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业陶专利>正文

水田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42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水田插秧机,是一种人力操作,杠杆转动的新型插秧机。是由机底、传动机构和秧箱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机长93公分、高90公分、宽59公分。其工作原理:送秧由杠杆传动带动横向送秧轮和纵向送秧轮等实现,分秧由秧箱、秧梳和木隔板等实现;插秧由秧苗防乱器、秧刀、秧叉变向三角槽、秧叉横梁和秧叉等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但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成本低。效率高、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插0.8亩,本机每人每天以8小时计算可插3亩,广泛适用于水田水稻插秧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插秧机,能代替农民长期以来弯腰插秧。属农业机械
我国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水田插秧基本上都是用手工插秧。传统的插秧机,一是要配能源;二是成本高、不易推广。本专利技术在插秧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无需能源,使用人力推动机械进行完成插秧。本专利技术成本低,效率高代替了农民长期弯腰插秧的劳动强度,是农民较为欢迎的一种插秧机。本专利技术简单介绍如下:本专利技术水田插秧机是由机底壳、传动机构、秧箱等组成。机底壳部份:由机底(1)、秧箱支架(3)、横向送秧滑板(9)、滑槽(4)、秧床(28)等组成。传动机构部份:由横向送秧轮(6)、纵向送秧轮(11)、插秧转轴(5)、摆动杆(2)、操纵杆(16)、秧叉横梁(24)、秧叉(27)、秧刀受力横梁(17)、秧叉变向三角槽(22)、斜杆(18)、深浅调节杆(21)、曲杆(19)等组成。秧箱机构部份:由木隔板(37)、分秧梳(39)、纵向送秧板(29)、纵向送秧转轴(30)、往返推进棒(35)、小方木(34)、秧箱(36)等组成。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进一步的全面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祥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分三个步骤:一是送秧的结构与作用;二是分秧的结构与作用;三是插秧的结构与作用。-->下面结合附图分别说明:图一、外观图;图二、传动机构图;图三、秧箱部件图;图四、横向送秧轮部件图;图五、纵向送秧轮部件图;图六、滑板部件图;图七、送秧滑板部件图;图八、三角槽部件图。一、送秧结构与作用。送秧主要由操纵杆(16)、转轴(5)、横向送秧拉杆(8)、纵向送秧拉杆(10)、横向送秧轮(6)、纵向送秧轮(11)、举动杆(15)、卷杆(13)、活顶(41)、长杆(42)、防乱器(25)、短杆(40)、推进棒(35)、送秧板(29)、秧床(28)等组成。参照图(二)、送秧机的结构与传动如下:在进行送秧时、当操纵杆(16)往后拉、插秧转轴(5)从零转到10度时,横向送秧杆(8)和纵向送秧杆(10)没有工作。同时举动杆(15)就通过卷杆(13)把活顶(41)拉动,活顶(41)将举动轴内端的短杆(40)拉转,举动轴外端的长杆(42)先把秧苗防乱器(25)举起,而短杆(40)还受活顶(41)控制,保持平稳状态。当插秧转轴(5)再以10度转到30度时,横向送秧轮(6)和纵向送秧轮(11)才开始转动,各自转了30度,也就是转过了一个等份,(横、纵向送秧轮周长360度分12部等份、每个等份为30度)。而纵向送秧轮(11)处于空转,横向送秧轮(6)把秧箱从右向左推2公分,也就把秧床(28)上的秧苗向左推2公分到插口(26)上。横向送秧轮(6)连续送秧5次后,空转过一个等份。纵向送秧轮(11)空转5个等份,工作一次。即纵向送秧轮(11)上的横杆把纵向送秧卷筒(12)下端推转,卷筒(12)上端就把秧-->箱上纵向送秧转轴(30)向前推,使固定在送秧转轴(30)上二个长柄(31)、(32)和左右两端还固定二短柄(33)也同时把秧箱两侧下底的往返推进棒(35)向前推,往返推进棒(35)底面的铁钉推动纵向送秧板(29)、左右两端的弹片把纵向送秧板向前推进2公分,秧箱内的秧苗就送出秧床(28),操纵杆(16)连续这样工作,秧箱接着向右移动10公分,纵向送秧转轴(30)上的长柄(32)已经向右走出了卷筒(12)的工作区,而长柄(31)又进入卷筒(12)的工作区,卷筒(12)把长柄(31)推向前,把秧箱内的秧苗送到秧床(28)上去。二、分秧结构与作用。分秧机主要由方木条(34)、秧梳(39)、推进棒(35)、隔板(37)、送秧板(29)等组成。参照图(三)、分秧机的结构与传动如下:在进行分秧时,秧箱左右内侧面上的小方木条(34)可做分秧梳(39)和往返推进棒(35)正常运动之用。秧箱中间用六条大小同样的木隔板(37)分成7格12.5公分等份,秧箱里除纵向送秧板(29)在秧箱最后面占用的位置外,秧箱里7个空格子的面积均12.5×40公分。然后用长20公分,宽12公分的秧铲,铲秧苗装在秧箱7个空格子里,用秧梳上装有5把等距2公分的切割刀从格子前推入,使格子里的秧苗就被秧梳(39)分成纵向6小行2公分的等份,保证插入田的秧苗大小均匀不缺。三、插秧结构与作用。插秧机主要由操纵杆(16)、转轴(5)、横向送秧轮(6)、纵向送秧轮(11)、短杆(40)、活顶(41)、防乱器(25)、秧叉横梁(24)、曲柄(23)、三角槽(22)、秧叉(27)、插口(26)、受力横梁(17)、秧梳(39)、秧刀(38)等组成。参照图(二)、插秧机的结构与传动如下:在进行插秧时,操纵杆(16)往后拉,使插秧转轴(5)牵动横向-->送秧轮(6),纵向送秧轮(11)作功。此时举动轴内端的短杆(40不再受活顶(41)控制,秧苗防乱器(25)从上落下,稳定了待插的秧苗位置,使秧苗准确地对准插口、防止漏插移动。当操纵杆(16)向前推,这时各零件受弹簧的拉力都退回到原来的位置,秧叉横梁(24)上的曲柄(23)沿着三角槽(22)做斜向运动(三角槽45度),秧叉(27)就把插口(26)上的秧苗插入田。秧刀受力横梁(17)也同时往下运动,把秧梳(39)上的秧刀(38)往下压,切割待插的秧苗纵向连边,作好连续插秧的准备。下面结合附图叙述实施例:机底(1)是用镀锌薄铁皮制,长93公分、高17公分、宽上端59公分、下端45公分、斜边22公分。机底中间由小角铁焊接而成的横向送秧箱支架(3),由螺丝固定在机底上。传动连接关系是:操纵杆(16)焊接在斜杆(18)上,摆动杆(2)尾端焊接在插秧转轴(5)上、插秧转轴(5)两端套在轴套(14)上,轴套(14)被螺丝固定在机底内两侧。斜杆(18)焊在摆动杆(2)和操纵杆(16)上,斜杆(18)的尾端焊接秧刀受力横梁(17)、秧刀受力杆(20)是由螺丝固定在受力横梁(17)上。曲杆(19)一端固定在斜杆(18)上、另一端深浅调节杆(21)与秧叉横梁(24)连起来,连接点都是用套销连接活动的,而秧叉横梁(24)运动在秧叉变向三角槽(22)内、(三角槽斜角为45度)。举动杆(15)焊接在插秧转轴(5)上、举动杆尾端由拉线连接拉动卷杆(13),卷杆(13)是由螺丝固定在机底(1)上。通过拉线连接滑板(43)、滑板(43)上面牵动活顶(41)、内端短杆(40)、外端长杆(42)连接秧苗防乱器(25)、连接之间是动配合、滑板(43)是由弹簧固定在机底(1)上。横向送秧拉杆(8)焊接在插秧转轴(5)上、拉杆(8)尾端连接卷套(7)上、卷套(7)是用螺丝固定在机底(1)上、卷套(7)又通过拉线连-->接横向送秧轮(6),横向送秧轮(6)是用螺丝固定在机底(1),轮的边缘有5个右偏向齿,5个左偏向齿、中间被2个平齿隔开,这些左右偏向卡住横向送秧滑板(9)上。纵向送秧轮(11)也是通过支架支承、用螺丝固定在机底上,由拉线连接纵向送秧拉杆(10)、纵向送秧拉杆(10)焊接在插秧转轴(5)上。秧箱结构:如图三所示,纵向送秧转轴(30)中间焊接二支长柄(31)、(32),和左右两边还固定二个短柄(33)、并连接着往返推进棒(35)上、往返推进棒(35)底面有20支0.1公分直径的铁钉,各互相距离1.9公分,钉露出表面0.4公分,是推进纵向送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田插秧机,是由机底(1),传动机构和秧箱(36)等组成。其特征是操纵杆(9)往后拉,向前推,能自动完成送秧、分秧、杆秧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水田插秧机,是由机底(1),传动机构和秧箱(36)等组成。其特征是操纵杆(9)往后拉,向前推,能自动完成送秧、分秧、杆秧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送秧工序其特征是横、纵向送秧轮的周长为360度、分成12个等份,每个等份为30度。当横向送秧轮(6)连续送秧5次,空转一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陶
申请(专利权)人:王业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