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无障碍飞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3825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无障碍飞车,所述飞车两端梯头上均设置转向节和滑轮,飞车车身上设置移动导轨和移动套管,移动套管通过调节丝杠和辅助滑轮相连接,在飞车遇到间隔棒或防震锤等障碍时,作业人员将移动套管调动至前滑轮附近,调整调节丝杠使飞车前滑轮脱离导线,旋转梯头避开障碍物,移动飞车使前梯头跨过障碍物,恢复前梯头至导线上,接着调整调节丝杠使辅助滑轮脱离导线,将飞车后滑轮移动至障碍物位置,再次调整调节丝杠使辅助滑轮悬挂在导线上,使其受力直至后滑轮脱离导线,旋转后梯头避开障碍物,移动飞车跨越障碍物后,恢复后梯头至导线,调整调节丝杠使辅助滑轮脱离导线,完成对障碍物跨越,方便快捷,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施工工具
,具体涉及ー种高空无障碍飞车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传统铝合金飞车更换防震锤及间隔棒有两种作业方法,第一种是使用单飞车作业,当飞车行进至间隔棒或防震锤时,需要摘掉ー个滑轮移至间隔棒或防震锤另ー侧的导线上,此时只有ー个滑轮支撑在导线上,存在严重的高空作业安全隐患,且移动滑轮时需要作业人员整个身体支撑在导线上, 増大了劳动强度。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双飞车作业,当一个飞车行进至间隔棒或防震锤时,作业人员需把另一个飞车移至间隔棒或防震锤另ー侧的导线上,作业人员需从第一个飞车移动至另一个飞车上,再将第一个飞车收起移至作业人员侧导线上,此时存在高空中进行高空转位的情况,存在严重的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同时作业人员在高空作业时携带两个飞车也増大了劳动强度。这两种作业方法都有比较严重的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増大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隐患、降低作业劳动強度、避免了高空作业时飞车转位的危险、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高空无障碍飞车。 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高空无障碍飞车,包括飞车,所述飞车两端梯头上均设置转向节和滑轮,所述飞车车身上设置移动导轨和移动套管,所述移动套管通过调节丝杠和辅助滑轮相连接。所述梯头包括如梯头和后梯头。所述滑轮包括前滑轮和后滑轮。由于本技术在飞车行进至作业点途中遇到间隔棒或防震锤等障碍时,作业人员将移动套管调动至前滑轮附近,调整调节丝杠使飞车前滑轮脱离导线,旋转梯头避开障碍物,移动飞车使前梯头跨过障碍物,恢复前梯头至导线上,接着再调整调节丝杠使辅助滑轮脱离导线,将飞车后滑轮移动至障碍物位置,再次调整调节丝杠使辅助滑轮悬挂在导线上,使其受カ直至后滑轮脱离导线,旋转后梯头避开障碍物,移动飞车跨越障碍物后,恢复后梯头至导线上,调整调节丝杠使辅助滑轮脱离导线,就完成对导线上障碍物的跨越,方便快捷。本技术非常适合更换防震锤及间隔棒等需跨越障碍物时运用,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隐患,降低作业劳动強度,有效避免了避免了高空作业时飞车转位的危险。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描述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ー种高空无障碍飞车,包括飞车,所述飞车两端梯头上均设置转向节I和滑轮,所述飞车车身上设置移动导轨2和移动套管3,所述移动套管3通过调节丝杠4和辅助滑轮5相连接,所述梯头包括前梯头6和后梯头7,所述滑轮包括前滑轮8和后滑轮9。利用本技术,在飞车行进至作业点途中遇到间隔棒或防震锤等障碍时,作业人员将移动套管3调动至前滑轮8附近,调整调节丝杠4使飞车前滑轮8脱离导线,旋转梯头避开障碍物,移动飞车使前梯头6跨过障碍物,恢复前梯头6至导线上,接着再调整调节丝杠4使辅助滑轮5脱离导线,将飞车后滑轮9移动至障碍物位置,再次调整调节丝杠4使辅助滑轮5悬挂在导线上,使其受カ直至后滑轮9脱离导线,旋转后梯头7避开障碍物,移动飞车跨越障碍物后,恢复后梯头7至导线上,调整调节丝杠4使辅助滑轮5脱离导线,就 完成对导线上障碍物的跨越,方便快捷,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隐患,降低作业劳动强度,有效避免了避免了高空作业时飞车转位的危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高空无障碍飞车,包括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车两端梯头上均设置转向节和滑轮,所述飞车车身上设置移动导轨和移动套管,所述移动套管通过调节丝杠和辅助滑轮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王坤鲁清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