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昊专利>正文

无针注射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5914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针注射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推进装置、控制手柄和自锁机构,自锁机构包括外滑套、内滑套、橡胶阻尼垫和镶嵌于注射连接端后侧推进器主体表面的滚珠,外滑套内设有轴向通槽,与轴向通槽垂直的外滑套内表面上设有两条卡位槽;内滑套套在推进器主体前端的外圆表面上,外滑套套在内滑套上,滚珠卡在卡位槽中,橡胶阻尼垫固定在推进器主体与内滑套之间。改进后的自锁机构,实现了外滑套和内滑套对控制手柄的双重保护,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对注射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了有效监控,保证了无针注射过程有序、安全、顺利进行,特别适合特殊患者在家中或户外自行注射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无针注射的无针注射推进器,属于医疗产品领域。技术背景有针注射是ー种常见的药物注射方式,其以中空的锐器刺入人体相应组织,然后,通过注射推杆将药液送达该组织,完成一次药液注射。这种方式随使用了很多年,但始终存在一些缺陷I、针头刺入相应的人体组织,对组织会产生一定的损害,形成创伤;2、注射过程始终伴随有疼痛、出血等现象,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恐惧和压力,儿童尤甚;3、针头划破人体组织后,増加了组织感染的机会,容易产生交叉感染;4、对针头的无菌状态要求较高,不利于野外安全使用;5、操作过程需要专业人士才能完成,给特殊患者的使用带来不便。无针注射与传统注射最大的不同,就是注射时无需用针头刺入人体体表,其主要利用推进器瞬间激发的高压将药物从安瓿喷嘴中高速喷出,在喷嘴紧贴人体体表的情况下,药液被瞬间压入体表内,从而完成无针注射。无针注射的优势如下I、由于药物无需借助针头刺入而到达组织的某一深度,因而不会对组织有“切割式”的创伤;2、高压高速下,药物基本沿着组织间隙进入,因而创伤很小,患者几乎没有疼痛感,也没有出血现象,同时,患者心理恐惧感会很小,注射过程容易接受;3、注射过程不会造成交叉感染,安全性高;4、对环境要求较宽松,操作简单,非专业人员也可自行操作完成,便于特殊患者使用。但现有使用的推进器由于结构较复杂,操作过程繁琐,特别是注射过程在瞬间完成,需要推进器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能,于是,对现有推进器进行结构改进就成为必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情况,本技术g在针对推进器的自锁机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推进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注射过程顺利、有序、可控进行。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无针注射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连接在推进器主体内的推进装置和用于控制推进装置激发的控制手柄,推进器主体前端设有容药安瓿的注射连接端,还包括自锁机构,自锁机构包括外滑套、内滑套、橡胶阻尼垫和镶嵌于注射连接端后侧推进器主体表面的滚珠,外滑套内设有轴向通槽,与轴向通槽垂直的外滑套内表面上设有两条带有一定间隔的卡位槽;内滑套套在推进器主体前端的外圆表面上,内滑套上与滚珠对应的位置设有通槽,外滑套套在内滑套的外圆表面上,滚珠卡在卡位槽中,与外滑套前、后端对应的内滑套外圆表面还分别设有限位棱和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位于外滑套的轴向通槽中,限位棱卡在外滑套的端面上,内滑套后端的外圆表面顶部还设有支撑凸台,支撑凸台可与控制手柄底面的凹坑相对应;橡胶阻尼垫固定在推进器主体注射连接端顶部的外圆表面上,内滑套内侧前端与橡胶阻尼垫表面相接触。所述靠近内滑套后端的外圆表面顶部还开有通孔,通孔与控制手柄的凹坑前端的底面相对应。所述通孔位于橡胶阻尼垫接触的内滑套内侧面的延长线方向上。本技术所述的无针注射推进器,通过对推进器的自锁机构进行改进,实现了外滑套和内滑套对控制手柄的双重保护,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重量轻,而且对注射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了有效监控,使容药安瓿的安装到位和控制手柄的激发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无针注射过程有序、安全、顺利进行,大大方便了患者,特别适合特殊患者在家中或户外自行注射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组合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I、图2对本技术做进ー步的描述本技术所述的无针注射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3、连接在推进器主体3内的推进装置、用于控制推进装置激发的控制手柄5和保证控制手柄5安全、可靠使用的自锁机构。其中,推进器主体3为ー个空心的柱体,推进装置安装在空心柱体内,推进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弹簧15和一个推杆14,控制手柄5位于推进器主体3的上方,控制手柄5靠复位弹簧12进行支持,并将推杆14卡在推进器主体3的空腔中,随时控制推杆14进行激发。为保证与容药安瓿的连接,在推进器主体3前端还设有带内螺纹的注射连接端13,安瓿通过自身的连接螺纹可方便地连接在注射连接端13上,形成与推进器主体3的稳固连接。为保证控制手柄5使用的安全性,自锁机构包括外滑套I、内滑套2、橡胶阻尼垫4和镶嵌于注射连接端13后侧推进器主体3表面的滚珠10。外滑套I和内滑套2采用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这样,加工方便、制作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外滑套I内设有轴向通槽6,与轴向通槽6垂直的外滑套I内表面上设有两条带有一定间隔的卡位槽7,卡位槽7可与滚珠10相互配合,形成外滑套I在轴向的两个エ位的定位。内滑套2套在推进器主体3前端的外圆表面上,内滑套2上与滚珠10对应的位置设有通槽8,外滑套I套在内滑套2的外圆表面上,滚珠10穿过通槽8后卡在卡位槽7内,从而起到限制外滑套I移动的作用。为保证外滑套I不会从内滑套2上滑出,在与外滑套I前、后端对应的内滑套2外圆表面还分别设有限位棱16和限位凸台9,限位凸台9位于外滑套I的轴向通槽6中,限位棱16卡在外滑套I的端面上。限位凸台9可引导外滑套I在内滑套2上准确移动,限位棱16则可防止外滑套I从内滑套2的端部脱出。由于控制手柄5的底面上还设有凹坑11,为与控制手柄5配合使用,在内滑套2后端的外圆表面顶部还设有支撑凸台17,支撑凸台17可与控制手柄5上的凹坑11相对应,进一歩限制控制手柄5的按下过程,保证推杆14激发的可控性。橡胶阻尼垫4固定在注射连接端13顶部的外圆表面上,内滑套2内侧前端与橡胶阻尼垫4表面相接触。橡胶阻尼垫4用于增加内滑套2与推进器主体3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利用其产生的反向作用力,使内滑套2滑移后形成复位。而为保证控制手柄5压下后,内滑套2不会对控制手柄5的行程产生影响,在靠近内滑套2后端的外圆表面顶部还开有通孔18,通孔18位于橡胶阻尼垫4接触的内滑套2内侧面的延长线方向上,通孔18与控制手柄5的凹坑11前端的底面相对应,使压下的控制手柄5有充分的容纳空间。注射时,首先将安瓿连接到注射连接端13的内螺纹上,在安瓿螺纹连接过程中,安瓿的外缘与内滑套2端面接触,推动内滑套2水平向内移动,内滑套2移动时橡胶阻尼垫4变形,对内滑套2产生向外的阻力,同吋,内滑套2后端的支撑凸台17与控制手柄5底面的凹坑11相对,安瓿连接完成,支撑凸台17不会对控制手柄5的压下过程起到阻碍作用。此时,位于内滑套2上的外滑套I顶部支撑在控制手柄5的底面上,滚珠10卡在外滑套I外侧的卡位槽7中,虽然支撑凸台17已经到位,但控制手柄5依然无法压下。当真正需要注射时,手动向外推动外滑套1,外滑套I在限位凸台9的作用下水平向外移动,当滚珠10卡入靠近内侧的卡位槽7中后,外滑套I顶部脱离与控制手柄5底面的支撑,控制手柄5处于待激发状态。按下控制手柄5,弹簧15通过推杆14对安瓿进行快速推动,药液注入人体体表,注射过程完成。而当卸下安瓿后,内滑套2会在橡胶阻尼垫4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起始位置,支撑凸台17与凹坑11位置错开,控制手柄5无法压下,保证了下次使用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针注射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连接在推进器主体内的推进装置和用于控制推进装置激发的控制手柄,所述推进器主体前端设有容药安瓿的注射连接端,其特征在干,还包括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外滑套、内滑套、橡胶阻尼垫和镶嵌于注射连接端后侧推进器主体表面的滚珠,所述外滑套内设有轴向通槽,与轴向通槽垂直的外滑套内表面上设有两条带有一定间隔的卡位槽;所述内滑套套在推进器主体前端的外圆表面上,内滑套上与滚珠对应的位置设有通槽,外滑套套在内滑套的外圆表面上,滚珠卡在卡位槽中,与外滑套前、后端对应的内滑套外圆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昊
申请(专利权)人:李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