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互相配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排列的数个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排列的数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固定件(23),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固定件(13),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相互固定;第一固定件(23)设有第一锁扣部,第二固定件(13)设有与第一锁扣部相结合的第二锁扣部,第一固定件有沿垂直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纵条部(232),纵条部的两端分别沿纵向突出的突出部而形成上述第一锁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组件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ー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是配置有锁扣机构的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木 现有技术中用于连接两个电路板的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安装在其中一块电路板的下面,而插座连接器安装在另外ー块电路板的上面。例如,公告日为2010年12月7日的美国专利第7,845,958号揭露了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电路板的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头连接器以及可互配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通过卡扣机构而达成可靠地结合。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固定件及第ニ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插头连接器侧部相结合,第二固定件与插座连接器侧部相结合。第一固定件的两个弹性自由末端可与第二固定件扣臂上的两个固定孔结合。然而,当连接器小型化时,前述卡扣机构随之变小,第一固定件的弾性自由末端可能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持力/支撑力,从而使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不能可靠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有必要对现有连接器组件加以改进从而克服这些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锁扣机构的连接器组件。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互相配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ニ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排列的数个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安装于第ニ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排列的数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相互固定;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锁扣部,第二固定件设有与第一锁扣部相结合的第二锁扣部,第一固定件有沿垂直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纵条部,纵条部的两端分别沿纵向突出的突出部而形成上述第一锁扣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均由一片式金属板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沿第一绝缘本体底面延伸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的一对悬臂,悬臂的两个末端设有沿纵向方向彼此相对的钩部而形成上述第二锁扣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每ー扣持部具有自由末端,自由末端处设有钩部,且两个扣持部上对应的两个钩部彼此相对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设在基部左、右侧的两个安装部,每一安装部包括平台部以及位于平台部上的两个突出部,所述平台部上设有位于两个突出部之间的纵槽;第一固定件安装于相应安装部,扣持部收容于纵槽内且邻近相应的突出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纵条部具有在纵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自由末端,且两个自由末端可分别与相应扣持部上的钩部相结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设在基部左、右侧的两个安装部,每一安装部设有两个开槽以及纵槽,且纵槽位于两个开槽之间并与开槽相连通,第二固定件安装于相 应安装部,纵条部收容于纵槽内,且纵条部的自由末端延伸入相应的开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固定件有沿垂直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纵条部,纵条部的两端分别沿纵向突出的突出部而形成上述第一锁扣部;在对接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強度,不易变形,可确保纵条部与第一固定件的扣持部可靠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均系一件式结构,便于制造组装,且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还具有较小的外型结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互相配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ニ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分别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及可结合在一起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固定件具有锁扣部及脚部,且锁扣部是由金属板冲压制成的纵条部的两端的突出部形成,第ニ连接器的固定件具有可与第一连接器的锁扣部相结合的锁扣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固定件的纵条部、突出部及脚步位于金属板的平面内,且金属板的平面与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配接方向相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固定件包括主体部、连接至主体部前、后端的且在纵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扣持部,且该扣持部上设有可与第一连接器的锁扣部结合的开孔,所述两个在纵向上彼此相对设置的开孔形成上述第二连接器的锁扣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固定件具有第一锁扣部,且第一锁扣部是由金属板冲压制成的纵条部的两端的突出部形成,纵条部、突出部位于金属板的平面内,且金属板的平面与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的配接方向相一致;在对接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強度,不易变形,可确保主体部与扣持部可靠的结合在一起。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均系一件式结构,便于制造组装,且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还具有较小的外型结构。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互配时的示意 图2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处于分开状态的示意 图3是图2另ー角度的视 图4是插头连接器的分解 图5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 图6是第一种类型的卡扣件/第一固定件与扣合件/第二固定件相结合的示意 图7是图I沿A-A方向的剖面 图8是图I沿B-B方向的剖面 图9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互配时的示意 图10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处于分开状态的示意 图11是图10另ー角度的视 图12是插头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3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 图14是第二种类型的卡扣件/第一固定件与扣合件/第二固定件相结合的示意图; 图15是9图沿C-C方向的剖面 图16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第三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互配时的示意图; 图17是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处于分开状态的示意 图18是图17另ー角度的视图; 图19是插头连接器的分解 图20是插座连接器的分解 图21是第三种类型的卡扣件/第一固定件与扣合件/第二固定件相结合的示意图; 图22是图16沿D-D方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參阅图I至图8,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00,其包括可配对使用的第二连接器(插头连接器)100以及第一连接器(插座连接器)200。第二连接器100、第一连接器200可分别安装到相应的电路板上(未图示)。第二连接器(插头连接器)1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11、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11上的数个第二导电端子12以及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11上的两个第二固定件(卡扣件)13。第二绝缘本体11包括横向延伸的基部111、分别设在基部111前、后侧的两个横向延伸的横壁部112以及设在基部111左、右侧的两个安装部114。所述两个横壁部112在前后方向(纵向)上彼此分开,且两个横壁部112的中间形成一大致成矩形的收容腔110。该收容腔110定义有沿对接方向(上下方向)的对接部。绝缘本体11在横向(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在纵向(前后方向)的尺寸,且所述横向及纵向均与对接方向垂直。在前后方向上,每一安装部114大致成L形,每一安装部114包括水平的平台部1141以及位于平台部1141前、后方的两个竖直突出部1142。此外,一前后延伸的纵槽1143设置于平台部1141上,且该纵槽1143位于两个竖直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2 US 13/046,708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互相配接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排列的数个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且沿横向排列的数个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相互固定;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锁扣部,第二固定件设有与第一锁扣部相结合的第二锁扣部,第一固定件有沿垂直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平板状的纵条部,纵条部的两端分别沿纵向突出的突出部而形成上述第一锁扣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均由一片式金属板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沿第一绝缘本体底面延伸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的一对悬臂,悬臂的两个末端设有沿纵向方向彼此相对的钩部而形成上述第二锁扣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还包括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自由末端,且自由末端沿纵向延伸并暴露出第二绝缘本体。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与第二绝缘本体镶埋成型的方式结合在一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伦斯·F·李托,刘佳斌,陈定成,蔡赐庆,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