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螨组合物及其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3483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3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领域,公开了一种杀螨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杀螨剂组合物由螺甲螨酯和三唑锡、炔螨特、四螨嗪或哒螨灵中的一种组成,所述螺甲螨酯与三唑锡、炔螨特、四螨嗪或哒螨灵的重量比为1-99∶99-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防治农田、果树害螨的杀螨剂,活性成分由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杀螨组合物组成,所述杀螨组合物占所述杀螨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99%。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杀螨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害螨防效显著提高,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延缓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杀螨组合物及其制剂
技术介绍
螨类俗称“红蜘蛛”或“壁虱”,隶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螨类体长通常在2mm以下。头胸腹愈合为一体而无体节,分为颚体和躯体两个体段,绝大多数若螨和成螨具足4对,以气管呼吸。全世界大约有蜱螨50万种,其中农业害螨主要有叶螨、叶爪螨、细须螨、跗线螨和瘿螨等类群。我国的农业害螨种类有500多种,其中危害严重的约40多种,例如柑橘红蜘蛛、柑橘壁虱、苹果叶螨等,它们主要危害果树和棉花、麦类、蔬菜、烟草、茶叶、玉米、大豆、花生等农田作物。农业害螨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易产生抗性,在最适的条件下,I头雌成螨I个月繁殖极限可高达I万多头,是公认的最难防治的有害生物群落。它们多数用一对口针刺入植物的叶、嫩茎、叶鞘、花蕾、花萼、果实、块根、块茎等的组织,吸取细胞汁液,破坏叶片气孔、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并分泌有毒、有害物质,阻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造成如下主要病害症状使叶片褪绿、发黄、发红、焦枯或形成虫瘿;病害芽畸形;使叶片、果皮呈锈色;使叶片成毛毡状;造成裂果。严重时可使植物落叶、落花、落果,甚至大面积植株枯死,造成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市场上用于防治害螨的杀螨剂种类繁多,有对作物不安全的脒类、有机磷类、有机氯类等高毒杀螨剂;有对人畜毒性低、对螨类有效的菊酯类杀螨剂,但持效期短,要多次使用,并且已产生交互抗性。螺甲螨酯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出来的一个全新作用机制的杀螨剂,其杀螨机制完全不同于现有的各种杀螨剂,能有效提高对害螨的防治效果。螺甲螨酯属于新型季酮酸类杀螨剂,通过抑制害螨体内的脂肪合成,破坏螨虫的能量代谢活动,最终杀死害螨,它是一种全新的、高效非内吸性叶面处理杀螨剂,特别适合于防治对现有杀螨剂产生抗性的有害螨类。但是,单一使用螺甲螨酯的杀螨效果仍然不尽人意。中国专利CN101437402A公开了一种“具有杀昆虫和杀螨虫特性的有效成分结合物”,该专利用螺甲螨酯和精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组合,用于防治螨虫和其他科目害虫。但是,精高效氯氟氰菊酯主要防止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对螨虫无效。因此,该专利组合物对害螨的防治依然是通过螺甲螨酯实现,无法提高其对害螨的防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螨组合物及其制剂,使得该组合物及其制剂能够提高对害螨的防效。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杀螨组合物,由螺甲螨酯和三唑锡、炔螨特、四螨嗪或哒螨灵中的一种组成。螺甲螨酯是螺环季酮酸类杀螨剂,对红蜘蛛、黄蜘蛛、锈壁虱、荼黄螨、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等均有很好防效,可用于柑桔、葡萄等果树和茄子、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的螨害治理。其作用机理是影响害螨的发育,干扰其脂质体的生物合成,尤其对幼虫阶段有较好的、活性,同时还可产生卵巢管闭合作用,降低害螨成虫繁殖能力,大大减少产卵数量。螺甲螨酯与现有杀螨剂之间无交互抗性,适用于防治对现有杀螨剂产生抗性的有害螨类。三唑锡属中等毒性、触杀性杀螨剂,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上多种害螨,可杀灭若螨、成螨和夏卵,对光稳定,残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蜜蜂毒性低,是一种广谱杀螨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神经组织信息传递,使害螨麻痹死亡。炔螨特是美国Uniroyal公司1968年研制成功的高效低毒、无内吸性、低残留、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的有机硫广谱杀螨剂,可有效防治苹果树,棉花,黄瓜,葡萄,玉米,坚果,大豆,核果,番茄和蔬菜上的金螨属和叶螨属以及广泛的食植性螨类。炔螨特不仅能杀灭多种害螨,还可杀灭对其它杀螨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害螨,不论杀成螨、若螨、幼螨及螨卵效果均较好。其作用机理是药剂进入昆虫体内氧化成毒杀能力更强的杀虫物质,抑制害虫体内神经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昆虫正常的神经传导,使害虫麻痹、拒食而死亡。此外,炔螨特具有选择性,对蜜蜂及天敌较安全,残效持久,对人畜及自然环境危害小。哒螨灵为广谱、触杀性杀螨剂,无内吸、传导、熏蒸作用。残效期较长,与常用杀螨剂无交互抗性。主要用于柑橘、苹果、棉花、梨、葡萄、番茄、荼、黄瓜、西瓜等作物,防治红蜘蛛、叶螨、全爪螨、跗线螨和瘿螨。其作用机理是从害螨的体壁皮细胞进入害螨的血液系统,通过血液循环的输送到达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系统中干扰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导致害螨行为紊乱,从而致使害螨死亡。哒螨灵对害螨的整个生长期即卵、幼螨、若螨和成螨都有很好的效果,对移动期的成螨同样具有明显的速杀作用。该药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无论早春或秋季使用,均可达到满意效果。四螨嗪是四嗪类、触杀性杀螨剂,属高效、低毒广谱杀螨剂,用于果树、豌豆、柑橘、观赏植物、棉花等作物,对幼、若螨有较好的活性,对温度不敏感,四季皆可用。药剂有较强的渗透力,并抑制幼、若螨的蜕皮过程,防治全爪螨属和叶螨属害螨,对榆全爪螨(苹果红蜘蛛)的冬卵特别有效。对捕食性螨和有益昆虫安全。本专利技术所述螺甲螨酯与三唑锡、炔螨特、四螨嗪或哒螨灵的重量比为1-99 99-1,优选为 20-80 80-20,进一步优选为 28. 6-71. 4 71.4-28.6。其中,所述螺甲螨酯与三唑锡的重量比更优选为50-58.8 50-41.2,所述螺甲螨酯与炔螨特的重量比更优选为28.6-33.3 66. 7-71. 4,所述螺甲螨酯与四螨嗪的重量比更优选为52.6-62. 5 47. 4-37.5,所述螺甲螨酯与哒螨灵的重量比更优选为62. 5-71. 4 37. 5-28. 6。不同杀螨剂活性组分混合后各活性成分由于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使得各活性成分之间的联合作用通常表示为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拮抗作用。所谓增效作用就是不同物质间的相互协作作用,其产生的效果大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而相加作用就是其产生的效果等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拮抗作用是指两种物质作用于生物机体时,一种物质干扰另一种物质的效果,或彼此互相干扰对方的效果,使总体效果下降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分别对杀螨组合物以及杀螨组合物中各成分单剂进行了害螨防治试验,并且杀螨组合物中各成分用量小于各成分单剂用量,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螨组合物的防效比组合物中各成分单剂的防效高5-10%,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螨组合物中各成分无交叉抗性,防治效果具有增效作用。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治农田、果树害螨的杀螨剂,活性成分由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螨组合物组成,所述杀螨组合物占所述杀螨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_99%,优选为20-80%。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螨剂可以根据需要由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螨组合物与常规辅料制成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螨剂可有效地防治农田和果树害螨。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螨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害螨防效显著提高,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延缓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杀螨组合物及其制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产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干,由螺甲螨酯和三唑锡、炔螨特、四螨嗪或哒螨灵中的ー种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甲螨酯与三唑锡、炔螨特、四螨嗪或哒螨灵的重量比为1-99 99-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干,所述螺甲螨酯与三唑锡、炔螨持、四螨嗪或哒螨灵的重量比为20-80 80-20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甲螨酯与三唑锡、炔螨特、四螨嗪或哒螨灵的重量比为28. 6-71. 4 71.4-28.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甲螨酯与三唑锡的重量比为50-58.8 50-41.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杀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甲螨酯与炔螨特的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洲卢桂鲜
申请(专利权)人: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