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插秧机中的插栽部框架的构造。通过在该框架的中央部分设置前后贯通的空间,使液压阀操作用等钢丝索不必绕过传动箱的侧部,而可以贯穿过该空间,从而可缩短钢丝索长度,减少零件数量及相应地减轻重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秧机中的插栽部框架的构造。在插秧机的插栽作业部设有兼作传动箱的框架,在该框架上,安装有使载有秧苗的载苗台左右往复运动的横动装置,及把载苗台的秧苗插栽到大田上的插栽装置等。同时,通过传动箱内的传动机构,把来自发动机侧的动力传递给上述横动装置及插栽装置。上述现有的插秧机的传动箱,形成向横动装置传递的传动部分和向插栽装置传递的传动部分被设置成一体的单箱形状。因此,上述现有的插秧机必需将离合器操作用钢丝索或液压阀操作用钢丝索等绕过传动箱的侧部而设置,这不仅在空间方面设计受到限制,而且存在需要大量的引导钢丝索用的导向件,因而零件数和重量增加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如下。即,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插栽部框架的构造特征在于,在其中央部分设有前后贯通的空间。因为在兼作作业部传动箱的框架的中央部分,设有前后贯通的空间,所以,操作用钢丝索可在该空间内贯穿设置,可缩短钢丝索的长度,且不再需要钢丝索用的导向件。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图4是其重要部分的后视剖面图和侧视图。图5、图6是不同的重要部分的后视图和侧视图。图7、图8是构成互不相同的配管系统图。图9是阀装置的剖面图。图10是油缸的剖面图。又,图11是与上述不同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2是其俯视图。图13、图14是其液压元件的说明-->图。图15是机罩的说明图,图16是其配管系统图。图中,1……插秧机,1a……插栽作业部,7……索引车轮,10…插栽部框架,11……载苗台,13……横动装置,14……插栽装置,22……插秧机船体,26……空间,28……钢丝索。以下对附图中出现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以下的各图中所示的农业机械是插两行的步行式插秧机1,在变速箱2的前部配置发动机3,突出设置在变速箱2的侧旁的转动覆筒5、5的顶端部分装有链条箱6、6,该链条箱6被设置成后方稍向上,在该链条箱的后端部,安装有支承机体的接地轮即牵引车轮7、7。从变速箱2的后部起,设有向后方延伸的、后端部呈弓状地向上反翘的中心框架9。在该中心框架9的中部,设有兼作插栽作业部1a的框架的传动箱10,该传动箱上安装有载苗台11的托板12,载苗台的横动装置13,以及插栽装置14。又,在中心框架9的后端部,安装有俯视为U字形的手柄杆15。上述载苗台11通过设于中心框架9后部的导轨16和设于手柄杆15的支承架17,可左右向自由滑动地被支承着,在其下部,设有将秧苗移送至下方用的传送带式的移送装置18。还有,在这些机体的下方设有高度可调的插秧机船体22,该插秧机船体22后部通过支承轴20可自由摆动地被支承,前部通过伸缩连杆21被支承。传动箱10是把内设横动装置13的驱动部的上部壳体10a和内设插栽装置14的驱动部的下部壳体10b通过左右一对的中空连接部10c、10d相连而构成的,由这上下壳体和左右连接部围成的中央部分形成前后贯通的空间26。还有,在下部壳体10b的上面,并列设有多个钢丝索保持座27,其中保持着操作用钢丝索28、28……。因为,设在手柄杆15上的操作杆与后述的液压式升降装置71的阀装置72通过钢丝索,俯视成直线状地被连接着,所以,能将引导钢丝索用的导向件的数量减到极少。又,图示的装置是在左右的连接部10c、10d的下部,被-->分割成上部壳体侧和下部壳体侧。为了减轻重量,也可以上部壳体侧用树脂形成,下部壳体侧用铝合金形成。因为传动箱10成上、下两个箱体形状,所以能方便地进行上述的轻量化。在下部壳体10b内,支承着插栽轴34,该轴34的旋转动力是从传动轴32经伞齿轮30、31被传递过来的。在插栽轴34与伞齿轮31之间装有定位置停止离合器35,从而当传动轴32的旋转一旦停止,插栽轴34便在规定位置停止。在插栽轴34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安装着曲轴37,通过该曲轴37和安装于下部壳体10b上的连杆38,支承着插栽杆40。由该曲轴37、连杆38及插栽杆40,构成联杆机构,一旦插栽轴34旋转,插栽杆40的插栽爪40a便沿着规定的轨迹上下运动。另外,在上部壳体10a内,横向设置着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被支承、外周部设有右旋或左旋的螺旋状导槽42、42′的导向凸轮轴43,以及其伸出壳体外的两端部与栽苗台11的底部两侧部相固定、可轴向自由滑动的移动轴44。在移动轴44的中间部分,安装着套装在导向凸轮轴43上、内部有与导槽42、42′钩合的导爪46的导向金属件47。又,在上部壳体10a的下侧,设有由连接部10c的轴支承部50和上部壳体10a的轴支承突起51所支承着的中间轴52。该中间轴52通过由链轮54、55而张设于连接部10c内的链条56,从插栽轴34被传递到转动动力,再通过齿轮58、59,把转动动力传递给上述导向凸轮轴43。通过改变中间轴的齿轮58与导向凸轮轴的齿轮59的齿轮比,能改变栽苗台11的移送速度。在设有中间轴52一侧的相反侧,设有向栽苗台11上的上述移送装置18传动的传动机构60。该传动机构60具体是,在导向凸轮轴43和移动轴44的中间部分,设有周向可自由转动、轴向可自由移动的从动凸轮轴62,该从动凸轮轴62上,安装有一对从动凸轮63、63′,同时在导向凸轮轴43上,安装有与上述从动凸轮63、63′配合的驱动凸轮64。-->从动凸轮63、66′设置成可在轴向移动,其移动范围因滚针66、66′而受到限制,并通过介于两者之间的弹簧67,使两者互相分离。在从动凸轮轴62的外端部,固定着使移送装置18动作用的臂68。在移动轴44的端部安装着固定金属件69。一旦导向凸轮轴43旋转,导爪46便沿导槽42(42′)移动,所以移动轴44向左右方向移动。一旦移动轴44到达左右行程的端部,例如当到达图3所示的左右行程的右端时,因为固定金属件69将从动凸轮轴62向右侧推,所以驱动凸轮64与从动凸轮63结合,使从动凸轮轴62转动1周,使移送装置18的传递带在向下的进给方向仅转动移动正好1列秧苗的量。而当移动轴44到达左右行程的左端时,由于导向金属件47将从动凸轮轴62向左侧推,所以这次变为驱动凸轮64与从动凸轮63′结合,与上述一样,使传送带向规定方向正好转动移动规定的量。该插秧机1具有如下构成的升降用液压装置71。也就是,在变速箱2的上部装有阀装置72,变速箱2的侧部装有液压泵73。在阀装置72的背面下部,面向后方地固定设有作业机体升降用的纵摇缸74,在该纵摇缸的后端部,左右水平地安装着连接板75,该连接板的左右两端部通过连接杆76、76,与突出设置在转动覆筒5、5上面的摇臂78(L、R)相连。在上述连接杆76(L、R)中左侧的连接杆76(L)上,在中间部装有作业机体左右斜动用的横摇缸79。又,因为液压泵73是由发动机3的动力驱动的,所以其排出能力与发动机转速相应地发生变动。在上述阀装置72内,设有纵摇用切换阀81、横摇用切换阀82、单稳分流阀83、单向阀84及溢流阀85、86。在图7所示的构成中,溢流阀85的二次侧与油箱相连,而在图8所示的构成中,溢流阀85的二次侧与横摇用切换阀81的回流油路相连。又,图中的P、P是泵侧的输入口,T、T是油箱侧的回油口。如图9所示,在单稳分流阀83的上、下侧,以夹住阀83的形式分别横向并列设置横摇用切换阀82和-->纵摇用切换阀81的同时,各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其特征为,在支承栽苗台、插栽装置等的插栽部的框架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前后贯通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8-6-13 145482/88;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井利男盐崎孝秀长谷喜八郎清家理伯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