从动同步带轮(210)、皮带(211)、主轴(204)、定滑轮(205)、滑块(206)、磁体(213)、第一卧式轴承座(207)、第二卧式轴承座(208)和连接轴(212),水平设置的所述横轴(201)和竖直设置的所述主轴(204)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06)套在所述主轴上(204),所述滑块(206)的径向末端设置所述磁体(213),所述定滑轮(205)固定在所述主轴下方,所述从动同步带轮(210)套在所述横轴(201)的一端,所述主动同步带轮(209)通过皮带(211)与所述从动同步带轮(210)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轮(202)和所述第二绕线轮(203)套在所述横轴(201)上,所述第一绕线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璟范达陆家悦张其森刘子君陈清秀袁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